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3523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1)筛选低铅积累的木薯品种;(2)将木薯种植于施用过复合土壤改良剂的土壤中,培养至成熟,收获块根;(3)将木薯块根与水混合粉碎匀浆,调节pH至3‑9,加入姜黄素‑壳聚糖吸附材料,结合功率为5‑20w/mL的超声处理吸附匀浆中游离态金属铅,然后过滤除去姜黄素‑壳聚糖吸附材料,离心,取沉淀烘干制得所述低铅木薯粉。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低铅积累木薯品种和土壤改良剂实现了木薯中重金属铅的减控,在木薯加工过程中采用超声结合吸附材料减少木薯粉中铅含量。本发明专利技术从种植到加工进行全流程的干预,为木薯中重金属的控制和去除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具体涉及一种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木薯是一种广泛种植的作物,其块根富含淀粉,可用来制作木薯粉。木薯粉是重要的食品原料,可以用来制作木薯粉条、木薯粉团等。食品原料的质量会影响得到的产品的质量,食品安全不仅需对其有效成分(活性成分)的质和量进行有效控制,而且应对制剂中有毒、有害成分,比如其中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进行有效的控制。

2、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内许多器官组织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尤其是对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和肾脏的损害尤为明显。铅在环境中分布广泛,容易通过食物链在人体中蓄积。铅暴露会影响身体多个系统,对幼童和育龄妇女的危害尤其严重。身体中的铅分布在大脑、肝脏、肾脏和骨骼中,还可在牙齿和骨骼中储存下来,随着时间不断累积。骨骼中的铅可在怀孕期间释放到血液里,成为发育中胎儿的暴露来源。铅还会对成人造成长期损害,包括增加高血压、心血管问题和肾脏损伤的风险。

3、木薯是抗逆性强、相对耐污和易累积提取重金属的大生物量能源植物(申时立等.大生物量植物治理重金属重度污染废弃地可行性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3):572–578.),当种植环境受到重金属污染,极易造成木薯块根中重金属的积累,势必影响木薯粉的质量和安全性,这对于食品生产是极为不利的。

4、因此,如何减少木薯中铅的含量,进一步降低木薯粉中铅的含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铅木薯粉生产方法,在种质筛选、土壤改良、产品加工等方面采取措施进行联合控制,有效降低重金属铅的含量,提升木薯粉的食用安全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筛选低铅积累的木薯品种;

5、(2)将木薯种植于施用过复合土壤改良剂的土壤中,培养至成熟,收获块根;所述复合土壤改良剂的组分以重量份计,包括氮磷钾复合肥15-20份,钙镁复合素5-10份,纳米硅5-10份,生石灰3-5份;

6、(3)将木薯块根与水混合粉碎匀浆,调节ph至3-9,加入姜黄素-壳聚糖吸附材料,结合功率为5-20w/ml的超声处理吸附匀浆中游离态金属铅,然后过滤除去姜黄素-壳聚糖吸附材料,离心,取沉淀烘干制得所述低铅木薯粉。

7、步骤(1)中,在众多木薯品种中筛选出低铅积累的木薯品种,从源头控制铅含量。

8、进一步的,所述低铅积累的木薯品种为gr10。

9、步骤(2)中,利用复合土壤改良剂,提升土壤的ph值,降低土壤中的有效态铅含量,保障木薯的产量,减少木薯生长过程中对铅的吸收,且不会对环境产生其它负面影响。

10、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氮磷钾复合肥、钙镁复合素、纳米硅和生石灰进行复配土壤改良剂,其中氮磷钾复合肥可补充氮磷钾等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钙镁复合素具备调酸、改土、补充矿质元素等特点;纳米硅具备净化土壤、补充矿质元素、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特点;生石灰可调整土壤酸度,并提供矿质元素。

11、所述复合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氮磷钾复合肥、钙镁复合素、纳米硅和生石灰造成直径2-4mm的颗粒状,混合,加入聚乙烯醇和甲壳素作为覆膜,干燥冷却。

12、进一步的,加入聚乙烯醇水溶液润湿颗粒表面,再加入甲壳素混合均匀,其中聚乙烯醇的用量占复合土壤改良剂各组分总质量的10-15%,甲壳素的用量占复合土壤改良剂各组分总质量的20-30%。

13、进一步的,复合土壤改良剂的施用量为300-400kg/亩。施用方式为深施到土壤20-30cm中。

14、步骤(3)中,利用超声处理木薯匀浆,在低ph条件,使木薯淀粉的羟基质子化,有效破坏重金属铅与淀粉形成的氢键,促进铅以离子形态溶出。后采用姜黄素-壳聚糖吸附材料,在铅离子溶出后进行吸附固定,破坏铅溶出的浓度平衡,进一步促进铅的溶出。

15、进一步的,匀浆的条件为:木薯块根与水的质量比为1:1.5-2,匀浆机转速设定为10000-12000r/min,匀浆时间为3-5min。

16、调节ph值时,使用柠檬酸溶液以及浓度为0.50mol/l-1.0mol/l的naoh。进一步的,ph值调节至6。

17、所述姜黄素-壳聚糖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壳聚糖溶于0.2-0.4mol/l的乙酸溶液中,加热搅拌得到4-8%的壳聚糖溶液,向溶液中加入6-10%的姜黄素,然后将混合溶液滴入1-1.5mol/l naoh溶液中,搅拌硬化,得到姜黄素-壳聚糖吸附材料。

18、进一步的,姜黄素-壳聚糖吸附材料的用量占匀浆的0.1-2%,处理时间为0.5-2h。

19、更进一步的,姜黄素-壳聚糖吸附材料的用量占匀浆的1.5-2%,超声功率为15-20w/ml,处理时间为0.5h。

20、处理完成后,过滤除去姜黄素-壳聚糖吸附材料,再离心取沉淀。进一步的,离心条件是10000-12000g,离心时间15-30min。进一步的,沉淀在50-70℃条件下进行烘干。

21、本专利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

2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中通过筛选低铅积累木薯品种和使用复合土壤改良剂,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木薯中重金属铅的减控,从食品加工的源头上削减了木薯中铅的危害。

23、(2)本专利技术在木薯加工过程中通过调整木薯匀浆的ph辅以超声,将木薯块根中的重金属铅以游离态提取出来;再加入姜黄素-壳聚糖吸附材料,吸附游离态的金属铅,破坏铅离子与木薯基质的吸附-解析平衡,提升了木薯粉加工过程中铅的去除效率。

24、(3)本专利技术从种植到加工进行全流程的干预,具备绿色、高效的特点。品种筛选、土壤改良和木薯粉加工进行有机结合,从产业链的层面极大地减少了木薯粉中铅的含量及其危害,进一步提升木薯粉的应用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铅积累的木薯品种为GR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氮磷钾复合肥、钙镁复合素、纳米硅和生石灰分别制成直径2-4mm的颗粒状,混合,加入聚乙烯醇和甲壳素作为覆膜,干燥冷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聚乙烯醇水溶液润湿颗粒表面,再加入甲壳素混合均匀,其中聚乙烯醇的用量占复合土壤改良剂各组分总质量的10-15%,甲壳素的用量占复合土壤改良剂各组分总质量的20-3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复合土壤改良剂的施用量为300-400kg/亩,施用方式为深施到土壤20-30cm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木薯块根与水的质量比为1:1.5-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姜黄素-壳聚糖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壳聚糖溶于0.2-0.4mol/L的乙酸溶液中,加热搅拌得到4-8%的壳聚糖溶液,向溶液中加入6-10%的姜黄素,然后将混合溶液滴入1-1.5mol/L NaOH溶液中,搅拌硬化,得到姜黄素-壳聚糖吸附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姜黄素-壳聚糖吸附材料的用量占匀浆的0.1-2%,处理时间为0.5-2h。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姜黄素-壳聚糖吸附材料的用量占匀浆的1.5-2%,超声功率为15-20w/mL,处理时间为0.5h。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烘干温度是50-7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铅积累的木薯品种为gr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氮磷钾复合肥、钙镁复合素、纳米硅和生石灰分别制成直径2-4mm的颗粒状,混合,加入聚乙烯醇和甲壳素作为覆膜,干燥冷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聚乙烯醇水溶液润湿颗粒表面,再加入甲壳素混合均匀,其中聚乙烯醇的用量占复合土壤改良剂各组分总质量的10-15%,甲壳素的用量占复合土壤改良剂各组分总质量的20-3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铅木薯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复合土壤改良剂的施用量为300-400kg/亩,施用方式为深施到土壤20-30cm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柏益刘玉琪赵茜李也季圣阳徐明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