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2404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涉及汽车制动机构技术领域。该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包括车载控制器、直线型磁流变阻尼器、角度传感器和制动踏板;述制动踏板包括踏板端和与踏板端连接的支杆端;角度传感器可拆卸设置在支杆端上;直线型磁流变阻尼器的一端与车体连接,而另一端与支杆端连接;直线型磁流变阻尼器和角度传感器分别通过电线与车载控制器连接;车载控制器设置在车体上;直线型磁流变阻尼器包括直线型第一磁流变阻尼器、直线型第二磁流变阻尼器和直线型第三磁流变阻尼器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螺旋圆柱型压缩弹簧式踏板感觉模拟器压缩量较小且预紧度不可调而无法满足不同车型或驾驶员个体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动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


技术介绍

1、汽车的制动机构是汽车安全行驶中的重要机构。目前采用的制动机构工作原理是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推动与制动调压器及制动主缸相连的活塞连杆;制动主缸将根据踏板力的大小,在制动路线上形成相应的压力,在机械和液力相互作用下通过轮边制动缸推动制动压向制动盘。对于传统轮式车辆制动系统,其气体或液体传输管路长,阀类元件多;对于长轴距或多轴车辆及远距离控制车辆,由于管线长及速度慢,容易产生制动滞后现象,制动距离增加,安全性降低,而且制动系统的成本也较高。

2、随着电子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更加高效、节能的线控技术;结合线控技术和汽车制动系统而形成的线控制动系统,以电线为信息传递媒介,电驱动元件为制动执行器,由控制单元根据踏板压力、踏板位移行程等传感器信号识别驾驶员制动意图,控制执行器实现汽车制动。因此,线控制动系统用一个电子式制动踏板替代了传统的液压制动踏板。

3、关于电子制动踏板,申请号为cn200910142366.1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线控制动系统的汽车电子制动踏板,包括制动踏板基体和电子制动器,在制动踏板基体上设有踏板信号传感器,采用可传送踏板角度位移信号的hal815线性霍尔传感器,踏板信号传感器的输出端接电子制动器;制动踏板基体下部还设有踏板感觉模拟器,所述踏板感觉模拟器为两个螺旋圆柱形压缩弹簧。该专利取消了传统制动踏板与制动器之间的机械或液压连接,结构简单,更为轻巧。但是该专利中踏板基体下部设置的两个螺旋圆柱型压缩弹簧式踏板感觉模拟器,由于弹簧占用空间及其可压缩量较小导致踏板制动感觉真实度或准确度不够理想,同时由于弹簧的预紧度不可调,而使踏板感觉模拟器不能满足不同车型或驾驶员个体的要求。

4、综上所述,需要提供一种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用于解决螺旋圆柱型压缩弹簧式踏板感觉模拟器压缩量较小且预紧度不可调而无法满足不同车型或驾驶员个体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包括车载控制器、直线型磁流变阻尼器、角度传感器和制动踏板;

3、所述制动踏板包括踏板端和与所述踏板端连接的支杆端;所述角度传感器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支杆端上;所述直线型磁流变阻尼器的一端与车体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支杆端连接;所述直线型磁流变阻尼器和所述角度传感器分别通过电线与所述车载控制器连接;所述车载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直线型磁流变阻尼器包括直线型第一磁流变阻尼器、直线型第二磁流变阻尼器和直线型第三磁流变阻尼器中的任意一种。

4、可选的,所述直线型第一磁流变阻尼器包括第一气阀座、第一支撑座、浮动活塞、第一缸筒、第一电芯、第一励磁线圈、第一导向器、第一弹簧、第一压盖、第一顶部拉环、第一活塞杆和第一导线;

5、所述第一气阀座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筒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导向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筒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压盖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器远离所述第一缸筒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缸筒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顶部拉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盖上,且与所述支杆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筒远离所述第一压盖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套设在所述第一缸筒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一压盖连接;

6、所述浮动活塞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筒内,由所述浮动活塞、所述第一缸筒和所述第一气阀座围成的空间为无液腔,由所述浮动活塞、所述第一缸筒和所述第一导向器围成的空间为有液腔,在所述有液腔内填充磁流变液;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有液腔内,而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导向器、所述第一压盖和所述第一顶部拉环设置,且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压盖和所述第一顶部拉环连接;所述第一电芯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筒内的所述有液腔内,且与所述第一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一缸筒之间设置间隙;在所述第一电芯上设置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励磁线圈的安装槽;在所述第一活塞杆上设置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导线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车载控制器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励磁线圈连接。

7、可选的,所述直线型第一磁流变阻尼器还包括第一气门芯、第一滑动轴承、第一油封、第一缓冲垫、第一注塑块、第一导向带、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气门芯设置在所述第一气阀座上;所述第一滑动轴承和所述第一油封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器和第一活塞杆之间,在所述第一导向器上靠近所述有液腔的一侧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油封的容纳槽,而在所述第一导向器上远离所述有液腔的一侧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滑动轴承的容纳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器和所述第一缸筒之间;所述第一缓冲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靠近所述第一导向器的一侧;所述第一注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筒内的所述有液腔内,且与所述第一电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带设置在所述第一注塑块与所述第一缸筒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浮动活塞和所述第一缸筒之间;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气阀座和所述第一缸筒之间。

8、可选的,所述直线型第二磁流变阻尼器包括第二气阀座、第二气门芯、第二支撑座、气囊、第二缸筒、第二电芯、第二励磁线圈、第二导向器、第二弹簧、第二压盖、第二顶部拉环、第二活塞杆和第二导线;

9、所述第二气阀座设置在所述第二缸筒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导向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缸筒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压盖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器远离所述第二缸筒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缸筒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顶部拉环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盖上,且与所述支杆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二缸筒远离所述第二压盖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套设在所述第二缸筒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座和所述第二压盖连接;

10、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第二缸筒内,且通过所述第二气门芯与所述第二气阀座连接;由所述气囊、所述第二缸筒和所述第二导向器围成的空间为有液腔,在所述有液腔内填充磁流变液;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有液腔内,而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导向器、所述第二压盖和所述第二顶部拉环设置,且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压盖和所述第二顶部拉环连接;所述第二电芯设置在所述第二缸筒内的所述有液腔内,且与所述第二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电芯与所述第二缸筒之间设置间隙;在所述第二电芯上设置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励磁线圈的安装槽;在所述第二活塞杆上设置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导线的安装孔,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所述车载控制器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励磁线圈连接。

11、可选的,所述直线型第二磁流变阻尼器还包括第二滑动轴承、第二油封、第二缓冲垫、第二注塑块、第二导向带、第四密封圈和第五密封圈;所述第二滑动轴承和所述第二油封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器和第二活塞杆之间,在所述第二导向器上靠近所述有液腔的一侧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油封的容纳槽,而在所述第二导向器上远离所述有液腔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控制器(1)、直线型磁流变阻尼器、角度传感器(2)和制动踏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第一磁流变阻尼器(4)包括第一气阀座(4.2)、第一支撑座(4.3)、浮动活塞(4.4)、第一缸筒(4.5)、第一电芯(4.6)、第一励磁线圈(4.7)、第一导向器(4.8)、第一弹簧(4.9)、第一压盖(4.10)、第一顶部拉环(4.11)、第一活塞杆(4.12)和第一导线(4.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第一磁流变阻尼器(4)还包括第一气门芯(4.15)、第一滑动轴承(4.16)、第一油封(4.17)、第一缓冲垫(4.18)、第一注塑块(4.19)、第一导向带(4.20)、第一密封圈(4.21)、第二密封圈(4.22)和第三密封圈(4.23);所述第一气门芯(4.15)设置在所述第一气阀座(4.2)上;所述第一滑动轴承(4.16)和所述第一油封(4.17)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器(4.8)和第一活塞杆(4.12)之间,在所述第一导向器(4.8)上靠近所述有液腔的一侧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油封(4.17)的容纳槽,而在所述第一导向器(4.8)上远离所述有液腔的一侧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滑动轴承(4.16)的容纳槽;所述第一密封圈(4.21)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器(4.8)和所述第一缸筒(4.5)之间;所述第一缓冲垫(4.18)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4.6)靠近所述第一导向器(4.8)的一侧;所述第一注塑块(4.19)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筒(4.5)内的所述有液腔内,且与所述第一电芯(4.6)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带(4.20)设置在所述第一注塑块(4.19)与所述第一缸筒(4.5)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4.22)设置在所述浮动活塞(4.4)和所述第一缸筒(4.5)之间;所述第三密封圈(4.23)设置在所述第一气阀座(4.2)和所述第一缸筒(4.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第二磁流变阻尼器(5)包括第二气阀座(5.2)、第二气门芯(5.3)、第二支撑座(5.4)、气囊(5.5)、第二缸筒(5.6)、第二电芯(5.7)、第二励磁线圈(5.8)、第二导向器(5.9)、第二弹簧(5.10)、第二压盖(5.11)、第二顶部拉环(5.12)、第二活塞杆(5.13)和第二导线(5.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第二磁流变阻尼器(5)还包括第二滑动轴承(5.16)、第二油封(5.17)、第二缓冲垫(5.18)、第二注塑块(5.19)、第二导向带(5.20)、第四密封圈(5.21)和第五密封圈;所述第二滑动轴承(5.16)和所述第二油封(5.17)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器(5.9)和第二活塞杆(5.13)之间,在所述第二导向器(5.9)上靠近所述有液腔的一侧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油封(5.17)的容纳槽,而在所述第二导向器(5.9)上远离所述有液腔的一侧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滑动轴承(5.16)的容纳槽;所述第四密封圈(5.21)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器(5.9)和所述第二缸筒(5.6)之间;所述第二缓冲垫(5.18)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芯(5.7)靠近所述第二导向器(5.9)的一侧;所述第二注塑块(5.19)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缸筒(5.6)内的所述有液腔内,且与所述第二电芯(5.7)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带(5.20)设置在所述第二注塑块(5.19)与所述第二缸筒(5.6)之间;所述第五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气阀座(5.2)和所述第二缸筒(5.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第三磁流变阻尼器(6)包括第三底部拉环(6.1)、第三压盖(6.2)、从动杆(6.3)、底部端盖(6.4)、顶部端盖(6.5)、第三缸筒(6.6)、第三电芯(6.7)、第三励磁线圈(6.8)、第三弹簧(6.9)、第三支撑座(6.10)、第三顶部拉环(6.11)、进线连杆(6.12)和第三导线(6.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第三磁流变阻尼器(6)还包括第三注塑块(6.15)、第三导向带(6.16)、第三滑动轴承(6.17)、第四滑动轴承(6.18)、第三油封(6.19)、第四油封(6.20)、第六密封圈(6.21)、第七密封圈(6.22)和第三缓冲垫(6.23);

8.根据权利要求3或5或7所述的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控制器(1)为ECU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控制器(1)、直线型磁流变阻尼器、角度传感器(2)和制动踏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第一磁流变阻尼器(4)包括第一气阀座(4.2)、第一支撑座(4.3)、浮动活塞(4.4)、第一缸筒(4.5)、第一电芯(4.6)、第一励磁线圈(4.7)、第一导向器(4.8)、第一弹簧(4.9)、第一压盖(4.10)、第一顶部拉环(4.11)、第一活塞杆(4.12)和第一导线(4.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第一磁流变阻尼器(4)还包括第一气门芯(4.15)、第一滑动轴承(4.16)、第一油封(4.17)、第一缓冲垫(4.18)、第一注塑块(4.19)、第一导向带(4.20)、第一密封圈(4.21)、第二密封圈(4.22)和第三密封圈(4.23);所述第一气门芯(4.15)设置在所述第一气阀座(4.2)上;所述第一滑动轴承(4.16)和所述第一油封(4.17)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器(4.8)和第一活塞杆(4.12)之间,在所述第一导向器(4.8)上靠近所述有液腔的一侧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油封(4.17)的容纳槽,而在所述第一导向器(4.8)上远离所述有液腔的一侧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滑动轴承(4.16)的容纳槽;所述第一密封圈(4.21)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器(4.8)和所述第一缸筒(4.5)之间;所述第一缓冲垫(4.18)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4.6)靠近所述第一导向器(4.8)的一侧;所述第一注塑块(4.19)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筒(4.5)内的所述有液腔内,且与所述第一电芯(4.6)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带(4.20)设置在所述第一注塑块(4.19)与所述第一缸筒(4.5)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4.22)设置在所述浮动活塞(4.4)和所述第一缸筒(4.5)之间;所述第三密封圈(4.23)设置在所述第一气阀座(4.2)和所述第一缸筒(4.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第二磁流变阻尼器(5)包括第二气阀座(5.2)、第二气门芯(5.3)、第二支撑座(5.4)、气囊(5.5)、第二缸筒(5.6)、第二电芯(5.7)、第二励磁线圈(5.8)、第二导向器(5.9)、第二弹簧(5.10)、第二压盖(5.11)、第二顶部拉环(5.12)、第二活塞杆(5.13)和第二导线(5.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踏板的力觉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第二磁流变阻尼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博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