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容差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795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容差的连接装置,包括内置管,以及活动连接在内置管上的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在每个所述连接套上均套设有壳体,每个该连接套的对应位置与对应端壳体的外侧壁均抵接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与两个连接套活动设置的内置管,能对安装位置的偏差实现容差纠错,同时连接套与壳体之间限位连接,能防止安装脱落,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便捷。安装便捷。安装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容差的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车电池包安装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容差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冷却系统普遍采用快速连接接头实现水冷板之间的连接,导致电池包空间被管路结构占用,会影响电池组立尺寸及蓄电量,进而限制续航里程;此外,由于水冷板制造及安装过程中会产生位置偏差,连接管位置的硬连接状态会受力不均而容易受损,这会增加管路与水冷板连接处发生泄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减少占用空间,并能适配水冷板安装偏差的自动容差的连接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容差的连接装置,包括内置管,以及活动连接在内置管上的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在每个所述连接套上均套设有壳体,在所述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的外侧壁均绕设有延伸段,在所述延伸段上绕设有弯折段,在所述弯折段上设有第一挡板,所述延伸段、弯折段以及第一挡板合围成一个插槽;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绕设有凸台,该壳体伸入插槽内时,所述凸台的外侧壁与第一挡板的内侧壁抵接限位。
[0005]采用上述结构,在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之间活动设置内置管,使得两个连接套之间的相对位置存在活动调整的空间,即,两个连接套的安装位置之间存在安装偏差时,利用内置管的活动设置,一方面,吸收冷板制造及安装过程中产生的位置偏差,能对位置偏差实现容差纠错,即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均能顺利把两个连接套连接固定,且不易损伤连接管,另一方面,则是减少电池包内冷却管路空间占用率,以便增加电池组立尺寸及蓄电量;连接套的外侧还套设有与水冷板连接的壳体,为了防止与壳体的连接脱落,连接套还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抵接限位,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使用便捷。
[0006]为了简化结构便于安装,作为优选,在所述内置管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每个所述凹槽内均套设有第一密封圈,在所述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上均设有套设在内置管外侧的内孔,该内置管伸入连接套时,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侧壁与对应端连接套的内孔孔壁相贴合。
[0007]为了简化结构并保证使用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侧壁为圆弧形结构,该第一密封圈的外径尺寸与内孔的直径尺寸为紧配合公差设置。
[0008]为了更好地保证防脱的阻力,作为优选,每个所述连接套的外侧壁均设有嵌槽,在所述嵌槽内均套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侧壁均与套设的壳体的内侧壁贴合抵接。
[0009]为了减少装配阻力,作为优选,在所述凸台上设有一段过渡斜段,在所述第一挡板的外侧壁上设有与过渡斜段的斜度相适配的让位斜段。
[0010]为了限位装配位置,作为优选,在所述插槽的槽壁设有圆角段,所述壳体的伸入端与圆角段贴合限位。
[0011]为了便于使用限位,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作为优选,在所述内孔的一侧均绕设有第二挡板,在所述第二档板上设有一通孔,该通孔的直径尺寸小于内置管的外径尺寸。
[0012]为了便于安装贴合,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与外壳外侧壁贴合的让位槽。
[001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置与两个连接套活动设置的内置管,能对安装位置的偏差实现容差纠错,同时连接套与壳体之间限位连接,能防止安装脱落,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便捷。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一的结构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二的结构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三的结构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0021]内置管

1;第一凹槽

11;第二凹槽

12;第一密封圈

13;
[0022]第一连接套

21;延伸段

211;弯折段

212;第一挡板

213;让位斜段

214;第二挡板

215;圆角段

216;让位槽

217;第二连接套

22;嵌槽

23;第二密封圈

24;
[0023]壳体

3;凸台

31;过渡斜段

3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由图1到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内置管1,以及连接在内置管1上的第一连接套21和第二连接套22,在所述内置管1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在每个所述凹槽内均套设有第一密封圈13,在所述第一连接套21和第二连接套22上均设有套设在内置管1外侧的内孔,该内置管1伸入连接套时,所述第一密封圈13的外侧壁与对应端连接套的内孔孔壁相贴合,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圈13的外侧壁为圆弧形结构,该第一密封圈13的外径尺寸与内孔的直径尺寸为紧配合公差设置。
[0025]每个所述连接套的外侧壁均设有嵌槽23,在所述嵌槽23内均套设有第二密封圈24,所述第二密封圈24的外侧壁均与套设的壳体3的内侧壁贴合抵接。
[0026]在每个所述连接套上均套设有壳体3,在所述第一连接套21和第二连接套22的外侧壁均绕设有延伸段211,在所述延伸段211上绕设有弯折段212,在所述弯折段212上设有第一挡板213,所述延伸段211、弯折段212以及第一挡板213合围成一个插槽;在所述壳体3的外侧壁绕设有凸台31,该壳体3伸入插槽内时,所述凸台31的外侧壁与第一挡板213的内侧壁抵接限位。
[0027]在所述凸台31上设有一段过渡斜段311,在所述第一挡板213的外侧壁上设有与过渡斜段311的斜度相适配的让位斜段214;在所述插槽的槽壁设有圆角段216,所述壳体3的
伸入端与圆角段216贴合限位。
[0028]在所述内孔的一侧均绕设有第二挡板215,在所述第二档板215上设有一通孔,该通孔的直径尺寸小于内置管1的外径尺寸;在所述第一挡板213上设有与外壳3外侧壁贴合的让位槽217。
[0029]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原理如下:
[003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使用状态一,此时,与两个外壳3连接的水冷板的安装位置不存在偏差的情况,第一连接套21和第二连接套22分别套设在内置管1的两端,并且第一密封圈13的外径尺寸与内孔的直径尺寸为紧配合连接设置,而第一密封圈13的外侧壁为圆弧形结构,则是为了便于内置管1因连接位置偏差而适应性变形移动,以达到容差连接的目的,且不易损伤连接管,还能减少电池包内冷却管路空间占用率,便于增加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容差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管(1),以及活动连接在内置管(1)上的第一连接套(21)和第二连接套(22),在每个所述连接套上均套设有壳体(3),在所述第一连接套(21)和第二连接套(22)的外侧壁均绕设有延伸段(211),在所述延伸段(211)上绕设有弯折段(212),在所述弯折段(212)上设有第一挡板(213),所述延伸段(211)、弯折段(212)以及第一挡板(213)合围成一个插槽;在所述壳体(3)的外侧壁绕设有凸台(31),该壳体(3)伸入插槽内时,所述凸台(31)的外侧壁与第一挡板(213)的内侧壁抵接限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容差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置管(1)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在每个所述凹槽内均套设有第一密封圈(13),在所述第一连接套(21)和第二连接套(22)上均设有套设在内置管(1)外侧的内孔,该内置管(1)伸入连接套时,所述第一密封圈(13)的外侧壁与对应端连接套的内孔孔壁相贴合。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容差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曹树林李旭阳韩宗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