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储能模块及储能电池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31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冷储能模块及储能电池舱,所述液冷储能模块包括底部开放的箱盖、模组及液冷板,液冷板与所述箱盖的底部密封连接,使得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箱盖之间形成密封腔室,所述模组设置在所述密封腔室内,并与所述液冷板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冷储能模块采用液冷板直接作为下箱体,不仅省掉了传统的结构箱体,减轻了储能模块的重量,通还省略了内部管路连接,节省空间,减少装配工序并降低了装配难度。同时,采用液冷散热可以短时间带走大量的热,散热效率高,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尤其涉及一种液冷储能模块及储能电池舱


技术介绍

1、储能模块主要作为储能系统功能实现的载体,储能模块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电芯和储能电池舱内温度快速升高,影响电池的性能,并降低使用寿命;目前市面上储能模块主要采用风冷或液冷两种,两种冷却方式都各有缺点,包括但不限于:

2、目前大多数储能产品使用的是风冷散热的方法,风冷散热方式只能保证储能系统在有限的温度区间内工作,一旦超出这个区间,风冷散热很难快速进行降温,导致储能系统限功率运行、停机,甚至发生事故;

3、而传统液冷方案,绝大多数都是在模组下边增加液冷板和相应管路,这种方式占用空间大,降低装配效率,存在漏液的风险;部分集成式液冷方式也多存在强度差、漏液等问题;而且目前储能用的液冷模块一般是1p52s,很少有做1p104s大的液冷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液冷储能模块,该液冷储能模块采用集成一体式液冷板直接作为下箱体,不仅省掉了传统的结构箱体,还省略了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开放的箱盖、模组及液冷板,液冷板与所述箱盖的底部密封连接,使得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箱盖之间形成密封腔室,所述模组设置在所述密封腔室内,并与所述液冷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上设置有至少两组模组安装梁,所述模组安装梁上对应设置有模组安装孔,所述模组通过模组紧固螺钉固定在所述模组安装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前端与所述箱盖的箱壁之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至少设置有动力连接器、通讯连接器及BMS,所述箱盖上对应所述动力连接器、通讯连接器及B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开放的箱盖、模组及液冷板,液冷板与所述箱盖的底部密封连接,使得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箱盖之间形成密封腔室,所述模组设置在所述密封腔室内,并与所述液冷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上设置有至少两组模组安装梁,所述模组安装梁上对应设置有模组安装孔,所述模组通过模组紧固螺钉固定在所述模组安装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前端与所述箱盖的箱壁之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至少设置有动力连接器、通讯连接器及bms,所述箱盖上对应所述动力连接器、通讯连接器及bms设置有bms检修口以及航插安装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连接器及bms所在侧,所述液冷板上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及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液冷板的两端,所述液冷板在与所述进水口、出水口相邻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液冷储能模块固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包括至少4组模组,所述模组之间通过串联铜排连接,所述模组的主负端设置有熔断器。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兆文师蒙招许东阳李净凯李天富孙宏锦梁丕荣柳承祥陈伦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