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电动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8680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4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电动总成和车辆,电机包括端盖、前箱体、后箱体、定子组件和喷油环;端盖上形成有第一油道,前箱体上和定子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二油道、喷油环上形成有第三油道,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连通;第一油道用于冷却油液进入容纳腔,第二油道由于流通冷却第一绕组端和定子铁芯的冷却油液,第三油道用于流通冷却第二绕组端的冷却油液。这样,通过构造有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以让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引入冷却油液,并让冷却油液对应作用到定子组件中的第一绕组端、定子铁芯和第二绕组端上,以对其进行散热,从而降低电机的运行温度,提升电机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电动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1、在现有技术中,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热量堆积在电机的内会影响电机的使用性能,且会具有安全隐患。在相关技术中,通常是采用在电机内设有冷却油道或者冷却水道的方式对其进行散热。而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冷却水道由于其往往是设置在电机箱体上而导致散热效果相对较差,而冷却油道的设计中冷却油液与电机定子的接触面积对于冷却油液的散热效果息息相关,在现有设计中冷却油液往往不能与电机定子完全接触以导致电机的散热效果不甚理想,从而影响电机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机,所述电机的散热效果较好,以提升电机的使用性能。

2、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总成,所述电动总成内设有如上所示的电极。

3、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内设有如上所示的电动总成。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包括:端盖、前箱体、后箱体、定子组件和喷油环,所述端盖、所述前箱体和所述后箱体共同形成容纳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喷油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两端的第一绕组端和第二绕组端;所述端盖上形成有第一油道,所述前箱体上形成有第二油道、所述喷油环上形成有第三油道,所述第一油道、所述第二油道和所述第三油道连通;所述第一油道用于冷却油液进入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油道由于流通冷却所述第一绕组端和所述定子铁芯的冷却油液,所述第三油道用于流通冷却所述第二绕组端的冷却油液。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通过构造有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以让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引入冷却油液,并让冷却油液对应作用到定子组件中的第一绕组端、定子铁芯和第二绕组端上,以对其进行散热,从而降低电机的运行温度,提升电机的使用性能。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道包括第一支道和第二支道,所述第一支道连接于所述第二支道和所述第一油道之间,所述第二支道连接于所述第一支道和所述第三油道之间,且所述第一支道与所述第一绕组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道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对设置。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道包括周向支道和轴向支道,所述周向支道为多个且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轴向支道为多个且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周向支道和所述轴向支道交替垂直连通,所述第一支道与所述周向支道连通。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道和所述第二支道之间通过支道连接口导通,所述第一油道的进油侧设有支道进油口,所述支道进油口的横截面积为a,所述支道连接口的横截面积为b,所述横截面积a和所述横截面积b满足关系式:a<b。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箱体与所述定子铁芯之间形成有回油油挡,所述回油油挡设于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且所述回油油挡用于驱动油液朝向所述第二绕组端流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油环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三油道,多个所述第三油道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油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喷油环进口和喷油环出口,所述喷油环进口与所述第二油道相对设置且连通,所述喷油环出口朝向所述第二绕组端;所述第二油道朝向所述第三油道的出油口的横截面积为c,所述喷油环进口的横截面积为d,所述横截面积c和所述横截面积d满足关系式:c<d。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箱体上还设有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蜿蜒设置在所述前箱体的中部,且所述冷却水道和所述第二油道间隔设置,所述冷却水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冷却进水口和冷却出水口,所述冷却进水口沿垂直方向延伸,所述冷却出水口沿水平方向延伸。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道在所述前箱体的两侧均设有敞开侧,所述敞开侧为间隔设置的多个,且位于两侧的所述敞开侧交替设置,所述敞开侧对应设置有水道密封圈。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总成,包括:减速器和如上所述的电机,所述减速器设置在所述后箱体背离所述前箱体的一侧。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总成,由于在电动总成内设有如上所示的电机,电机内构造有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以让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引入冷却油液,并让冷却油液对应作用到定子组件中的第一绕组端、定子铁芯和第二绕组端上,以对其进行散热,从而降低电机的运行温度,提升电机的使用性能,以让电机能够输出更为稳定可靠的性能到减速器上,以提升电动总成的输出性能平稳度。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动总成。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在车辆内设有如上所示的电动总成,由于电动总成的运行更为稳定可靠,能够输出更为平稳的使用性能,以让车辆的使用变得更为安全可靠。

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道包括第一支道和第二支道,所述第一支道连接于所述第二支道和所述第一油道之间,所述第二支道连接于所述第一支道和所述第三油道之间,且所述第一支道与所述第一绕组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道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道包括周向支道和轴向支道,所述周向支道为多个且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轴向支道为多个且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周向支道和所述轴向支道交替垂直连通,所述第一支道与所述周向支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道和所述第二支道之间通过支道连接口导通,所述第一油道的进油侧设有支道进油口,所述支道进油口的横截面积为A,所述支道连接口的横截面积为B,所述横截面积A和所述横截面积B满足关系式:A<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箱体与所述定子铁芯之间形成有回油油挡,所述回油油挡设于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且所述回油油挡用于驱动油液朝向所述第二绕组端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环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三油道,多个所述第三油道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油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喷油环进口和喷油环出口,所述喷油环进口与所述第二油道相对设置且连通,所述喷油环出口朝向所述第二绕组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箱体上还设有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蜿蜒设置在所述前箱体的中部,且所述冷却水道和所述第二油道间隔设置,所述冷却水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冷却进水口和冷却出水口,所述冷却进水口沿垂直方向延伸,所述冷却出水口沿水平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在所述前箱体的两侧均设有敞开侧,所述敞开侧为间隔设置的多个,且位于两侧的所述敞开侧交替设置,所述敞开侧对应设置有水道密封圈。

9.一种电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器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所述减速器设置在所述后箱体背离所述前箱体的一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总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道包括第一支道和第二支道,所述第一支道连接于所述第二支道和所述第一油道之间,所述第二支道连接于所述第一支道和所述第三油道之间,且所述第一支道与所述第一绕组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道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道包括周向支道和轴向支道,所述周向支道为多个且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轴向支道为多个且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周向支道和所述轴向支道交替垂直连通,所述第一支道与所述周向支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道和所述第二支道之间通过支道连接口导通,所述第一油道的进油侧设有支道进油口,所述支道进油口的横截面积为a,所述支道连接口的横截面积为b,所述横截面积a和所述横截面积b满足关系式:a<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箱体与所述定子铁芯之间形成有回油油挡,所述回油油挡设于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且所述回油油挡用于驱动油液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西军王宁郭旺林刘琳娜段罡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