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连接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1882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向连接套,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在所述上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上连接管组,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下连接管组;在所述上壳体内设有上套筒,在所述下壳体内设有下套筒,在所述上套筒上设有第一通槽,在所述下套筒上设有第三通槽,在所述上套筒和下套筒之间还连通设有第二通槽和第四通槽。本技术适配连通设置有上连接管、上套筒、下套筒和下连接管,旋转上套筒,并结合两个套筒内设置的四个通槽,使对应位置的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连通,以实现多方向的流向控制,节省了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制造,特别涉及一种多向连接套


技术介绍

1、目前,汽车管路系统为实现控制流体介质流向不同管路支路,或控制不同支路的流量,主要通过增加多个控制阀部件单元。这样不但成本较高,而且结构复杂,占据较多的有限空间,且失效的概率也会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能减少安装空间,还能转换流向的多向连接套。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多向连接套,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在所述上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上连接管组,所述上连接管组包括第一上连接管和第二上连接管,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下连接管组,所述下连接管组包括第一下连接管和第二下连接管;在所述上壳体内套设有上套筒,在所述下壳体内套设有与上套筒插接的下套筒,在所述上套筒内设有使第一上连接管和第二上连接管连通的第一通槽,在该上套筒内的一侧设有第一上通孔,另一侧设有第二上通孔,在所述下套筒内设有使第一下连接管和第二下连接管连通的第三通槽,在该下套筒的一侧设有第一下通孔,另一侧设有第二下通孔,所述第一上通孔与第一下通孔连通设置形成第二通槽,所述第二上通孔与第二下通孔连通设置形成第四通槽。

4、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上壳体和下壳体,两个壳体上均设有连接管,并在两个壳体之间设置与连接管连通的上套筒和下套筒,并在上套筒里设置第一通槽、第一上通孔和第二上通孔,在下套筒里设置第三通槽、第一下通孔和第二下通孔,且第一上通孔与第一下通孔连通设置形成第二通槽,第二上通孔与第二下通孔连通设置形成第四通槽,由于下套筒与上套筒之间是插接连接,转动上套筒,转换四个通槽所对应连通的连接管,即实现多个方向调整流动的方向,安装结构集中,流动方向的选择更多,能满足不同规格汽车配件的安装需要。

5、为了分别控制流向,同时简化结构,作为优选,在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一个第一上连接管和第二上连接管,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一个第一下连接管和第二下连接管,使用时,所述第一通槽与两个上连接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三通槽与两个下连接管连通设置,第二通槽和第四通槽均为断开状态;转动上套筒,所述第二通槽与对应端的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连通设置时,第四通槽也与对应端的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连通设置,而第一通槽与两个上连接管之间、以及第二通槽与两个下连接管之间此时断开。

6、为了满足多个方向的同时流动使用,且简化结构,作为优选,在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两个第一上连接管和两个第二上连接管,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两个第一下连接管和两个第二下连接管,使用时,所述第一通槽与对应端的两个上连接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三通槽与对应端的两个下连接管连通设置,同时,所述第二通槽与对应端的上连接管与下连接管连通设置,第四通槽也与对应端的上连接管与下连接管连通设置。

7、为了简化结构,同时便于带动阀芯转动,作为优选,在所述上套筒内设有底板,在所述底板上的一侧设有第一上通孔,另一侧设有第二上通孔,在该底板的中部设有穿设出上壳体的阀杆。

8、为了便于安装同时保证密封性,作为优选,在所述上壳体内设有与两个上连接管连通的上空腔,在所述下壳体内设有与两个下连接管连通的下空腔,在所述上空腔的腔口端面沿圆周方向绕设有环形凸台,在所述环形凸台上设有向下伸出的弯折段;安装时,下套筒设置在下空腔内,所述上套筒设置在下空腔内,上壳体扣合在下壳体上,且环形凸台的下端面与下壳体的上端面抵接,且弯折段的内侧壁与下壳体的外侧壁贴合设置。

9、为了便于扭转,同时避免流体残留而影响使用,作为优选,所述上套筒的外筒壁与上空腔的腔壁贴合设置,所述下套筒的外筒壁与下空腔的腔壁贴合设置。

10、为了便于安装,作为优选,在所述下空腔内设有凸台,在所述凸台上设有插孔,在所述上空腔内对应插孔的位置处设有插块;使用时,上壳体扣合在下壳体上,所述插块插入插孔中。

11、为了更好地起到密封作用,作为优选,在所述上套筒的外侧壁设有第一环槽,在所述第一环槽内嵌设有第一密封圈,当上壳体与下壳体扣合时,所述上套筒的内侧壁与第一密封圈的外侧壁贴合抵接。

12、为了保证内部连接位置处的密封性,作为优选,在所述下套筒上对应第一下通孔和第二下通孔的孔口位置处均设有第二环槽,在所述第二环槽内嵌设有第二密封圈,当上壳体与下壳体扣合时,所述底板的下端面与第二密封圈的上端面贴合抵接。

13、为了便于安装固定,作为优选,在所述阀芯上设有水平向外伸出的支耳。

14、有益效果:本技术适配连通设置有上连接管、上套筒、下套筒和下连接管,旋转上套筒,并结合两个套筒内设置的四个通槽,使对应位置的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连通,以实现多方向的流向控制,节省了安装空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向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在所述上壳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上连接管组,所述上连接管组包括第一上连接管(11)和第二上连接管(12),在所述下壳体(2)上设有至少一个下连接管组,所述下连接管组包括第一下连接管(21)和第二下连接管(22);在所述上壳体(1)内套设有上套筒(3),在所述下壳体(2)内套设有与上套筒(3)插接的下套筒(4),在所述上套筒(3)内设有使第一上连接管(11)和第二上连接管(12)连通的第一通槽(41),在该上套筒(3)内的一侧设有第一上通孔,另一侧设有第二上通孔,在所述下套筒(4)内设有使第一下连接管(21)和第二下连接管(22)连通的第三通槽(43),在该下套筒(4)的一侧设有第一下通孔,另一侧设有第二下通孔,所述第一上通孔与第一下通孔连通设置形成第二通槽(42),所述第二上通孔与第二下通孔连通设置形成第四通槽(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向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1)上设有一个第一上连接管(11)和第二上连接管(12),在所述下壳体(2)上设有一个第一下连接管(21)和第二下连接管(22),使用时,所述第一通槽(41)与两个上连接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三通槽(43)与两个下连接管连通设置,第二通槽(42)和第四通槽(44)均为断开状态;转动上套筒(3),所述第二通槽(42)与对应端的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连通设置时,第四通槽(44)也与对应端的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连通设置,而第一通槽(41)与两个上连接管之间、以及第二通槽(42)与两个下连接管之间此时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向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1)上设有两个第一上连接管(11、11’)和两个第二上连接管(12,12’),在所述下壳体(2)上设有两个第一下连接管(21、21’)和两个第二下连接管(22,22’),使用时,所述第一通槽(41)与对应端的两个上连接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三通槽(43)与对应端的两个下连接管连通设置,同时,所述第二通槽(42)与对应端的上连接管与下连接管连通设置,第四通槽(44)也与对应端的上连接管与下连接管连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向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套筒(3)内设有底板,在所述底板上的一侧设有第一上通孔,另一侧设有第二上通孔,在该底板的中部设有穿设出上壳体(1)的阀杆(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向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1)内设有与两个上连接管连通的上空腔,在所述下壳体(2)内设有与两个下连接管连通的下空腔,在所述上空腔的腔口端面沿圆周方向绕设有环形凸台(51),在所述环形凸台(51)上设有向下伸出的弯折段(52);安装时,下套筒(4)设置在下空腔内,所述上套筒(3)设置在下空腔内,上壳体(1)扣合在下壳体(2)上,且环形凸台(51)的下端面与下壳体(2)的上端面抵接,且弯折段(52)的内侧壁与下壳体(2)的外侧壁贴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向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3)的外筒壁与上空腔的腔壁贴合设置,所述下套筒(4)的外筒壁与下空腔的腔壁贴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向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空腔内设有凸台(24),在所述凸台(24)上设有插孔(241),在所述上空腔内对应插孔(241)的位置处设有插块(13);使用时,上壳体(1)扣合在下壳体(2)上,所述插块(13)插入插孔(241)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向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套筒(3)的外侧壁设有第一环槽(31),在所述第一环槽(31)内嵌设有第一密封圈(32),当上壳体(1)与下壳体(2)扣合时,所述上套筒(3)的内侧壁与第一密封圈(32)的外侧壁贴合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向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套筒(4)上对应第一下通孔和第二下通孔的孔口位置处均设有第二环槽(33),在所述第二环槽(33)内嵌设有第二密封圈(34),当上壳体(1)与下壳体(2)扣合时,所述底板的下端面与第二密封圈(34)的上端面贴合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向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1)上设有水平向外伸出的支耳(4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向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在所述上壳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上连接管组,所述上连接管组包括第一上连接管(11)和第二上连接管(12),在所述下壳体(2)上设有至少一个下连接管组,所述下连接管组包括第一下连接管(21)和第二下连接管(22);在所述上壳体(1)内套设有上套筒(3),在所述下壳体(2)内套设有与上套筒(3)插接的下套筒(4),在所述上套筒(3)内设有使第一上连接管(11)和第二上连接管(12)连通的第一通槽(41),在该上套筒(3)内的一侧设有第一上通孔,另一侧设有第二上通孔,在所述下套筒(4)内设有使第一下连接管(21)和第二下连接管(22)连通的第三通槽(43),在该下套筒(4)的一侧设有第一下通孔,另一侧设有第二下通孔,所述第一上通孔与第一下通孔连通设置形成第二通槽(42),所述第二上通孔与第二下通孔连通设置形成第四通槽(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向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1)上设有一个第一上连接管(11)和第二上连接管(12),在所述下壳体(2)上设有一个第一下连接管(21)和第二下连接管(22),使用时,所述第一通槽(41)与两个上连接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三通槽(43)与两个下连接管连通设置,第二通槽(42)和第四通槽(44)均为断开状态;转动上套筒(3),所述第二通槽(42)与对应端的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连通设置时,第四通槽(44)也与对应端的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连通设置,而第一通槽(41)与两个上连接管之间、以及第二通槽(42)与两个下连接管之间此时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向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1)上设有两个第一上连接管(11、11’)和两个第二上连接管(12,12’),在所述下壳体(2)上设有两个第一下连接管(21、21’)和两个第二下连接管(22,22’),使用时,所述第一通槽(41)与对应端的两个上连接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三通槽(43)与对应端的两个下连接管连通设置,同时,所述第二通槽(42)与对应端的上连接管与下连接管连通设置,第四通槽(44)也与对应端的上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树林徐明李旭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