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702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8
本技术公开一种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包括通信上拉电源开关模块、通信接收模块、第二串行通信接口和串联的两个电池,通信上拉电源开关模块分别与串联的两个电池中的电池高电压端和通信接收模块电连接,第二串行通信接口与通信接收模块电连接。本技术的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通过设置通信上拉电源开关模块、通信接收模块、第二串行通信接口和串联的两个电池,通信上拉电源开关模块与串联的两个电池的电池高电压端相连,以通过通信上拉电源开关模块配合MCU触发电池通信使能并控制电池的内部通信电路工作,控制通信接收模块的工作,实现电池通信,电路简单,无需使用比较器,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


技术介绍

1、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在业余生活中参加户外活动,从而移动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电池是移动电子产品的通用能源和备用能源,现有的部分的移动电子产品的供电方式为双电池串联供电,传统的双电池串联供电中电池高电压端的通信存在一个电池的压差,传统的双电池串联供电中电池的高电压端的通信过程较为复杂,双电池串联供电在通信过程中电池高电压端的串行通信接口的通信会因为电池高电压端的串行通信接口的参考地与电气设备电源的参考地不一样而导致无法直接通信,需对通信电路采用ad检测的方式进行通信检测并采用差分比较电路进行通信的接收和发送,但是,采用ad检测的方式进行通信检测容易由于检测过于频繁而不利于控制对mcu的响应时间要求高的控制通信单元芯片的选型,而采用差分比较电路进行通信的接收和发送由于采用了比较器芯片导致成本较高,且电路复杂,因此,传统的双电池串联供电的电池的高电压端的通信模式不利于双电池串联供电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以简化通信电路的结构且无需使用比较器,降低生产成本。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与mcu相连,所述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包括通信上拉电源开关模块、通信接收模块、第二串行通信接口和串联的两个电池,所述通信上拉电源开关模块分别与该串联的两个电池中的电池高电压端和所述通信接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串行通信接口与所述通信接收模块电连接。

3、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通信上拉电源开关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mcu的串口反馈引脚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经一第一电阻后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一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所述电池高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通信接收模块电连接。

4、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电池高电压端经一第一二极管后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相连。

5、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一第三电阻后与所述mcu的串口反馈引脚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三电阻之间电连接有一接地电阻。

6、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通信接收模块包括一光电耦合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一第四电阻的一端和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均经一第五电阻后与所述第二串行通信接口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经一第六电阻后与所述mcu的串口数据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与所述第六电阻之间电连接有一一端与5v电压相连的第七电阻。

7、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为光敏三极管,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mcu的串口数据端相连。

8、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二串行通信接口之间电连接有一一端接地的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

9、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串行通信接口与电池的内部通信电路相连,所述电池的内部通信电路包括第四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mcu的接收引脚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经一第二十五电阻后分别与所述第二串行通信接口和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经一第二十七电阻后与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相连,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经一第二十八电阻后与所述mcu的发送引脚相连。

10、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mcu的接收引脚之间电连接有一接地电容。

11、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十五电阻之间电连接有一一端接地的第二十六电阻,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十八电阻之间电连接有一一端接地的第二十九电阻。

12、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通过设置通信上拉电源开关模块及分别与其相连的串联的两个电池中的电池高电压端和通信接收模块,又通信接收模块和第二串行通信接口电连接,且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与mcu相连,以通过通信上拉电源开关模块配合mcu触发电池通信使能并控制电池内部通信电路工作,从而控制通信接收模块的工作,电池的内部通信电路进行电平转换,实现电池的供电通信,电路结构简单,且无需使用比较器,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与MCU相连,所述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包括通信上拉电源开关模块、通信接收模块、第二串行通信接口及串联的两个电池,所述通信上拉电源开关模块分别与该串联的两个电池中的电池高电压端和所述通信接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串行通信接口与所述通信接收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上拉电源开关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MCU的串口反馈引脚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经一第一电阻后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一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所述电池高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通信接收模块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高电压端经一第一二极管后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一第三电阻后与所述MCU的串口反馈引脚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三电阻之间电连接有一接地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收模块包括一光电耦合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一第四电阻的一端和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均经一第五电阻后与所述第二串行通信接口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经一第六电阻后与所述MCU的串口数据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与所述第六电阻之间电连接有一一端与5V电压相连的第七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为光敏三极管,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MCU的串口数据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二串行通信接口之间电连接有一一端接地的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串行通信接口与电池的内部通信电路相连,所述电池的内部通信电路包括第四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MCU的接收引脚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经一第二十五电阻后分别与所述第二串行通信接口和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经一第二十七电阻后与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相连,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经一第二十八电阻后与所述MCU的发送引脚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MCU的接收引脚之间电连接有一接地电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十五电阻之间电连接有一一端接地的第二十六电阻,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十八电阻之间电连接有一一端接地的第二十九电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与mcu相连,所述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包括通信上拉电源开关模块、通信接收模块、第二串行通信接口及串联的两个电池,所述通信上拉电源开关模块分别与该串联的两个电池中的电池高电压端和所述通信接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串行通信接口与所述通信接收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上拉电源开关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mcu的串口反馈引脚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经一第一电阻后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一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所述电池高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通信接收模块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高电压端经一第一二极管后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一第三电阻后与所述mcu的串口反馈引脚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三电阻之间电连接有一接地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池串联供电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收模块包括一光电耦合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一第四电阻的一端和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均经一第五电阻后与所述第二串行通信接口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经一第六电阻后与所述mcu的串口数据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与所述第六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玮钰宋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