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07085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包括外模系统、内模系统,外模系统设有行走系统,行走系统包括多个移动小车,移动小车承载外模系统,使外模系统整体水平移动行走;移动小车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移动小车移动,移动小车设有定位机构,行走过程中能够自动定位;内模系统包括内模板、卷扬机,内模板采用上、下分体结构,通过合页式连接,内模板通过液压驱动合页伸展或收缩;外模系统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水平油缸、升降油缸、脱模油缸,水平油缸驱动外模系统水平移动,升降油缸驱动外模系统进行竖直移动,脱模油缸驱动外模系统移动辅助拆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预制箱梁模板,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


技术介绍

1、箱梁模板是制作箱梁的专用非标设备,对于控制箱梁的制作速度和外观质量起很大的作用。最初的模板大多是采用木模板,目前,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公路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桥梁的大型化迫使钢模板在桥梁的预制过程中大量使用。钢模板箱梁模板具有拼缝少、刚度大、板面平整等特点。而传统拼装式钢模板箱梁模板虽然同样具有拼缝少、刚度大、板面平整等特点,但是模板立模、脱模全部由人工负责安装和拆卸,需要大量的人力,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结合现场工程状况和施工环境,选用液压箱梁模板进行预制梁施工,以“液压操作替代“人工操作”,以“一胎通模”替代模板“分块”制作。采用液压系统控制模板的立模、收模,各节段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有专门的吊具进行吊装,以节约大量劳动力,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至少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之一。

2、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包括外模系统、内模系统,外模系统设有行走系统,行走系统包括多个移动小车,移动小车承载外模系统,使外模系统整体水平移动行走;

4、移动小车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移动小车移动,移动小车设有定位机构,行走过程中能够自动定位;

5、内模系统包括内模板、卷扬机,内模板采用上、下分体结构,通过合页式连接,内模板通过液压驱动合页伸展或收缩;

6、外模系统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水平油缸、升降油缸、脱模油缸,水平油缸驱动外模系统水平移动,升降油缸驱动外模系统进行竖直移动,脱模油缸驱动外模系统移动辅助拆模。

7、优选的,所述外模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侧的侧模板,两侧的侧模板能够进行相对或相向移动;侧模板的底部设有底模板,底模板水平设置;侧模板的外侧设有隔板,隔板垂直设置,对侧模板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外模系统整体设置在移动小车的上方,移动小车带动外模系统沿梁体的长度方向行走。

8、优选的,所述移动小车上方设有水平油缸,水平油缸驱动连接外模系统沿梁体的水平垂直方向移动;所述隔板与侧模板之间设有横杆,横杆对侧模板起到支撑,横杆的下方连接有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的底座与水平油缸移动端连接;升降油缸驱动外模系统上、下移动;侧模板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脱模油缸,脱模油缸的一端与隔板连接,脱模油缸推动侧模板辅助拆模。

9、优选的,所述底模板的下方为台座,台座的两侧均设有两条沿梁体长度方向平行的轨道,移动小车设置在轨道上。

10、优选的,侧模板两侧的隔板之间靠近顶部位置设有多个上拉杆,底部设有多个下拉杆,通过上拉杆和下拉杆对两侧的侧模板拉紧,上拉杆和下拉杆的端部采用双螺帽锁紧。

11、优选的,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液压站,液压站设置在侧模板的外侧,液压站底部设有固定板与横板连接;液压站设有油管,通过油管与水平油缸、升降油缸、脱模油缸连接。

12、优选的,每个移动小车至少设有一个定位机构,定位机构靠近轨道设置;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基座,基座远离移动小车的一侧设有多层压电陶瓷片,基座中心位置贯穿设有螺钉,螺钉将基座、压电陶瓷片固定,螺钉的端部安装有驱动块;所述轨道靠近驱动块的一侧设有摩擦条,摩擦条能够与驱动块摩擦接触;基座两侧设有顶紧螺栓,基座通过顶紧螺栓与移动小车内侧壁连接;所述基座、压电陶瓷片、驱动块形成悬臂梁机构。

13、优选的,模板系统的拼装流程为:首先铺设支撑行走的轨道,组装移动小车,将移动小车安装在轨道上,之后通过龙门吊拼装侧模板并连接液压系统,将侧模板通过螺栓连接成整体结构,布设油管连接液压系统,最后进行调试和验收。

14、优选的,该模板系统的脱模过程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竖向升降油缸向下移动2cm左右,让侧模板处于悬空状态;

15、第二步,将横隔板处的脱模油缸同步顶出2cm,移动慢的单独点动,若钢筋挂住,要矫正钢筋,再继续往外顶,直至脱模油缸完全顶出;

16、第三步,控制竖向升降油缸向下移动,观察侧模板下落情况,若被钢筋挂住,矫正钢筋,再继续往下降,直至侧模板完全落到底;

17、第四步,将横向水平油缸收回,拉动侧模板后移,直至油缸全部收回;若对侧还未脱模,本侧的侧模板离开梁体8-12cm,防止对面模板拆模时,顶翻预制梁;

18、第五步,侧模板收缩到位后,检查有无机具障碍,轨道是否有杂物堆积,拉杆、螺栓有无漏拆,检查无误后,再通过移动小车水平移动侧模板至下一个台座。

19、另外,侧模板整体为自稳式,在水平固定中采用了与底模连接的下拉杆,上部设有对上拉杆或对拉桁架,能依靠模板本身的结构刚度抵抗混凝土变形产生的压力。模板的拼装和拆卸通过液压系统整体移动,这不仅提高了机械化程度,还提高了预制梁的制造效率。侧模板下部设置有附着式振动支架,侧模外侧腔内设有工作平台,有利于工人安装和拆卸振动器。振动器用于混凝土的捣实。

20、行走系统分别在预制台座两侧设置2根6#的槽钢作为行走系统的轨道,单侧整体侧模由电机驱动的小车承载,可完成外侧模整体的纵向行走。槽钢轨道固定方式:钻孔植筋(φ12mm钢筋,长度120mm),钻孔直径10mm,深度100,锚筋漏出地面不超过20mm,间距不超400mm。钢筋与槽钢轨道间焊接固定。

21、液压系统与侧模板固定,横向水平油缸4支,分别安装在4个移动小车上,在模板安装和拆除过程中实现整体侧模的横向位置和高度调节。垂直升降油缸8支,安装在4个移动小车的滑台上,分成两组控制,可以实现模板竖向升降调节。脱模油缸4支,安装在横隔板处,可以实现顶出模板辅助拆模功能。

22、台座设计宽度为0.92米,台座两侧设置4条走行轨道,台座单侧两条轨道之间间距为1.85米,靠台座侧轨道距离台座0.23米,单个台座及外模纵移轨道净宽5.83米,考虑台座之间作业人员通行等因素,台座横向间距为6.2米,单条生产线布置4行台座。为了节省占地面积,内模每节3米,分节抽拉,通过拆模台车上卷扬机将内模整体拉出箱式。台座纵向间距设置为8米。

23、模板分块进行加工制作,进场前必须对模板的结构尺寸进行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整度是否达到要求。在模板与液压行走台车组装完成后,检查模板整体长度是否达到设计长度,各拼缝之间的螺栓连接是否牢固,与液压台车的链接是否可靠。对行走系统和液压系统进行初步调试,进行纵向行走、水平移动等动作。在调试过程中,注意各连接部位是否有松动现象,检查行走轨道的固定是否牢固。

24、侧模板的纵向行走和横向移动调整均采用手动阀门操作杆运行,首先移动小车驱动滚轮使液压整体侧模行走至台座位置,驱动水平油缸横向移动,采用横向和纵向交替操作,使模板紧靠台座,并保证无错台,技术员检查错台情况和侧模的尺寸,调整合格。

25、侧模板就位完成后,由专人打磨液压整体式箱梁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系统、内模系统,外模系统设有行走系统,行走系统包括多个移动小车(6),移动小车(6)承载外模系统,使外模系统整体水平移动行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侧的侧模板(1),两侧的侧模板(1)能够进行相对或相向移动;侧模板(1)的底部设有底模板(4),底模板(4)水平设置;侧模板(1)的外侧设有隔板(2),隔板(2)垂直设置,对侧模板(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外模系统整体设置在移动小车(6)的上方,移动小车(6)带动外模系统沿梁体的长度方向行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6)上方设有水平油缸(7),水平油缸(7)驱动连接外模系统沿梁体的水平垂直方向移动;所述隔板(2)与侧模板(1)之间设有横杆(5),横杆(5)对侧模板(1)起到支撑,横杆(5)的下方连接有升降油缸(8),升降油缸(8)的底座与水平油缸(7)移动端连接;升降油缸(8)驱动外模系统上、下移动;侧模板(1)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脱模油缸(9),脱模油缸(9)的一端与隔板(2)连接,脱模油缸(9)推动侧模板(1)辅助拆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4)的下方为台座(10),台座(10)的两侧均设有两条沿梁体长度方向平行的轨道(11),移动小车(6)设置在轨道(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侧模板(1)两侧的隔板(2)之间靠近顶部位置设有多个上拉杆(3),底部设有多个下拉杆,通过上拉杆(3)和下拉杆对两侧的侧模板(1)拉紧,上拉杆(3)和下拉杆的端部采用双螺帽锁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液压站(12),液压站(12)设置在侧模板(1)的外侧,液压站(12)底部设有固定板与横板连接;液压站(12)设有油管(13),通过油管(13)与水平油缸(7)、升降油缸(8)、脱模油缸(9)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移动小车(6)至少设有一个定位机构(15),定位机构(15)靠近轨道(11)设置;所述定位机构(15)包括基座(151),基座(151)远离移动小车(6)的一侧设有多层压电陶瓷片(152),基座(151)中心位置贯穿设有螺钉(153),螺钉(153)将基座(151)、压电陶瓷片(152)固定,螺钉(153)的端部安装有驱动块(154);所述轨道(11)靠近驱动块(154)的一侧设有摩擦条(156),摩擦条(156)能够与驱动块(154)摩擦接触;基座(151)两侧设有顶紧螺栓(155),基座(151)通过顶紧螺栓(155)与移动小车(6)内侧壁连接;所述基座(151)、压电陶瓷片(152)、驱动块(154)形成悬臂梁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模板系统的拼装流程为:首先铺设支撑行走的轨道(11),组装移动小车(6),将移动小车(6)安装在轨道(11)上,之后通过龙门吊拼装侧模板(1)并连接液压系统,将侧模板(1)通过螺栓连接成整体结构,布设油管(13)连接液压系统,最后进行调试和验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模板系统的脱模过程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竖向升降油缸(8)向下移动2cm左右,让侧模板(1)处于悬空状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系统、内模系统,外模系统设有行走系统,行走系统包括多个移动小车(6),移动小车(6)承载外模系统,使外模系统整体水平移动行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侧的侧模板(1),两侧的侧模板(1)能够进行相对或相向移动;侧模板(1)的底部设有底模板(4),底模板(4)水平设置;侧模板(1)的外侧设有隔板(2),隔板(2)垂直设置,对侧模板(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外模系统整体设置在移动小车(6)的上方,移动小车(6)带动外模系统沿梁体的长度方向行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6)上方设有水平油缸(7),水平油缸(7)驱动连接外模系统沿梁体的水平垂直方向移动;所述隔板(2)与侧模板(1)之间设有横杆(5),横杆(5)对侧模板(1)起到支撑,横杆(5)的下方连接有升降油缸(8),升降油缸(8)的底座与水平油缸(7)移动端连接;升降油缸(8)驱动外模系统上、下移动;侧模板(1)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脱模油缸(9),脱模油缸(9)的一端与隔板(2)连接,脱模油缸(9)推动侧模板(1)辅助拆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4)的下方为台座(10),台座(10)的两侧均设有两条沿梁体长度方向平行的轨道(11),移动小车(6)设置在轨道(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梁用液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侧模板(1)两侧的隔板(2)之间靠近顶部位置设有多个上拉杆(3),底部设有多个下拉杆,通过上拉杆(3)和下拉杆对两侧的侧模板(1)拉紧,上拉杆(3)和下拉杆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耀鹏朱攀峰曹应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天维钢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