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电驱动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专用双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1、混合动力变速箱是能将发动机与驱动电机的动力以一定的方式耦合在一起并能实现变速、变扭的传动系统。传统的电机控制器由于来自电池的电压较低,在同等功率下,会增大电机控制器的工作电流,进而增加其损耗;双电机合力驱动的双驱动系统,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传统的双驱动系统内一般未集成dc/dc转换器和升压电路集成,集成度较低;而集成度高的双驱动系统由于集成器件多,并需要安装在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上,因此整车对其外包络尺寸要求较为严苛,且器件均需要散热,故对其冷却结构的设计要求也较高。现有的部分双驱动中虽然带有升压电路,但却一般无法兼容不带有升压电路的双驱动系统。
2、本专利技术人还设计过一种boost升压功能的双电机控制器,但存下以下的缺陷:(1)由于控制器宽度方向的尺寸较大,不能满足客户的外包络要求;(2)控制器的emc前置处理装置采用的是clc构型(即一对漏电电容、一道高导磁件器、一对漏电电容的构型),导致电磁兼容性(electro magne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专用双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壳体组件上高频逆变组件(2)、升压感性体组件(4)、交流输出组件(9)、以及三相连接器(8-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专用双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性体输入端子包括容性体正极输入端子(2-4-1)和容性体负极输入端子(2-4-2),所述逆变容性体输出端子包括逆变容性体正极输出端子(2-4-3)和逆变容性体负极输出端子(2-4-5),所述逆变容性体输入端子包括逆变容性体正极输入端子(2-4-8)和逆变容性体负极输入端子(2-4-9)。
3.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专用双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壳体组件上高频逆变组件(2)、升压感性体组件(4)、交流输出组件(9)、以及三相连接器(8-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专用双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性体输入端子包括容性体正极输入端子(2-4-1)和容性体负极输入端子(2-4-2),所述逆变容性体输出端子包括逆变容性体正极输出端子(2-4-3)和逆变容性体负极输出端子(2-4-5),所述逆变容性体输入端子包括逆变容性体正极输入端子(2-4-8)和逆变容性体负极输入端子(2-4-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专用双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感性体组件(4)包括升压感性体(4-1)、分别与所述升压感性体(4-1)两个端口连接的低压载流排(4-2)和高压载流排(4-3)、固定在所述高压载流排(4-3)上的单体霍尔检测器(4-4)、以及用于电气连接所述单体霍尔检测器(4-4)和所述升压功率开关(2-2-1)的高压转接排(4-5),所述低压载流排(4-2)还与所述升压器接线端子(2-4-7)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专用双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出组件(9)包括交流支架(9-1)、设于所述交流支架(9-1)上的六连体霍尔检测器(9-2)、以及若干组交流输入端子(9-3)和交流输出端子(9-4),所述交流输入端子(9-3)与所述逆变功率开关(2-2-2)电气相连,所述交流输出端子(9-4)与所述三相连接器(8-2)电气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专用双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功率开关(2-2-2)、所述逆变容性体输出端子、所述交流输入端子(9-3)、交流输出端子(9-4)均设有六组,所述三相连接器(8-2)设有两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专用双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驱动系统还包括稳流器(1)、dc/dc转换器(5)以及控制单元(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舟云,秦基伟,陈登峰,陈雷,谢鸣锋,叶茂,位超群,张安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