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一体机和集成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9794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5
本技术涉及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一体机和集成灶,包括内胆;热风挡板,罩设在内胆的第一侧壁的内侧面上而围成热风腔,并分别具有热风进口和热风出口;热风扇叶,与热风进口正对;进风口,开设在内胆的第一侧壁上并位于热风腔中;引风扇叶,与热风扇叶同轴布置,且与进风口相对;第一凹槽,由内胆的第一侧壁朝外凸陷而成;第二凹槽,由热风挡板相对于热风腔朝外凸陷而成;引风扇叶沿自身轴向的至少一半位于上述第二凹槽中,而热风扇叶沿自身轴向的部分位于第一凹槽中。本技术采用引风强排来外排内胆中的湿气,不额外占用烹饪装置的内部安装空间,且排湿效果好,对温场均匀性影响小,同时能提升内胆内部的热风循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一体机和集成灶


技术介绍

1、烤箱、蒸烤箱等具有烤功能的烹饪装置,在其内胆的背部设置热风机,内胆内腔的后侧设置有热风挡板,该热风挡板与内胆的背板围成热风腔,上述热风机的扇叶位于该热风腔中,且该扇叶的外周围设有加热管。工作状态下,在热风机的扇叶作用下,内胆内腔中的气体通过热风挡板上的进风口进入热风腔中,气体在热风腔中被加热后在扇叶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回流至内胆内腔中,从而在内胆内腔中形成热风循环,实现对内胆中食物的加热。

2、进一步,现有技术中具有烤功能的烹饪装置一般仅在内胆上开设一个排气口,当排气口处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内胆中的多余气体通过排气口外排。然而,在烘烤水分较大的食物时(例如蛋糕、蛋挞等),内胆中的湿度较大,上述排气方式无法将湿气及时外排,从而影响烹饪效果。

3、为此,目前一般通过鼓风的方式来外排烘烤过程中内胆中的多余蒸汽,例如,专利号为zl 202122405399.x(授权公告号为cn216307871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专利号为zl 202221059853.9(授权公告号为cn218074470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用于烹饪装置的鼓风结构及蒸烤一体机》等。然而,采用鼓风排湿方式需要在内胆之外增设鼓风装置(例如鼓风机等),不仅会增加烹饪装置的生产成本,而且会额外占用烹饪装置内部的安装空间。此外,采用直接向内胆鼓入气体的方式会扰乱内胆内部的流场,进而影响内胆内部温场分布的均匀性,影响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实现对内胆的强排并无需额外占用内部安装空间的烹饪装置。

2、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实现对内胆的强排且能避免影响内胆的烹饪内腔的温场均匀性的烹饪装置。

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实现对内胆的强排且强排效果好的烹饪装置。

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实现对内胆的强排且内胆内部的热风循环效果好的烹饪装置。

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烹饪装置的烹饪一体机。

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六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烹饪一体机的集成灶。

7、本技术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具有开口的内胆,还包括

8、热风挡板,罩设在上述内胆的第一侧壁的内侧面上、并与该第一侧壁围成热风腔,且具有热风进和热风出口,

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第一凹槽,由上述第一侧壁外凸而成,并开设有进风口,

11、第二凹槽,由热风挡板相对于热风腔外凸而成,并开设有上述热风进口,

12、并且,上述热风腔中分别设有引风扇叶和热风扇叶,其中,引风扇叶至少一半位于上述第一凹槽中,而热风扇叶有部分位于第二凹槽中。

13、进一步,所述第二凹槽的容积大于第一凹槽的容积。引风扇叶与热风扇叶的出风均通过热风挡板的热风出口回流至内胆的内腔中,因此第二凹槽需要提供充分的气流空间,否则热风挡板中部的气流压力过大,会导致其四周的出风阻力过大,进而影响热风出口的出风效果。

14、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对设置,沿两者的间距方向,上述第一凹槽的投影位于第二凹槽中。由于第一凹槽的投影位于第二凹槽中,保证引风扇叶的出风(即引风气流)由第一凹槽单向流入第二凹槽中而不会发生回流,进而使得引风气流能在引风扇叶与热风扇叶的共同作用下顺畅地进入内胆的烹饪内腔中,避免气体回流而影响引风效果。

15、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以上述引风扇叶的中心轴所在直线为中心,且其横截面大小相对于热风腔由内至外递减,而上述进风口开设在该第一凹槽的横截面最小处。从而使第一凹槽的各侧面倾斜延伸,一方面能对引风气流进行导流,另一方面能避免引风扇叶的出风形成的局部回流影响内胆的引风速度。

16、进一步,所述第二凹槽以上述热风扇叶的中心轴所在直线为中心,且其横截面大小相对于热风腔由内至外递减,而上述热风进口开设在该第二凹槽的横截面最小处。从而能使第二凹槽的各侧面倾斜延伸,继而增大开设在此处的热风出口的开口面积,进而增大出风速度,提高内胆的热风循环的循环速度。

17、进一步,所述第二凹槽中还开设有上述热风出口,该热风出口以上述热风进口为中心沿周向间隔设置。

18、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的各侧面的相对于热风腔的外边缘与内边缘之间的轴向间距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分别形成夹角α,该夹角α的大小为20°≤α≤60°,其中,本技术中当α接近0°时,第一凹槽的各侧面在靠近引风扇叶的各第一叶片的外边缘处会产生较大的流动阻力,导致第一凹槽的各侧面的被压分布相对较大,从而对来自引风扇叶的径向气流(即引风扇叶的出风气流)的阻力较大,影响引风扇叶的出风效果,进而影响引风效果;而当α小于20°时,第一凹槽的各侧面对引风扇叶的径向气流朝热风腔相对侧(当热风腔设置在内胆内腔后侧时为内胆内腔的前侧)的导流作用不佳,且阻力过大,甚至出现往反方向将部分气流导回热风腔,产生回流;当α大于60°时,第一凹槽的各侧面无法起到导流的作用,气流四处扩散,不易进入内胆的烹饪内腔中,降低引风效率。而上述第二凹槽的各侧面的相对于热风腔的外边缘与内边缘之间的轴向间距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分别形成夹角β,该夹角β的大小为30°≤α≤75°。从而能使热风挡板上的热风出口的开口面积能足够大,保证热风腔的出风效果,同时,能将引风扇叶的出风有效地导向热风挡板,减小引风扇叶的出风流向热风挡板的热风出口的过程中气流角度的改变,减少引风气流的动能损失,保证引风效率。

19、进一步,所述引风扇叶与第一凹槽的横截面最小处之间留有轴向间隙而形成与引风扇叶转动所形成的负压区域大部分重合的引风缓冲区,该引风缓冲区的轴向深度d1的大小为:3mm≤d1≤7mm。从而能在保证引风扇叶顺利转动的情况下,使引风扇叶最大程度地靠近进风口,最大程度地增大进风口处的负压,进而增大引风速度。并且,引风扇叶的两侧中,另一侧的气体温度高于引风缓冲区,这样引风缓冲区的气体流向引风扇叶的另一侧时会发生膨胀,若上述d1过小则会使气体发生逆流,而本技术通过对d1的取值范围的限定则能避免该问题。

20、进一步,所述引风扇叶的外边缘与上述第一凹槽的各侧面的径向间距大于等于引风扇叶直径的1/10。从而能为引风扇叶的出风提供合适的加速空间,最大程度地减少引风扇叶的出风阻力,避免形成局部回流,保证引风扇叶的出风顺畅地通过热风挡板的热风出口进入内胆的内腔。

21、进一步,所述引风扇叶与热风扇叶之外围设有加热管,且引风扇叶至少沿自身轴向的外侧端位于该加热管之外,而热风扇叶沿自身轴向的内侧端位于该加热管之内。这样引风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具有开口的内胆(10),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300)的容积大于第一凹槽(100)的容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00)与第二凹槽(300)相对设置,沿两者的间距方向,上述第一凹槽(100)的投影位于第二凹槽(300)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00)以上述引风扇叶(41)的中心轴所在直线为中心,且其横截面大小相对于热风腔(30)由内至外递减,而上述进风口(101)开设在该第一凹槽(100)的横截面最小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300)以上述热风扇叶(42)的中心轴所在直线为中心,且其横截面大小相对于热风腔(30)由内至外递减,而上述热风进口(31)开设在该第二凹槽(300)的横截面最小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300)上还开设有上述热风出口(32),该热风出口(32)以上述热风进口(31)为中心沿周向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00)的各侧面相对于热风腔(30)的外边缘与内边缘之间的轴向间距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该夹角α的大小为20°≤α≤60°,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扇叶(41)与第一凹槽(100)的横截面最小处之间留有轴向间隙而形成与引风扇叶(41)转动所形成的负压区域大部分重合的引风缓冲区(301),该引风缓冲区(301)的轴向深度d1的大小为:3mm≤d1≤7mm。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扇叶(41)的外边缘与上述第一凹槽(100)的各侧面的径向最短间距大于等于引风扇叶(41)直径的1/10。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扇叶(41)与热风扇叶(42)之外围设有加热管(5),且引风扇叶(41)至少沿自身轴向的外侧端位于该加热管(5)之外,而热风扇叶(42)沿自身轴向的内侧端位于该加热管(5)之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扇叶(41)与加热管(5)沿自身轴向完全错开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扇叶(41)的轴向高度小于热风扇叶(42)的轴向高度。

13.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扇叶(41)包括以其中心轴所在直线为中心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叶片(411),且各第一叶片(411)的设置方向均偏离引风扇叶(41)的径向。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扇叶(41)的各第一叶片(411)的设置方向与引风扇叶(41)的径向所成的夹角均为γ,且0≤γ≤30°。

15.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0)的第一侧壁上还开设有排气口(102),该排气口(102)位于上述热风腔(30)中,且该排气口(102)的开口面积小于等于进风口(101)的开口面积及引风管(6)的最小截面积两者中的较小值。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102)的开口面积大小与引风管(6)的最小截面积大小的比值为0.8~1.0。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102)与进风口(101)分别位于引风扇叶(41)的竖向中截面所在平面的两侧,且排气口(102)位于引风扇叶(41)的侧上方。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102)在热风挡板(3)上的投影与热风挡板(3)的热风出口(32)错开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扇叶(41)与热风扇叶(42)为一体件,并包括以各扇叶的中心轴所在直线为中心的支撑板(40),该支撑板(40)的一侧表面上沿周向间隔均设第一叶片(411)而构成上述引风扇叶(41),而另一侧表面上沿周向间隔均设第二叶片(421)而构成上述热风扇叶(42)。

20.一种烹饪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1)。

21.一种应用有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烹饪一体机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1)之上设置有灶具(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具有开口的内胆(10),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300)的容积大于第一凹槽(100)的容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00)与第二凹槽(300)相对设置,沿两者的间距方向,上述第一凹槽(100)的投影位于第二凹槽(300)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00)以上述引风扇叶(41)的中心轴所在直线为中心,且其横截面大小相对于热风腔(30)由内至外递减,而上述进风口(101)开设在该第一凹槽(100)的横截面最小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300)以上述热风扇叶(42)的中心轴所在直线为中心,且其横截面大小相对于热风腔(30)由内至外递减,而上述热风进口(31)开设在该第二凹槽(300)的横截面最小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300)上还开设有上述热风出口(32),该热风出口(32)以上述热风进口(31)为中心沿周向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00)的各侧面相对于热风腔(30)的外边缘与内边缘之间的轴向间距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该夹角α的大小为20°≤α≤60°,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扇叶(41)与第一凹槽(100)的横截面最小处之间留有轴向间隙而形成与引风扇叶(41)转动所形成的负压区域大部分重合的引风缓冲区(301),该引风缓冲区(301)的轴向深度d1的大小为:3mm≤d1≤7mm。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扇叶(41)的外边缘与上述第一凹槽(100)的各侧面的径向最短间距大于等于引风扇叶(41)直径的1/10。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扇叶(41)与热风扇叶(42)之外围设有加热管(5),且引风扇叶(41)至少沿自身轴向的外侧端位于该加热管(5)之外,而热风扇叶(42)沿自身轴向的内侧端位于该加热管(5)之内。

11.如权利要求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丁蒋圣伟谭燕罗灵杨均李斌姚青诸永定茅忠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