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多功能控制器和多功能高集成电驱系统总成结构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多功能控制器和多功能高集成电驱系统总成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09817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控制器和多功能高集成电驱系统总成结构,控制器包括包括能量分配组件、取能组件、集成电源装置和支撑整个控制器的多功能载体,多功能载体设有多个接口装置,各个接口装置分别连接能量分配组件和集成电源装置;多个接口装置包括动力电池母线、PTC取电插件、快速充电插头、慢速充电插头、辅助动力取电插件和直流低压输出插件;动力电池母线、PTC取电插件和快速充电插头均连接能量分配组件,辅助动力取电插件连接取能组件,慢速充电插头和直流低压输出插件均连接集成电源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高了整车发动机舱的空间利用率,也降低了整车端电气系统和电驱系统的安装难度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控制器和多功能高集成电驱系统总成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的发展和能源问题日益凸出,新能源电动汽车已逐渐得到市场和群众的认可。相对于早期推出的小功率代步车,其功能单一、功率等级较低、驾驶体验较差,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而近些年广受推崇的高性能、大功率的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为了在增加新能源汽车性能,大功率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势必会占据更大的整车空间。同时,整车中的整车配电盒、车载充电机、直流变压器等器件,也随着功率的增大,也将占据发动机舱的相当一部分空间。这就使得新能源汽车在性能提升时候,不可避免的造成整车体积的增大,很难在常规的汽车发动机舱空间内实现结构布局。同时,新能源汽车为了满足更好地驾乘体验,降低驾乘者的旅程焦虑,普遍在整车中增加了快充接口,这就使得整车空间更加紧凑,也使得整车高压系统结构布局更加复杂。

2、公开号为cn112994529a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该方案中六块功率模块插在独立的散热器夹层中,每三块模块为一组,采用一个支撑电容对两组模块同时进行稳压,两组功率组件分别对应着驱动两台不同的驱动电机。该方案主要是立足于双电机控制器的开发,其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新能源电驱系统的集成度,但其仍未将传统的高压配电盒pdu、车载充电机obc、直流变压器dcdc与电驱系统进行集成开发,整车发动机舱内中仍需单独布置pdu、obc、dcdc,发动机舱空间利用率不高,同时pdu、obc、dcdc和电驱动力总成之间电气连接复杂,不易整车生产制造。

3、公开号为cn112550185a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车载高压集成控制器,该方案主要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的车载集成电源系统控制组件,该控制器内集成有升压dcdc模块、充电机、降压dcdc模块和电源分配模块。其本质为车载电池的pdu单元,将燃料电池的能量通过升压和降压模块分配给整车不同的负载器件。该方案虽然提供了升压dcdc模块,实现了了母线电压的提升,但其本身作为电池系统控制组件,并非驱动电机控制器,未能电池控制器与驱动电机控制器有效集成。同时,也未提供电池控制器与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总成的集成方案,即整车需要同时搭载电池控制器和电驱系统总成,不利于新能源汽车高集成化的多合一发展需求。

4、为此,急需提供一种多功能高集成的系统总成解决方案,实现将整车电驱动系统与整车配电盒、车载充电机、直流变压器等器件进行高度集成,降低集成整车配电盒、车载充电机、直流变压器等在发动机舱内空间的过多占用。同时,精简发动机舱内零部件的数量,降低整车安装制造难度,提高车辆的集成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多功能控制器和多功能高集成电驱系统总成结构,实现高度集成,降低整车安装制造难度,提高车辆的集成度。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包括能量分配组件、取能组件和集成电源装置,所述多功能控制器还包括支撑整个控制器的多功能载体,所述多功能载体设有多个接口装置,各个所述接口装置分别连接所述能量分配组件和集成电源装置。

4、进一步地,多个接口装置包括动力电池母线、ptc取电插件、快速充电插头、慢速充电插头、辅助动力取电插件和直流低压输出插件;

5、所述动力电池母线、ptc取电插件和快速充电插头均连接所述能量分配组件,所述辅助动力取电插件连接所述取能组件,所述慢速充电插头和直流低压输出插件均连接所述集成电源装置。

6、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动力取电插件并联在所述动力电池母线上,所述辅助动力取电插件的动力电池端和半导体器件端均设有降噪磁芯;所述集成电源装置的输入端通过母线与动力电池并联,所述慢速充电插头通过集成电源装置整流升压后向动力电池蓄电,所述快速充电插头通过继电器向动力电池蓄电。

7、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控制器还包括直流交流转换组件、稳波电容和降噪磁芯组件,所述直流交流转换组件、稳波电容、能量分配组件和取能组件依次连接,所述稳波电容、能量分配组件和取能组件均连接降噪磁芯组件,所述集成电源装置连接能量分配组件。

8、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载体为箱体结构,分为上安装空间和下安装空间,所述上安装空间内设有散热池和交流出线孔,所述下安装空间内设有出水水嘴和集成电源冷却端口,所述出水水嘴连接所述散热池,所述接口装置包括入水水管头,所述集成电源冷却端口分别连接散热池和入水水管头;

9、所述直流交流转换组件、稳波电容、能量分配组件、降噪磁芯组件和取能组件均位于上安装空间内,所述集成电源装置位于下安装空间内,多个所述接口装置设置在所述多功能载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直流交流转换组件与所述散热池的位置相对应。

10、进一步地,所述直流交流转换组件包括半导体器件、驱动控制单元、霍尔检测单元和交流输出单元,所述半导体器件的一侧设有半导体输入端子,该半导体输入端子电气连接稳波电容的输出端子,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半导体器件、霍尔检测单元和交流输出单元,使得电流依次经过半导体器件、霍尔检测单元和交流输出单元进行处理。

11、进一步地,所述能量分配组件包括快速充电开关、母排支撑座和母线bus排,所述母线bus排安装在母排支撑座上,所述快速充电开关连接母线bus排,所述母线bus排包括多个正负载流铜排,各个正负载流铜排分别连接对应的接口装置、降噪磁芯组件、取能组件、稳波电容和集成电源装置。

12、进一步地,所述取能组件包括取电支座和取电载流排,所述取电载流排安装在取电支座上,所述取电载流排分别连接降噪磁芯组件和接口装置。

13、进一步地,所述降噪磁芯组件包括灌封载体、第一降噪磁芯和第二降噪磁芯,所述第一降噪磁芯和第二降噪磁芯均安装在所述灌封载体上,所述能量分配组件穿过第一降噪磁芯,并固定在灌封载体上;所述稳波电容的输入端子穿过第二降噪磁芯,并固定在灌封载体上;所述取能组件连接灌封载体,所述能量分配组件、稳波电容和取能组件相互电气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集成电源装置设有ac输入端子、dc高压端子和dc低压输出端子,所述dc高压端子连接所述能量分配组件,所述ac输入端子和dc低压输出端子均连接所述接口装置。

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多功能高集成电驱系统总成结构,包括多功能控制器、驱动机和电机变速装置,所述多功能控制器为上所述的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所述总成结构还包括集成电源装置、辅助动力取电单元、车载空调取电单元、快速充电单元和慢速充电单元,所述集成电源装置、辅助动力取电单元、车载空调取电单元、快速充电单元和慢速充电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多功能载体中对应的接口装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多功能高集成电驱系统总成结构,在传统的驱动机、电机控制器、变速装置的基础上,整合了集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包括能量分配组件(4)、取能组件(6)和集成电源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控制器还包括支撑整个控制器的多功能载体(1),所述多功能载体(1)设有多个接口装置,各个所述接口装置分别连接所述能量分配组件(4)和集成电源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接口装置包括动力电池母线、PTC取电插件、快速充电插头、慢速充电插头、辅助动力取电插件和直流低压输出插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动力取电插件并联在所述动力电池母线上,所述辅助动力取电插件的动力电池端和半导体器件端均设有降噪磁芯;所述集成电源装置(7)的输入端通过母线与动力电池并联,所述慢速充电插头通过集成电源装置(7)整流升压后向动力电池蓄电,所述快速充电插头通过继电器向动力电池蓄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控制器还包括直流交流转换组件(2)、稳波电容(3)和降噪磁芯组件(5),所述直流交流转换组件(2)、稳波电容(3)、能量分配组件(4)和取能组件(6)依次连接,所述稳波电容(3)、能量分配组件(4)和取能组件(6)均连接降噪磁芯组件(5),所述集成电源装置(7)连接能量分配组件(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载体(1)为箱体结构,分为上安装空间(11)和下安装空间(12),所述上安装空间(11)内设有散热池(111)和交流出线孔,所述下安装空间(12)内设有出水水嘴和集成电源冷却端口(121),所述出水水嘴连接所述散热池(111),所述接口装置包括入水水管头,所述集成电源冷却端口(121)分别连接散热池(111)和入水水管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交流转换组件(2)包括半导体器件(21)、驱动控制单元(22)、霍尔检测单元(23)和交流输出单元(24),所述半导体器件(21)的一侧设有半导体输入端子(211),该半导体输入端子(211)电气连接稳波电容(3)的输出端子,所述驱动控制单元(22)分别连接半导体器件(21)、霍尔检测单元(23)和交流输出单元(24),使得电流依次经过半导体器件(21)、霍尔检测单元(23)和交流输出单元(24)进行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分配组件(4)包括快速充电开关(41)、母排支撑座(42)和母线BUS排(43),所述母线BUS排(43)安装在母排支撑座(42)上,所述快速充电开关(41)连接母线BUS排(43),所述母线BUS排(43)包括多个正负载流铜排,各个正负载流铜排分别连接对应的接口装置、降噪磁芯组件(5)、取能组件(6)、稳波电容(3)和集成电源装置(7)。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能组件(6)包括取电支座(61)和取电载流排(62),所述取电载流排(62)安装在取电支座(61)上,所述取电载流排(62)分别连接降噪磁芯组件(5)和接口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磁芯组件(5)包括灌封载体(51)、第一降噪磁芯(52)和第二降噪磁芯(53),所述第一降噪磁芯(52)和第二降噪磁芯(53)均安装在所述灌封载体(51)上,所述能量分配组件(4)穿过第一降噪磁芯(52),并固定在灌封载体(51)上;所述稳波电容(3)的输入端子穿过第二降噪磁芯(53),并固定在灌封载体(51)上;所述取能组件(6)连接灌封载体(51),所述能量分配组件(4)、稳波电容(3)和取能组件(6)相互电气连接。

10.一种多功能高集成电驱系统总成结构,包括多功能控制器、驱动机和电机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控制器为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所述总成结构还包括集成电源装置、辅助动力取电单元、车载空调取电单元、快速充电单元和慢速充电单元,所述集成电源装置、辅助动力取电单元、车载空调取电单元、快速充电单元和慢速充电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多功能载体(1)中对应的接口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包括能量分配组件(4)、取能组件(6)和集成电源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控制器还包括支撑整个控制器的多功能载体(1),所述多功能载体(1)设有多个接口装置,各个所述接口装置分别连接所述能量分配组件(4)和集成电源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接口装置包括动力电池母线、ptc取电插件、快速充电插头、慢速充电插头、辅助动力取电插件和直流低压输出插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动力取电插件并联在所述动力电池母线上,所述辅助动力取电插件的动力电池端和半导体器件端均设有降噪磁芯;所述集成电源装置(7)的输入端通过母线与动力电池并联,所述慢速充电插头通过集成电源装置(7)整流升压后向动力电池蓄电,所述快速充电插头通过继电器向动力电池蓄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控制器还包括直流交流转换组件(2)、稳波电容(3)和降噪磁芯组件(5),所述直流交流转换组件(2)、稳波电容(3)、能量分配组件(4)和取能组件(6)依次连接,所述稳波电容(3)、能量分配组件(4)和取能组件(6)均连接降噪磁芯组件(5),所述集成电源装置(7)连接能量分配组件(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载体(1)为箱体结构,分为上安装空间(11)和下安装空间(12),所述上安装空间(11)内设有散热池(111)和交流出线孔,所述下安装空间(12)内设有出水水嘴和集成电源冷却端口(121),所述出水水嘴连接所述散热池(111),所述接口装置包括入水水管头,所述集成电源冷却端口(121)分别连接散热池(111)和入水水管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驱系统的多功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交流转换组件(2)包括半导体器件(21)、驱动控制单元(22)、霍尔检测单元(23)和交流输出单元(24),所述半导体器件(21)的一侧设有半导体输入端子(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雷张舟云陈登峰董大伟谢鸣锋张保刚段磊李艺晗叶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