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单向阀及容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单向阀及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6358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单向阀及容器,单向控制组件包括:具有板体部的第一部件,板体部上具有第一流通孔,第一部件的一侧设有膜片组件,膜片组件包括:第一膜片组及第二膜片组,两者共同用于实现单向控制组件的正向流量控制,且第二膜片组还用于实现单向控制组件的逆向密封,第一膜片组的抗变形能力强于第二膜片的抗变形能力,第一膜片组、第二膜片组沿着靠近第一部件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一膜片组与第二膜片组之间具有气隙,沿第二阀体的轴向投影,第一流通孔至少处于第二膜片组的投影区域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显著降低甚至彻底消除了传统单层膜片单向阀在正向流量控制和逆向密封能力之间的强负相关性难以兼顾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单向阀设计,具体涉及一种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单向阀及容器


技术介绍

1、阀门是在流体系统中用来控制流体的方向、压力、流量的装置,是使相应管路和设备内的介质(液体、气体、粉末)流动或停止并能控制其流量的装置。阀门也是管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用来改变通路断面和介质流动方向,具有导流、截止、节流、止回、分流或溢流卸压等功能。

2、在一些典型阀门如单向阀中,往往对其一个方向(也即逆向)关闭时的关闭严密程度(即止回时的泄漏量)及另一个方向(也即正向)开启时的流量控制,都具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需要止回时的泄漏量越低越好,而开启时的节流功能,则具有各种不同的特定要求。要求单一的单向阀,往往要求开启时,相同压力下流量越大越好;而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不仅需要阀门在关闭时实现极低的泄漏量,同时要求开启时,在某一种或若干种给定压力下,流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下表1及图1所示即为一种应用于某发动机pcv系统上的补气单向阀的开启流量控制要求。

3、表1

4、

5、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图2(含图2a、图2b及图2c)中所示的单层膜片的阀门来实现上述要求。这种单层膜片单向阀存在以下主要缺点:

6、当要求流体单元的的流阻(阀门两侧压力差与通过阀门的流体流量的比值)较高时,需要匹配口径较低的通气孔,或硬度和厚度较高的弹性体膜片,但无论是减小通气孔的口径,还是提高弹性体膜片的硬度或厚度,都会导致阀门在逆向闭合时,贴合程度降低,进而导致逆向闭合工况下,阀门的泄漏量增大。

7、具体而言,图2所示结构的单层膜片的单向阀存在一个固定的“开启压力”和“关闭流量”(注意:开启对应压力,闭合一般对应流量,其原因是,在开启之前,阀门闭合时,没有流体流通,阀门上游或下游内部各处静压力几乎相等,易于测量。关闭对应流量的原因是,在阀门开启且有流体流动时,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其内部都有比较显著的压力梯度,因此,压力的定义没有意义,而流量则是各处相当的,从进口到出口,以及进出口之间,任一截面的流体流量都是相等的)。开启压力和逆向闭合这两个特征,对于现有技术的单层膜片阀来讲,是一对相互之间呈现一定“负相关性”的技术参数,如前段所述,如果通过增加厚度、增加弹性体硬挺程度来获得更高的开启压力的话,会同时带来逆向闭合性不足的后果。逆向闭合性不好,表现为逆向闭合时,闭合程度不好,在相同的压力差下,逆向的泄漏量会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单向阀及容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单层膜片单向阀的正向流量控制和逆向密封能力不能兼顾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包括:

3、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具有一板体部,所述板体部上具有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设有膜片组件,所述膜片组件包括:

4、第一膜片组及第二膜片组,两者共同用于实现单向控制组件的正向流量控制,且第二膜片组还用于实现所述单向控制组件的逆向密封,所述第一膜片组的抗变形能力强于所述第二膜片组的抗变形能力,所述第一膜片组、第二膜片组沿着靠近所述第一部件的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膜片组与所述第二膜片组之间具有气隙,沿所述第二阀体的轴向投影,所述第一流通孔至少处于所述第二膜片组的投影区域内。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6、所述第一膜片组包括一个第一膜片,所述第二膜片组包括一个第二膜片,所述第一膜片与所述第二膜片的材质相同,且所述第一膜片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膜片的厚度;或者,

7、所述第一膜片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二膜片的材质为橡胶。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9、沿着所述第二膜片的径向方向由外向内,所述第二膜片具有处于其径向外周边缘的第一环形区域以及处于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径向内侧的第二环形区域,所述第一环形区域所对应的第二膜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环形区域所对应的第二膜片的厚度。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1、所述第二膜片与所述第一膜片相对的侧面为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膜片相背的侧面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对应的所述第一环形区域与所述第二环形区域的部分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侧面对应的所述第一环形区域与所述第二环形区域的部分形成台阶。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3、所述第二环形区域上形成有多根凸条或者凹槽,所述凸条或者凹槽沿着所述第二膜片的径向延伸,且多根所述凸条或者凹槽构造于所述第一侧面上。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5、所述第一流通孔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流通孔环绕所述第二膜片的中心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三环形区域上,所述第二环形区域与所述第三环形区域同心,且沿所述第一部件厚度方向投影,所述第三环形区域处于所述第二环形区域的投影区域内。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7、所述第二膜片与所述第一膜片相对的侧面为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膜片相背的侧面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中的一个为朝向所述第一膜片拱起的弧面,另一个为平面,或者,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皆为朝向对方拱起的弧面。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9、所述膜片组件通过安装柱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件上,所述安装柱与所述第二膜片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第一膜片与所述第二膜片的中心区域分别具有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膜片与所述第二膜片在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处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第一膜片与所述第二膜片套装于安装柱上,所述安装柱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

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单向阀,包括相互扣合形成容置腔的第二阀体及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为上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且所述膜片组件处于所述容置腔内。

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容器本体为具有上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且所述膜片组件处于所述容置腔内。

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单向阀及容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膜片组件包括两层膜片,其中第一膜片的抗变形能力强于第二膜片的抗变形能力,两层膜片之间具有气隙,使得两层膜片之间的空间与周边的流体介质(也即容置腔内的流体介质)始终保持等压,在单向控制组件正向开启状态下,第一膜片与第二膜片两者保持几乎相同的翘曲变形程度,有效保证正向开启状态下的流量控制目的,在单向控制组件逆向关闭状态下,由于第一膜片与第二膜片客观上的分体设置结构,第二膜片被压迫并发生更为显著的变形,贴合于流体通道的上表面(也即第一流通孔的孔口),而第一膜片则由于其的上下表面处于同一等压流体环境中,处于近似于自然状态,几乎不发生受迫变形,也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气隙式膜片单向阀设计的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第一膜片与第二膜片,显著降低甚至彻底消除了传统单层膜片单向阀在正向流量控制和逆向密封能力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

9.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形成容置腔(3)的第二阀体及第一阀体(1),所述第二阀体为权利要求1至7中一项所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且所述膜片组件处于所述容置腔(3)内。

10.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具有容置腔(3),所述容器本体具有权利要求1至7中一项所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且所述膜片组件处于所述容置腔(3)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隙式膜片单向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杨周业田姚连泉
申请(专利权)人:捷纯汽车技术长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