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6337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1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机构、柔性显示屏和端盖。其中,通过转轴机构可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展开和闭合。柔性显示屏连续覆盖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机构,且柔性显示屏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转轴机构包括基座,基座的至少部分可容纳于端盖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壳体的背离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具有第一外观面,基座具有第一弧形槽,电子设备在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在第一弧形槽内转动。且当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时,第一外观面和第一容纳槽的槽面搭接。这样可使第一壳体的结构较为简单,其有利于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柔性显示屏技术的逐渐成熟,推动电子设备的显示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折叠柔性显示屏手机、可折叠柔性显示屏平板电脑,以及具有可折叠柔性显示屏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是未来智能电子设备的一大重要演进方向。

2、柔性显示屏是可折叠电子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其具有连续可折叠的特征。而转轴机构作为可折叠电子设备实现折叠功能的重要部件,在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转轴机构可形成用于容纳柔性显示屏的弯折部分的容屏空间,以避免使柔性显示屏受到拉扯或者挤压。在目前的可折叠电子设备中,为了使转轴机构能够形成满足容屏要求的容屏空间,转轴机构通常会采用对称设计,从而使电子设备呈对称设计,但这会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以简化转轴机构的结构,从而使电子设备的结构得以简化。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其可以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机构、柔性显示屏和端盖。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设于转轴机构的相对的两侧,并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通过转轴机构实现相对展开和闭合。柔性显示屏可以连续的覆盖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机构,并且柔性显示屏可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这样,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转轴机构转动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可随之弯折,且柔性显示屏的弯折部分与转轴机构对应设置。另外,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外观面,该第一外观面为第一壳体的背离柔性显示屏的表面。转轴机构可以包括基座,基座可具有第一弧形槽。端盖朝向柔性显示屏的一面具有第一容纳槽,基座的至少部分可容纳于该第一容纳槽中,以使端盖可对基座起到保护的作用。当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时,第一外观面可与第一容纳槽的槽面相搭接,从而在该状态下,可使第一壳体与端盖之间具有完整的外观面。另外,当电子设备在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可在第一弧形槽内转动,采用该设计可以使第一壳体的结构较为简单,重量较轻,其可以使电子设备的结构得以简化。

3、另外,在本申请中,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外观面,第二外观面位于第二壳体的背离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其中,第一外观面与柔性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外观面与柔性显示屏之间的间距。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呈非等的结构,并可使第一壳体的厚度较小,从而有利于实现第一壳体的减薄设计,并使该第一壳体的结构得以简化,其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简化设计。

4、在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二壳体可以具有第二容纳槽,端盖具有第三外观面,该第三外观面为端盖的背离基座的表面。当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时,第三外观面与第二容纳槽的槽面搭接,从而在该状态下,可使第二壳体与端盖之间具有完整的外观面。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在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下具有完整的外观面,其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性。

5、转轴机构为实现电子设备转动的关键部件,其在具体设置时,还可以包括主轴模组,主轴模组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分设于基座的相对的两侧。其中,第一转动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基座转动连接,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壳体通过第一支撑板实现与基座的转动连接。第二转动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支撑臂和壳体固定架,第一支撑臂与基座转动连接,壳体固定架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臂与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从而使第二壳体通过第一支撑板实现与基座的转动连接。

6、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板面,该第一板面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可以与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板面粘接。具体的,柔性显示屏可与第一板面的部分区域粘接。从而可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使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一支撑板共同对柔性显示屏起到平稳支撑的作用。在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可带动柔性显示屏转动,其可有效的避免柔性显示屏发生形变,以降低柔性显示屏损坏的风险。并且,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柔性显示屏可与第一支撑板相贴合,其可有利于改善柔性显示屏的光影。

7、另外,为了实现第一支撑板与基座的转动连接,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的用于与基座转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转动块,该第一弧形转动块可容置于第一弧形槽内,并且可沿第一弧形槽的弧形面转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与基座通过虚拟轴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其有利于减小第一支撑板在基座上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转轴机构的减窄设计,其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8、在本申请中,第一转动件还可以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一支撑板具有缺口,第一转动件的至少部分可容置于缺口,并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一转动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另外,第一支撑板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一轴线,第一支撑板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二轴线,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间隔设置;第一支撑臂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三轴线,第一支撑臂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四轴线,第三轴线和第四轴线间隔设置。这样,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闭合时,第一支撑臂绕基座转动,第一转动件朝向第一支撑板运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绕基座转动,并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臂相向转动。而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展开时,第一支撑臂绕基座转动,第一转动件朝向第一支撑臂运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在第一转动件的拉动下绕基座转动,并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臂相背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的同步反向运动。从而可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电子设备展开和闭合过程中的同步反向运动,其可有利于提高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作用于柔性显示屏的力的一致性,从而可有效的降低柔性显示屏损坏的风险。

9、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套设于第一转轴。另外,在沿第一转轴的轴向上,第一支撑板还可以具有第一凸轮面,第一转动件可具有第二凸轮面。这样,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可以使第一凸轮面和第二凸轮面相抵接,以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转动件发生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产生阻尼力,在将该转轴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该阻尼力可使用户在折叠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感受,从而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0、为了提高第二转动组件的运动稳定性,第二转动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臂,该第二支撑臂与基座转动连接,且第二支撑臂与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从而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共同带动第二壳体转动,其有利于提高第二壳体运动的稳定性。

11、在本申请中,第一转动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转动件,该第二转动件的至少部分可容置于第一支撑板的缺口内。第二转动件与第一支撑板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此时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即第一支撑板与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与第一支撑板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重合。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机构、柔性显示屏和端盖,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设于所述转轴机构的相对的两侧,并通过所述转轴机构实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展开和闭合,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外观面,所述第二外观面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外观面与所述柔性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外观面与所述柔性显示屏之间的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端盖具有第三外观面,所述第三外观面位于所述端盖的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主轴模组,所述主轴模组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相对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第一板面粘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用于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转动块,所述第一弧形转动块容置于所述第一弧形槽,且可沿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弧形面转动。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缺口,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缺口,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一转动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缺口,且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支撑板还具有第三凸轮面,所述第二转动件具有第四凸轮面,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三凸轮面与所述第四凸轮面相抵接。

12.如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凸轮件,所述第一凸轮件与所述第一支撑臂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凸轮件还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基座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二凸轮件,所述第二凸轮件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凸轮件与所述第一凸轮件通过所述第三转轴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阻尼支架和第二阻尼支架,所述第一凸轮件与所述第一阻尼支架相抵接,所述第二凸轮件与所述第二阻尼支架相抵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二阻尼支架具有第九凸轮面,所述第九凸轮面朝向所述第二支撑臂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臂还具有第十凸轮面,所述第十凸轮面背离所述第一支撑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九凸轮面与所述第十凸轮面相抵接。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三转轴;在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凸轮件与所述第一阻尼支架相抵接,所述第二凸轮件与所述第二阻尼支架相抵接。

18.如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片,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片卡接;

19.如权利要求9~1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固定架还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支撑臂可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

21.一种转轴机构,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所述转轴机构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的可弯折部分对应设置,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机构、柔性显示屏和端盖,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设于所述转轴机构的相对的两侧,并通过所述转轴机构实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展开和闭合,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外观面,所述第二外观面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外观面与所述柔性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外观面与所述柔性显示屏之间的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端盖具有第三外观面,所述第三外观面位于所述端盖的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主轴模组,所述主轴模组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相对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第一板面粘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用于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转动块,所述第一弧形转动块容置于所述第一弧形槽,且可沿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弧形面转动。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缺口,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缺口,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一转动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缺口,且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支撑板还具有第三凸轮面,所述第二转动件具有第四凸轮面,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三凸轮面与所述第四凸轮面相抵接。

12.如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凸轮件,所述第一凸轮件与所述第一支撑臂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凸轮件还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基座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二凸轮件,所述第二凸轮件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凸轮件与所述第一凸轮件通过所述第三转轴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阻尼支架和第二阻尼支架,所述第一凸轮件与所述第一阻尼支架相抵接,所述第二凸轮件与所述第二阻尼支架相抵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二阻尼支架具有第九凸轮面,所述第九凸轮面朝向所述第二支撑臂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臂还具有第十凸轮面,所述第十凸轮面背离所述第一支撑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九凸轮面与所述第十凸轮面相抵接。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三转轴;在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凸轮件与所述第一阻尼支架相抵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峰钟鼎詹强花蕾蕾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