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04850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4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及系统,该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包括差速器壳体和差壳联接器;所述差速器壳体,用于连接变速器输出齿圈,与所述变速器输出齿圈同步转动;所述差壳联接器,装配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同步转动,所述差壳联接器用于连接检测电机。该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采用一个检测电机检测差壳联接器端的输出转速,可以避免因两个检测电机本身的制造误差以及差速器输出端的两个半轴无法保证同步,导致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速器,尤其涉及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及系统


技术介绍

1、变速器齿轮传递误差指受载变形条件下齿轮副实际啮合点位置与正确啮合点位置在齿轮啮合作用线上的投影距离。变速器在承受外加扭矩作用下,支撑系统发生弹性变形导致齿轮副啮合位置偏离理论正确位置,同时齿轮轮齿也相应发生弹性变形,若齿轮参数设计不合理,传递误差偏大,会造成齿轮啮合异响甚至断齿等问题。现有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方案是在差速器输出端的两个半轴分别连接一个检测电机进行检测,由于两个检测电机本身的制造误差以及差速器输出端的两个半轴无法保证同步,导致传递误差的检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使得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检测电机分别连接差速器输出端的两个半轴进行传递误差检测所存在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包括差速器壳体和差壳联接器;

3、所述差速器壳体,用于连接变速器输出齿圈,与所述变速器输出齿圈同步转动;

4、所述差壳联接器,装配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同步转动,所述差壳联接器用于连接检测电机。

5、优选地,所述差速器壳体包括底座和从底座一端延伸出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6、所述底座用于连接变速器输出齿圈,所述固定壳上设有第一装配孔;

7、所述差壳联接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底座的内壁和所述固定壳的内壁抵接,所述差壳联接器通过所述第一装配孔与检测电机相连。

8、优选地,所述差壳联接器包括联接器主体,所述联接器主体上设有连接紧固结构,用于固定连接检测电机。

9、优选地,所述连接紧固结构为沿所述联接器主体轴向方向设置的内花键、平键或者方孔。

10、优选地,所述联接器主体上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沿所述联接器主体径向方向设置;

11、所述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还包括行星齿轮轴,所述行星齿轮轴装配在所述第二装配孔内,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相连。

12、优选地,所述行星齿轮轴上设有第三装配孔,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有第四装配孔;

13、所述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还包括固定销,所述固定销装配在所述第三装配孔和所述第四装配孔内。

14、优选地,所述联接器主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沿轴向方向延伸出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径,形成第一阶梯卡接结构;

15、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壁形成与所述第一阶梯卡接结构相配合的第二阶梯卡接结构。

16、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体部中所述第二装配孔至靠近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的局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设有所述连接紧固结构。

17、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均为圆柱体结构。

1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和检测电机;

19、所述检测电机与所述差壳联接器相连,用于检测输出的实际转速。

20、本技术提供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系统及系统,在检测时,差速器壳体与变速器输出齿圈同步转动,差壳联接器与差速器壳体同步转动,与差壳联接器相连的检测电机即可直观的检测出变速器输出端的转速,进而计算出变速器的传递误差,本方案采用一个检测电机检测差壳联接器端的输出转速,可以避免因两个检测电机本身的制造误差以及差速器输出端的两个半轴无法保证同步,导致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壳体和差壳联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包括底座和从底座一端延伸出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壳联接器包括联接器主体,所述联接器主体上设有连接紧固结构,用于固定连接检测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紧固结构为沿所述联接器主体轴向方向设置的内花键、平键或者方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主体上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沿所述联接器主体径向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轴上设有第三装配孔,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有第四装配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主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沿轴向方向延伸出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径,形成第一阶梯卡接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中,所述第二装配孔至靠近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的局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设有所述连接紧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均为圆柱体结构。

10.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和检测电机;所述检测电机与所述差壳联接器相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壳体和差壳联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包括底座和从底座一端延伸出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壳联接器包括联接器主体,所述联接器主体上设有连接紧固结构,用于固定连接检测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紧固结构为沿所述联接器主体轴向方向设置的内花键、平键或者方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主体上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沿所述联接器主体径向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孝云尹雪郭成宇朱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