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0809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包括侧承重梁,所述侧承重梁的前后两端内侧均内嵌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侧承重梁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多组固定连接的加强筋板,所述侧承重梁的右侧外表面设置有多组可拆卸连接的安装连接块,所述多组安装连接块通过安装螺母与侧承重梁可拆卸连接,所述多组安装连接块的另一端设置有一组可拆卸连接的侧承重梁副梁,所述侧承重梁副梁的左侧外表面内嵌设置有主梁安装孔。本技术的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通过设置的侧承重梁,侧承重梁的一端伸入门机对面的墙体内,承载主承重梁,将门机所在侧的顶端空间空出来,供轿厢门机位移,防止承重梁与门机发生碰撞,降低电梯的安装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特别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无机房电梯的兴起,电梯曳引机的安装固定,即主机梁,又称承重梁,成了这类电梯的首要技术问题,无机房电梯在井道的墙体上设置预留孔,然后搭建一个钢结构的梁平台,一般是井字型钢骨架,上面焊接安装平板,最后将梁平台吊装,两端置于预留孔,浇混凝土加固,安装平板上还会设置若干减震垫。

2、现有的无机房电梯承重梁在安装使用时,均采用两头入墙结构,此种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但占其对顶层空间要求较高,且承重梁与门机容易发生碰撞,在一些尺寸比较紧张的安装现场,安装难度较大,而且承重梁之间有着各自布置跨度大,相互独立无耦合的特点,容易激发高速状态下整个系统的振动不稳定问题,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我们提出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p>3、一种无机房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包括侧承重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承重梁(1)的前后两端内侧均内嵌设置有安装孔(2),所述侧承重梁(1)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多组固定连接的加强筋板(3),所述侧承重梁(1)的右侧外表面设置有多组可拆卸连接的安装连接块(4),所述多组安装连接块(4)通过安装螺母(5)与侧承重梁(1)可拆卸连接,所述多组安装连接块(4)的另一端设置有一组可拆卸连接的侧承重梁副梁(6),所述侧承重梁副梁(6)的左侧外表面内嵌设置有主梁安装孔(7),所述侧承重梁(1)和侧承重梁副梁(6)的下端外表面均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垫头槽钢(8),所述侧承重梁(1)和侧承重梁副梁(6)的前后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包括侧承重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承重梁(1)的前后两端内侧均内嵌设置有安装孔(2),所述侧承重梁(1)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多组固定连接的加强筋板(3),所述侧承重梁(1)的右侧外表面设置有多组可拆卸连接的安装连接块(4),所述多组安装连接块(4)通过安装螺母(5)与侧承重梁(1)可拆卸连接,所述多组安装连接块(4)的另一端设置有一组可拆卸连接的侧承重梁副梁(6),所述侧承重梁副梁(6)的左侧外表面内嵌设置有主梁安装孔(7),所述侧承重梁(1)和侧承重梁副梁(6)的下端外表面均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垫头槽钢(8),所述侧承重梁(1)和侧承重梁副梁(6)的前后两端外表面均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板(9),所述两组连接板(9)的相对外侧外表面均设置有两组定位板(10),所述两组定位板(10)通过连接螺母(11)与连接板(9)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板(9)通过连接螺母(11)与侧承重梁(1)可拆卸连接,所述两组连接板(9)的内侧均内嵌设置有多组连接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承重梁副梁(6)的右侧外表面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主承重梁(13),所述主承重梁(13)的左侧外表面内嵌设置有主梁通孔(14),所述主承重梁(13)通过主梁安装孔(7)和主梁通孔(14)与侧承重梁副梁(6)可拆卸连接,所述主承重梁(13)内侧设置有多组主梁加强筋板(15),所述主承重梁(13)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绍棉蔡文基刘涛苏星华刘世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厢朗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