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3095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其中包括固定组件、电池包和防护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壳和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固定在固定壳内;所述固定壳与限位框之间的空隙形成蓄水槽;所述电池包为长方体,所述电池包固定在限位框内;所述防护组件固定在电池包上;能够实现可以始终保持出水口与第二散热孔之间相互连通,有效防止在长时间的汽车行走产生的晃动,导致出水口与第二散热孔不连通,从而导致对于电池包无法进行降温,降温效果变差,提供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始终对于电池包进行降温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冷却,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1、新能源电车电池是使用新能源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的新型汽车电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蓄电池适用于纯新能源汽车,可以归类为铅酸蓄电池、镍基电池。

2、现有技术中,通过保护壳实现在对电池组进行碰撞防护的同时,通过内部的冷却袋还能进行散热,易于提高电池组的工作效率,不易烧毁电池,但是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冷却袋放置在置物板上,在受到较大程度的撞击之后,第一通孔的位置容易发生偏移,冷却袋下端的第一通孔不能够与第二散热孔相连通,导致第一通孔造成堵塞,内部的冷却水无法排出,无法对于电池包进行降温,如中国专利2019109682812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防护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电池组平时正常工作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保护壳支开的空隙及保护壳上的第一散热孔处进行合理的散发,当电池组非常规情况下产生较高的热量时,热量通过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处传递到易熔贴纸处时,温度达到易熔贴纸的熔点后,易熔贴纸易于发生自熔,进而冷却袋内的冷却液易于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穿过置物板上的第二散热孔和保护壳上的第一散热孔到达电池组上,并最终流至回收槽内被回收再利用,冷却液覆盖在电池组上时,易于对电池组进行降温。

3、其存在较大的弊端:汽车在正常行走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晃动,在受到较大程度的撞击之后,冷却袋一放置在防护板内,出水口的位置容易发生偏移,冷却袋一下端的出水口不能够与第二散热孔相连通,导致出水造成堵塞,内部的冷却水无法排出,无法对于电池包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在正常行走的过程中,产生晃动,在受到较大程度的撞击之后,出水口的位置容易发生偏移,冷却袋一下端的出水口不能够与第二散热孔相连通,导致出水造成堵塞,无法对于电池包进行降温,实现了通过改变冷却袋一下端出水口的材质,在使用的时候限位圈可以卡接在第二散热孔内,进行固定其位置,保障出水口可以与第二散热孔始终连通。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包括固定组件、电池包和防护组件;

3、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壳和限位框;

4、所述限位框固定在固定壳内;

5、所述固定壳与限位框之间的空隙形成蓄水槽;

6、所述电池包为长方体,所述电池包固定在限位框内;

7、所述防护组件固定在电池包上;

8、还包括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冷却袋一、出水口、限位圈和易熔贴纸;

9、所述冷却袋一为中空的囊体结构,所述冷却袋一内填充冷却液,所述冷却袋一放置在防护板内;

10、所述冷却袋一下带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为倒圆台体形,所述出水口的轴线垂直于地面;

11、所述限位圈为上下贯通的倒圆台体形,所述限位圈的轴线与出水口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限位圈的外圈固定在出水口内;

12、所述易熔贴纸为圆形,所述易熔贴纸的轴线与限位圈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易熔贴纸固定在限位圈内。

13、作为改进,所述易熔贴纸的熔点在40摄氏度。

14、作为改进,所述固定壳上带有凹槽,所述固定壳与凹槽为长方体形,所述固定壳的安装方向平行于凹槽的安装方向,所述固定壳的安装方向平行于地面;

15、所述限位框为上下贯通的长方体,所述限位框的安装方向平行于固定壳的安装方向,所述限位框底端固定在固定壳的凹槽内底侧。

16、作为改进,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板、第一散热孔、放置板与第二散热孔;

17、所述防护板为上下贯通的s形,所述防护板的安装方向垂直于固定壳的安装方向,所述防护板有三至十个,且均匀间隔分布;

18、所述防护板的两侧带有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为长方体形,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安装方向垂直于防护板的安装方向,所述第一散热孔有三十至五十个,且均匀间隔分布;

19、所述放置板为长方体形,所述放置板的安装方向平行于防护板的安装方向,所述防护板固定在防护板内;

20、所述防护板上带有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为圆柱体形,所述第二散热孔的轴线垂直与电池包,所述第二散热孔有六至十五个,且均匀间隔分布;

21、所述限位圈与第二散热孔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22、所述冷却袋一放置在放置板上,所述限位圈下端位于第二散热孔内。

23、作为改进,所述降温组件还包括冷却袋二和冷却袋三;

24、所述冷却袋二和冷却袋三为中空的囊体结构,所述冷却袋二位于冷却袋一内,且冷却袋二顶侧固定在冷却袋一内顶侧,所述冷却袋二与冷却袋一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填充冷却液;

25、所述冷却袋三位于冷却袋二与冷却袋一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和冷却袋三顶侧固定在冷却袋一内顶侧,所述冷却袋三与冷却袋二和冷却袋一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填充冷却液;

26、所述冷却袋二和冷却袋三下分别带有出水口、限位圈和易熔贴纸;

27、所述冷却袋二和冷却袋三下的出水口、限位圈和易熔贴纸轴线与冷却袋一下出水口、限位圈和易熔贴纸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28、所述冷却袋一、冷却袋二和冷却袋三下侧的限位圈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29、作为改进,所述降温组件还包括弹性绳;

30、所述弹性绳的轴线垂直与地面,所述弹性绳有40-120个,平均分布在所述冷却袋二与冷却袋一之间的空隙内和冷却袋三与冷却袋二之间的空隙内;

31、位于所述冷却袋二与冷却袋一之间的弹性绳一端固定在冷却袋二上的出水口下端外圈,且另一端固定在冷却袋一上的出水口上端外圈;

32、位于所述冷却袋三与冷却袋二之间的弹性绳一端固定在冷却袋二上的出水口上端外圈,且另一端固定在冷却袋三上的出水口下端外圈;

33、单个所述出水口的上下端外圈分别有三至五个,且均匀间隔分布。

34、作为改进,所述冷却袋一、冷却袋二和冷却袋三为乳胶材质。

35、作为改进,所述冷却袋一、冷却袋二和冷却袋三上带有注水单向阀。

36、作为改进,所述弹性绳为顺丁橡胶材质。

37、作为改进,所述弹性绳的直径为一至三毫米。

38、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39、其一,可以始终保持出水口与第二散热孔之间相互连通,有效防止在长时间的汽车行走产生的晃动,导致出水口与第二散热孔不连通,从而导致对于电池包无法进行降温,降温效果变差,提供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始终对于电池包进行降温的稳定性;

40、其二,可以提高装置对于电池包的降温效果,提高降温次数,保障电池包在长时间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多次降温,保障车辆的正常运行,同时可以通过电池包的不同温度,决定排水量的多少,防止一次性的冷却水排完,造成浪费,多次分批降温,提高降温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00)、电池包(200)和防护组件(3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易熔贴纸(430)的熔点在40摄氏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110)上带有凹槽,所述固定壳(110)与凹槽为长方体形,所述固定壳(110)的安装方向平行于凹槽的安装方向,所述固定壳(110)的安装方向平行于地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300)包括防护板(310)、第一散热孔(311)、放置板(320)与第二散热孔(32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400)还包括冷却袋二(440)和冷却袋三(45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400)还包括弹性绳(46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袋一(410)、冷却袋二(440)和冷却袋三(450)为乳胶材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袋一(410)、冷却袋二(440)和冷却袋三(450)上带有注水单向阀。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绳(460)为顺丁橡胶材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绳(460)的直径为一至三毫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00)、电池包(200)和防护组件(3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易熔贴纸(430)的熔点在40摄氏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110)上带有凹槽,所述固定壳(110)与凹槽为长方体形,所述固定壳(110)的安装方向平行于凹槽的安装方向,所述固定壳(110)的安装方向平行于地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300)包括防护板(310)、第一散热孔(311)、放置板(320)与第二散热孔(32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克彭五超刘祥祥冯昌学
申请(专利权)人:金派克新能源科技淮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