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右悬置上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4212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39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右悬置上盖,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外壳的顶部安装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与安装座之间滑动连接有发动机托臂,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壳体的中部滑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外周套设有压簧,所述拉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本技术中,通过压簧、活动板、连接杆、拉杆等结构的配合下,使得发动机可以与右悬置上盖快速进行安装,从而实现在提升安装效率,并在需要检修时,便于将发动机与右悬置上盖快速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右悬置上盖


技术介绍

1、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会持续运转,发动机运转产生的能量无法被全部利用,其中一分部能力会产生使得发动机产生振动,在汽车整体结构的连接下振动与噪音会传递至整个车身,为了隔离发动机的振动和噪音向车厢内传递,影响整车车内的舒适性,通常会采用右悬置上盖作为发动机与车体之间的支承隔振元件,从而减少振动与噪音对乘车人员的影响。

2、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6610848u公开了一种右悬置外壳体,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的上端面中部开设有贯穿的通槽,所述外壳本体的右端面开设有与通槽相通的连通槽,所述外壳本体的左端面前后侧均嵌装有定位柱,所述外壳本体的前后端面均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外壳本体的上端面后侧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外壳本体的左端面中部开设有第一减重凹槽,所述外壳本体的上端面连接有凸壳体,所述外壳本体的前后端面均开设有减重边槽,使用时,通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第五安装孔、通槽以及连通槽可便于将本外壳本体安装在汽车发动机上,通过开设的第一减重凹槽与减重边槽可保证本外壳本体的强度作用下大幅度的降低本外壳本体的重量。

3、上述技术中通过开设的第一减重凹槽与减重边槽等结构的配合下,可保证本外壳本体的强度作用下大幅度地降低本外壳本体的重量,不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适应车辆的轻量化生产,但是在安装的过程中,大多通过橡胶密封条与紧固件将右悬置上盖与发动机固定,安装过程较为繁琐,不便于快速组装或更换,为此提出一种右悬置上盖来解决上述问题。</p>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右悬置上盖,旨在改善了上述技术中右悬置上盖与发动机之间的安装较为繁琐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右悬置上盖,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外壳的顶部安装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与安装座之间滑动连接有发动机托臂;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拉动弹性组件带动连接杆移动,同时连接杆带动压块移动,将发动机托臂放置在安装座中部后松开弹性组件,以便于将发动机托臂快速固定在外壳中。

5、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壳体的中部滑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外周套设有压簧,所述拉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板的底部;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拉杆带动活动块移动,活动块在移动的使用会挤压压簧,同时活动块可以带动连接杆移动,将发动机托臂固定后,松开拉杆在压簧的作用下可以推动压块将发动机托臂固定,从而可以快速将发动机托臂从右悬置上盖的中部开速安装或者拆卸。

7、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座,所述螺纹座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螺栓二,所述外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斜撑,所述斜撑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螺栓一,所述外壳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螺纹座与螺栓二的作用下可以将右悬置上盖快速固定在汽车内壁,同时在斜撑与螺栓一的作用下可以对右悬置上盖进行复制固定,从而进一步提升右悬置上盖的稳定性。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压块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橡胶垫的作用下可以吸收部分发动机的振动力,减少振动力的传导,从而减少发动机与右悬置上盖之间的摩擦,提升右悬置上盖的使用寿命。

11、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阻尼杆,所述阻尼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顶部;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阻尼杆的作用下可以避免发动机振动导致压块剧烈晃动,从而进一步提升右悬置上盖的使用寿命。

13、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强筋的作用下可以提升外壳的结构强度。

15、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在所述通孔的中部;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孔使得活动板可以带动连接杆在外壳的中部滑动。

17、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壳体的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的中部;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块连接活动板在滑槽中部滑动可以避免活动板在壳体的中部倾斜。

19、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1.本技术中,通过压簧、活动板、连接杆、拉杆等结构的配合下,使得发动机可以与右悬置上盖快速进行安装,从而实现在提升安装效率,并在需要检修时,便于将发动机与右悬置上盖快速分离。

21、2.本技术中,螺纹座与螺栓二将右悬置上盖固定在汽车内部提供稳定性,同时在斜撑与螺栓一的作用下辅助固定,从而实现提升右悬置上盖在汽车内部的稳定性,减少因振动导致右悬置上盖固定部松动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右悬置上盖,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横板(2),所述横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3),所述外壳(1)的顶部安装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块(5),所述压块(5)与安装座(3)之间滑动连接有发动机托臂(4),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的顶部,所述壳体(11)的中部滑动连接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的外周套设有压簧(17),所述拉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2),所述连接杆(14)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板(12)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右悬置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座(8),所述螺纹座(8)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螺栓二(9),所述外壳(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斜撑(6),所述斜撑(6)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螺栓一(7),所述外壳(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右悬置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与所述压块(5)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右悬置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阻尼杆(16),所述阻尼杆(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11)的内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右悬置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加强筋(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右悬置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9),所述连接杆(14)滑动连接在所述通孔(19)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右悬置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1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块(18),所述壳体(11)的中部开设有滑槽(15),所述滑块(18)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15)的中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右悬置上盖,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横板(2),所述横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3),所述外壳(1)的顶部安装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块(5),所述压块(5)与安装座(3)之间滑动连接有发动机托臂(4),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的顶部,所述壳体(11)的中部滑动连接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的外周套设有压簧(17),所述拉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2),所述连接杆(14)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板(12)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右悬置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座(8),所述螺纹座(8)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螺栓二(9),所述外壳(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斜撑(6),所述斜撑(6)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螺栓一(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银丽李嘉诚褚菊苗温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汉克五金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