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切底锚栓套筒及自切底锚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0836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切底锚栓套筒及自切底锚栓,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活动杆,所述主体呈圆柱形腔体,所述主体的两端呈开口状,所述主体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切底键片,所述切底键片均匀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端,所述切底键片朝向所述主体内部的一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铰接板,两个所述铰接板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活动杆的端部,本技术通过连接杆带动切底键片转动,使得对切底键片件的应力较为集中,使得固定的更为稳固,通过第一螺纹杆的转动带动活动杆移动,通过第二螺纹杆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使得应力集中在第一螺纹杆上,从而主体内部的螺纹杆不会产生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锚栓,具体领域为一种自切底锚栓套筒及自切底锚栓


技术介绍

1、后扩底锚栓,多应用于承重结构,通过锚栓底部扩孔与锚栓扩张件之间的锁键而具有锚固作用。后扩底锚栓包括自切底锚栓和预扩底锚栓两种。预扩底锚栓的安装需要特殊的扩孔钻头进行作业,特殊扩孔钻头造价高,不利于施工成本控制,且由于人工操作,扩孔大小不稳定。而自切底锚栓只需先钻直孔,放入锚栓后将锚栓与锤击钻头连接,借助锚栓端头的扩底刀头,切削混凝土形成扩孔,扩孔和安装同时进行,工艺简单;扩孔形状与锚栓端头的胀开形状能够完全配合,更加安全可靠;此外无需特殊扩孔钻头,施工成本较低。

2、现有的自切底锚栓,包括螺杆和套设在内螺杆外周的套筒。包含直杆部和一体成型于直杆部端头的末端部,其中末端部朝向轴向外侧半径逐渐增大,以形成一锥台,具有一套合部及一涨开部,套合部和涨开部之间具有环形切槽,其中套合部套设在螺杆的直杆部上,而涨开部被切分成四至六片瓣体刀头,当自切底锚栓伸入待扩孔后,通过旋转并敲击套筒,使套筒向螺杆的末端部滑移,套筒的涨开部会受其内部的螺杆末端部顶推胀开,达到自切底的目的。

3、现有的自切底锚栓均为单层膨胀设计,即当套筒涨开部涨开后只有涨开部的末端与混凝土形成切底键片。而涨开部的末端一般被加工成刀头以利于对混凝土的切削,切底键片与套筒之间通过产生形变而进行锚固,在产生形变后,在应力作用下可能发生断裂,同时通过螺杆对切底键片产生应力使其产生形变,同时螺杆与外部物体进行连接后,应力加大,同样有断裂的风险,为此,提出一种自切底锚栓套筒及自切底锚栓。p>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切底锚栓套筒及自切底锚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切底锚栓套筒,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活动杆,所述主体呈圆柱形腔体,所述主体的两端呈开口状,所述主体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切底键片,所述切底键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切底键片均匀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端,所述切底键片朝向所述主体内部的一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铰接板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活动杆的端部。

3、优选的,所述主体的侧壁一端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矩形槽均匀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壁上,所述切底键片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矩形槽的内表面上。

4、一种自切底锚栓,包括第一螺纹杆,所述主体呈圆柱形腔体,所述主体的两端呈开口状,所述主体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切底键片,所述切底键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切底键片均匀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端,所述切底键片朝向所述主体内部的一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铰接板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活动杆的端部,所述主体的内表面靠近所述切底键片的一端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螺纹杆螺接在所述第一内螺纹上,所述活动杆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螺纹杆上,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片,所述主体的内表面对应远离所述切底键片的一端活动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靠近所述切底键片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挡片相配合的第二挡片。

5、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主体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螺接有固定螺母。

6、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内表面对应远离所述第一内螺纹的一端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配合。

7、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的旋向相同。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自切底锚栓套筒及自切底锚栓,通过连接杆带动切底键片转动,使得对切底键片件的应力较为集中,使得固定的更为稳固,通过第一螺纹杆的转动带动活动杆移动,通过第二螺纹杆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使得应力集中在第一螺纹杆上,从而主体内部的螺纹杆不会产生断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切底锚栓套筒,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有活动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呈圆柱形腔体,所述主体(1)的两端呈开口状,所述主体(1)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切底键片(2),所述切底键片(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切底键片(2)均匀设置在所述主体(1)的一端,所述切底键片(2)朝向所述主体(1)内部的一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铰接板(3),所述铰接板(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铰接板(3)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的一端,所述连接杆(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活动杆(5)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切底锚栓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侧壁一端设有矩形槽(6),所述矩形槽(6)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矩形槽(6)均匀设置在所述主体(1)的侧壁上,所述切底键片(2)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矩形槽(6)的内表面上。

3.一种自切底锚栓,基于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切底锚栓套筒,包括第一螺纹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呈圆柱形腔体,所述主体(1)的两端呈开口状,所述主体(1)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切底键片(2),所述切底键片(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切底键片(2)均匀设置在所述主体(1)的一端,所述切底键片(2)朝向所述主体(1)内部的一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铰接板(3),所述铰接板(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铰接板(3)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的一端,所述连接杆(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活动杆(5)的端部,所述主体(1)的内表面靠近所述切底键片(2)的一端设有第一内螺纹(8),所述第一螺纹杆(7)螺接在所述第一内螺纹(8)上,所述活动杆(5)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螺纹杆(7)上,所述第一螺纹杆(7)远离所述活动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片(9),所述主体(1)的内表面对应远离所述切底键片(2)的一端活动设有第二螺纹杆(10),所述第二螺纹杆(10)靠近所述切底键片(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挡片(9)相配合的第二挡片(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切底锚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10)与所述主体(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10)的外表面螺接有固定螺母(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切底锚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7)的内表面对应远离所述第一内螺纹(8)的一端设有第二内螺纹(12),所述第二螺纹杆(10)与所述第二内螺纹(12)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切底锚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螺纹(8)与所述第二内螺纹(12)的旋向相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切底锚栓套筒,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有活动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呈圆柱形腔体,所述主体(1)的两端呈开口状,所述主体(1)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切底键片(2),所述切底键片(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切底键片(2)均匀设置在所述主体(1)的一端,所述切底键片(2)朝向所述主体(1)内部的一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铰接板(3),所述铰接板(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铰接板(3)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的一端,所述连接杆(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活动杆(5)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切底锚栓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侧壁一端设有矩形槽(6),所述矩形槽(6)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矩形槽(6)均匀设置在所述主体(1)的侧壁上,所述切底键片(2)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矩形槽(6)的内表面上。

3.一种自切底锚栓,基于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切底锚栓套筒,包括第一螺纹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呈圆柱形腔体,所述主体(1)的两端呈开口状,所述主体(1)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切底键片(2),所述切底键片(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切底键片(2)均匀设置在所述主体(1)的一端,所述切底键片(2)朝向所述主体(1)内部的一侧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松由理耿博崔晋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乾达启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