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2876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爬壁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包括:底盘,内部设置有抽吸单元;第一吸附单元,连接在底盘的一端面上,且第一吸附单元出气端与抽吸单元连通;第二吸附单元,设置在第一吸附单元内且固定在抽吸单元上,第二吸附单元上设置有开合件,第二吸附单元通过开合件在开合状态与封闭状态切换;其中,在开合状态,第二吸附单元出气端与抽吸单元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在底盘上设置第一吸附单元和第二吸附单元,当底盘在行进过程中,第一吸附单元吸附端与结构体表面产生间隙,导致吸附效果降低时,通过开合件实现第二吸附单元与抽吸单元的连通,以使得第二吸附单元吸附在结构体表面,从而避免机器人与结构体脱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爬壁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


技术介绍

1、针对非铁磁性的结构体,常规的磁吸附式爬壁机器人无法应用,因此大多采用负压式爬壁机器人对结构体进行磨抛、清洗、除锈等作业,负压式爬壁机器人是利用负压原理,将机器人压在结构体表面实现吸附爬壁。

2、但是,在机器人进行爬壁过程中,由于结构体表面常存在有凸起或凹缝,例如铆钉或焊缝,导致机器人在爬壁过程中,其吸附端与结构体表面产生间隙,导致吸附效果降低,甚至机器人与结构体脱附。

3、因此提供一种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能够实现在底盘上设置第一吸附单元和第二吸附单元,当底盘在行进过程中,第一吸附单元吸附端与结构体表面产生间隙,导致吸附效果降低时,通过开合件实现第二吸附单元与抽吸单元的连通,以使得第二吸附单元吸附在结构体表面,从而避免机器人与结构体脱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包括:

3、底盘,内部设置有抽吸单元;

4、第一吸附单元,连接在所述底盘的一端面上,且所述第一吸附单元出气端与所述抽吸单元连通;

5、第二吸附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吸附单元内且固定在所述抽吸单元上,所述第二吸附单元上设置有开合件,所述第二吸附单元通过所述开合件在开合状态与封闭状态切换;

6、其中,在所述开合状态,所述第二吸附单元出气端与所述抽吸单元连通,以使得所述第二吸附单元吸附在结构体上,在所述封闭状态,所述开合件封闭所述第二吸附单元与所述抽吸单元的连通端;

7、行进单元,连接在所述底盘上。

8、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固状态,所述第二吸附单元出气端与所述抽吸单元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单元和所述第二吸附单元均吸附在所述结构体上。

9、进一步的,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抽吸单元内,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连接线与所述开合件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被配置为所述第一吸附单元内压力减小时,发送信息至所述开合件,以使得所述第二吸附单元切换至所述开合状态。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附单元包括:支撑筒,固定在所述抽吸单元内,所述开合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外壁;

11、第二吸盘,固定在所述支撑筒底端,且与所述支撑筒内连通。

12、进一步的,所述开合件包括:外套筒,套设固定在所述支撑筒外壁,所述支撑筒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外套筒连通的第一过风口,所述外套筒顶端开设有与所述抽吸单元连通的第二过风口;

13、封堵板,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内壁与所述支撑筒外壁之间,所述封堵板被配置为封堵所述第一过风口;

14、堵头,设置在所述封堵板上方,且通过连杆与所述封堵板固定,所述堵头被配置为封堵所述第二过风口,以使得所述支撑筒在开合状态与封闭状态切换。

15、进一步的,还包括驱动器,固定在所述外套筒底端内壁,所述驱动器的伸缩端通过连板与所述封堵板固定。

16、进一步的,所述抽吸单元包括:过气筒,固定在所述底盘内,且底端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连接;

17、涵道风机,固定在所述过气筒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吸附单元上方。

18、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安装杆,固定在所述第二吸附单元外壁,所述第二吸附单元通过所述安装杆与所述过气筒内壁固定。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附单元包括:连接架,一端与所述抽吸单元固定;

20、第一吸盘,固定在所述连接架另一端。

21、进一步的,所述行进单元包括四个行进轮,连接在所述底盘具有所述第一吸附单元的一端。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23、在底盘上设置第一吸附单元和第二吸附单元,当底盘在行进过程中,第一吸附单元吸附端与结构体表面产生间隙,导致吸附效果降低时,通过开合件实现第二吸附单元与抽吸单元的连通,以使得第二吸附单元吸附在结构体表面,从而避免机器人与结构体脱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状态,所述第二吸附单元(4)出气端与所述抽吸单元(2)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单元(3)和所述第二吸附单元(4)均吸附在所述结构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6),固定在所述抽吸单元(2)内,所述压力传感器(6)通过连接线与所述开合件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6)被配置为所述第一吸附单元(3)内压力减小时,发送信息至所述开合件,以使得所述第二吸附单元(4)切换至所述开合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单元(4)包括:支撑筒(401),固定在所述抽吸单元(2)内,所述开合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筒(401)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件包括:外套筒(7),套设固定在所述支撑筒(401)外壁,所述支撑筒(401)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外套筒(7)连通的第一过风口(8),所述外套筒(7)顶端开设有与所述抽吸单元(2)连通的第二过风口(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器(13),固定在所述外套筒(7)底端内壁,所述驱动器(13)的伸缩端通过连板(15)与所述封堵板(10)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单元(2)包括:过气筒(201),固定在所述底盘(1)内,且底端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安装杆(14),固定在所述第二吸附单元(4)外壁,所述第二吸附单元(4)通过所述安装杆(14)与所述过气筒(201)内壁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3)包括:连接架(301),一端与所述抽吸单元(2)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单元(5)包括四个行进轮,连接在所述底盘(1)具有所述第一吸附单元(3)的一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状态,所述第二吸附单元(4)出气端与所述抽吸单元(2)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单元(3)和所述第二吸附单元(4)均吸附在所述结构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6),固定在所述抽吸单元(2)内,所述压力传感器(6)通过连接线与所述开合件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6)被配置为所述第一吸附单元(3)内压力减小时,发送信息至所述开合件,以使得所述第二吸附单元(4)切换至所述开合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单元(4)包括:支撑筒(401),固定在所述抽吸单元(2)内,所述开合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筒(401)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吸附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件包括:外套筒(7),套设固定在所述支撑筒(401)外壁,所述支撑筒(401)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外套筒(7)连通的第一过风口(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帅张欣孟令民叶家言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