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91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且尾部暴露于绝缘本体之外的若干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中的隔板及若干电性连接对应导电端子的线缆,所述隔板设有若干用来收容所述线缆的通孔及与所述通孔垂直相连的且位于所述通孔前方的凹陷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安装于所述凹陷部中以将所述延伸于所述通孔中的线缆定位于所述隔板中的压块。(*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无需焊接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为满足消费类电子市场的独特需要,2002年4月,日立、松下、飞利浦、晶 像(SiliconImage)、索尼、汤姆逊、东芝共七家公司成立了 HDMI (High definition DigitalMultimedia Interface ;高清晰数位多媒体接口 )协会,开始制定新的专用于数位 视频/音频传输标准。HDMI技术是能够通过单一连接器传输高清视频和多通道音频,主要 面向下一代消费电子市场。根据HDMI传输标准,HDMI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组装 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遮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薄片金属外壳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 线缆。通常,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包覆绝缘本体后端及线缆与导电端子的焊接接合处 的隔板。在现有的HDMI线缆连接器组件中通常是采取焊接的方式将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 中的线缆与导电端子相电性连接,由于现有HDMI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结构很小,必然导致在 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中完成所述线缆与导电端子的焊接步骤将变得非常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无需焊接即可将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 线缆和导电端子相电性连接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 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且尾部暴露于绝缘本体之外的若干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中的 隔板及若干电性连接对应导电端子的线缆,所述隔板设有若干用来收容所述线缆的通孔及 与所述通孔垂直相连的且位于所述通孔前方的凹陷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安装 于所述凹陷部中以将所述延伸于所述通孔中的线缆定位于所述隔板中的压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压块将所述线缆压弯固定于所 述隔板中,端子尾部通过刺破的方式与所述线缆相电性连接,避免了焊接所述导电端子与 线缆的工艺步骤,制程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隔板的放大图。图4是图3所示隔板另一视角的放大图。图5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图6是图5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去除金属遮蔽件、金属壳体及盖体后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7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图8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图10是图9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隔板的放大图。图11是图10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去除遮蔽壳体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可与对接连接器(未图 示)配合,该线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连接器1及与连接器1相电性连接的线缆2及遮 罩于连接器1和部分线缆2的盖体3。所述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于绝缘本体10 中的导电端子11、组装于绝缘本体10后端的隔板12、自前端方向组装于隔板12中的压块 13、包覆绝缘本体10的金属遮蔽件14及包围金属遮蔽件14和部分线缆2的金属壳体15。绝缘本体1设有上壁101、平行于上壁101延伸的下壁102及一对在上、下壁101、 102之间延伸的倾斜的侧壁103,自所述上壁101和下壁102的内表面分别形成有第一端子 收容槽104和第二端子收容槽105,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105比第一端子收容槽104的数量 要多。端子11共包括有两排,其设置于绝缘本体10内且突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0前端的 对接接口内,其包括对接部110、与对接部110相对的尾部112及位于对接部110和尾部112 之间的固持部111。所述端子11的固持部111干涉的收容于绝缘本体10的第一端子收容 槽104和第二端子收容槽105中,尾部112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10的后表面。隔板12包括后端较宽的主体部121及自所述主体部121向前延伸形成的延伸部 120,所述延伸部120包括上壁1200及与上壁1200相对的下壁1201,自所述上壁1200和下 壁1201的内表面分别形成有第一凹槽1203和第二凹槽1204,自所述第一凹槽1203和第二 凹槽1204的底表面向前凸起延伸形成有若干将所述第一凹槽1203和第二凹槽1204分隔 成若干端子收容部1207的挡块1208。所述端子收容部1208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04和 第二端子收容槽105相对齐,所述第一凹槽1203和第二凹槽1204之间形成有一用来收容 所述压块13的凹陷部1205。所述主体部121包括上壁1210及与所述上壁1210相对应的 下壁1211,自所述上壁1210和下壁1211上分别形成有用来支撑线缆2的第一支撑槽1212 和第二支撑槽1213。所述第一支撑槽1212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203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 槽1213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204的下方。自所述第一支撑槽1212和第二支撑槽1213前方 的部位分别形成有一沿着所述主体部121前壁延伸的第一通孔1214和第二通孔1215。金属遮蔽件14包括有用来收容所述隔板12的主体部121的框体部140及自所述 框体部140向前延伸形成的用来收容所述绝缘本体10的收容部141。线缆2包括有若干芯线21及包覆于所述芯线21外围的绝缘外皮22,一个应力释 放部23成型于所述线缆22的外侧,所述应力释放部23包括位于其后端的圆形的管状部 230及形成于所述圆形管状部230前端的定位部231。盖体3包括上盖体31及与所述上盖体31相配合的下盖体32,所述下盖体32的底 面上设有若干的定位孔320,所述上盖体31上与所述下盖体3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与 所述定位孔320相配合的定位柱310,所述上盖体31和下盖体32的后端均设有一个用来收 容线缆2的线缆收容槽311、321。请参照图6至图10所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线缆连接器组件200,其包括有 绝缘本体40、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40中的导电端子50、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40后端的隔 板60、自上往下方向组装于隔板60中的压块90及遮蔽于所述绝缘本体40外围的遮蔽壳体 80。绝缘本体40包括较低的前段部401及位于所述前段部401后方的较高的后段部 402,所述后段部402的下表面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形成有一延伸超出所述后段部402后表 面的凸台部4020,自所述凸台部4020上分别设有一定位柱4021,自所述后段部4020的后 表面上向前凹陷形成有若干贯穿于所述前段部401的上表面上的端子收容槽4022。导电端子50大致呈L形状,所述端子50包括有固持部500、自所述固持部500向前 延伸形成的对接部501及自所述固持部500向下弯折形成的具有夹接臂5020的尾部502。隔板60包括主体部600及自所述主体部600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部601,自所述 主体部600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两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凹陷部6000和凹槽6001,所 述凹陷部6000位于所述凹槽6001的前方,所述凹陷部6000和凹槽6001之间设有一隔块 6004,自所述凹槽6001的底表面向上凸起延伸形成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且尾部暴露于绝缘本体之外的若干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中的隔板及若干电性连接对应导电端子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有若干用来收容所述线缆的通孔及与所述通孔垂直相连的且位于所述通孔前方的凹陷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安装于所述凹陷部中以将所述延伸于所述通孔中的线缆定位于所述隔板中的压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且尾部暴露于绝缘本体之外的若干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中的隔板及若干电性连接对应导电端子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有若干用来收容所述线缆的通孔及与所述通孔垂直相连的且位于所述通孔前方的凹陷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安装于所述凹陷部中以将所述延伸于所述通孔中的线缆定位于所述隔板中的压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一末端终止于所述 隔板的外表面上,所述通孔的另一末端终止于所述凹陷部的与所述外表面相隔较远的内表 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还包括有与所述凹陷 部相平行的且位于所述凹陷部与外表面之间的凹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凹槽的底表面沿着与所 述凹槽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凸起形成有若干将所述凹槽分隔成若干端子收容部的挡块。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有与所述 尾部相对的对接部及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聘胜伍壮志王学超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