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盘压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0756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4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擦盘压制模具,涉及摩擦盘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外模具、内模具和上料机构,外模具顶部一侧转动设有第一转动板,外模具顶部另一侧转动设有第二转动板,空腔内设有上料机构,空腔内部设有旋转驱动组件,旋转驱动组件连接上料机构,凹槽内设有与环形成型腔适配的内模具,下压组件连接内模具;本技术通过在外模具顶部设置转动的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以及在第一转动板内部设置用于上料的上料机构,配合设置的旋转驱动组件能够带动上料机构进行自动均匀上料,无需人工用手或者使用其他适配工具将环形成型腔内的粉料拨动平整,整个过程操作简单便捷,且本技术的上料机构还能适配不同大小的环形成型腔上料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擦盘加工,尤其涉及一种摩擦盘压制模具


技术介绍

1、摩擦盘都是环形,因此制造摩擦盘的模具都为圆盘形。摩擦盘压制模具通常在圆盘形模具上开设环形凹槽,把摩擦盘制造材料放入环形凹槽内然后对圆盘形模具进行高温压制,高温压制后凹槽内的材料就会成型。

2、现有的摩擦盘压制模具在向成型腔内加入摩擦盘制造材料一般都是从一个点将摩擦盘制造材料导入成型腔内部,为了保证物料均匀铺设,需要利用手或者其他工具将粉料拨均匀,使其较为均匀的铺设在成型内。上述过程中,如果用手直接拨动粉料一方面粉料会污染手部,其次粉料会出现粘附在手上的情况,造成用于的粉料会减量产生浪费;而利用工具拨动时需要使用一个与成型腔大小的适配的工具,也比较麻烦。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摩擦盘压制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擦盘压制模具,通过在外模具顶部设置转动的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以及在第一转动板内部设置用于上料的上料机构,配合设置的旋转驱动组件能够带动上料机构进行自动均匀上料,无需人工用手或者使用其他适配工具将环形成型腔内的粉料拨动平整,整个过程操作简单便捷,且本技术的上料机构还能适配不同大小的环形成型腔上料作业。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摩擦盘压制模具,包括外模具、内模具和上料机构,所述外模具内部设有环形成型腔,所述外模具顶部一侧转动设有第一转动板,所述外模具顶部另一侧转动设有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上料机构,所述空腔内部设有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连接上料机构,所述第二转动板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环形成型腔适配的内模具,所述第二转动板上方设有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连接内模具。

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料箱、下料槽和封板,所述料箱内部设有下料槽,所述下料槽内部滑动设有封板,所述料箱外壁上设有调节组件,所述封板一端贯穿出料箱侧壁后与调节组件连接。

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架和调节螺栓,所述料箱侧壁上设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一端与封板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侧壁上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与空腔连通,且所述调节槽与调节螺栓位置适配。

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驱动电机和连接架,所述空腔内部转动设有驱动轴,所述第一转动板顶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驱动轴上端连接,所述驱动轴上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通过螺栓与料箱侧壁连接。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压组件包括包括支撑架和气缸,所述第二转动板顶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部下方设有气缸,所述气缸呈环形阵列设有多组,多组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均贯穿至凹槽内部后与内模具顶部连接。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模具和内模具内部均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加热元件。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外模具顶部设置转动的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以及在第一转动板内部设置用于上料的上料机构,配合设置的旋转驱动组件能够带动上料机构进行自动均匀上料,无需人工用手或者使用其他适配工具将环形成型腔内的粉料拨动平整,整个过程操作简单便捷,且本技术的上料机构还能适配不同大小的环形成型腔上料作业,通过调节封板在下料槽内的位置即可,使用灵活性高;

10、同时本技术的上料机构和内模具均设置在外模具上,结构集成性高,使用时不要进行复杂的定位操作即可实现摩擦盘成型压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擦盘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具(1)、内模具(2)和上料机构(3),所述外模具(1)内部设有环形成型腔(4),所述外模具(1)顶部一侧转动设有第一转动板(5),所述外模具(1)顶部另一侧转动设有第二转动板(6),所述第一转动板(5)内部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内设有上料机构(3),所述空腔(7)内部设有旋转驱动组件(8),所述旋转驱动组件(8)连接上料机构(3),所述第二转动板(6)底部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内设有与环形成型腔(4)适配的内模具(2),所述第二转动板(6)上方设有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连接内模具(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盘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3)包括料箱(301)、下料槽(302)和封板(303),所述料箱(301)内部设有下料槽(302),所述下料槽(302)内部滑动设有封板(303),所述料箱(301)外壁上设有调节组件,所述封板(303)一端贯穿出料箱(301)侧壁后与调节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擦盘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架(304)和调节螺栓(305),所述料箱(301)侧壁上设有调节架(304),所述调节架(304)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305),所述调节螺栓(305)一端与封板(303)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5)侧壁上设有调节槽(306),所述调节槽(306)与空腔(7)连通,且所述调节槽(306)与调节螺栓(305)位置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擦盘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8)包括驱动轴(801)、驱动电机(802)和连接架(803),所述空腔(7)内部转动设有驱动轴(801),所述第一转动板(5)顶部设有驱动电机(802),所述驱动电机(802)输出端与驱动轴(801)上端连接,所述驱动轴(801)上设有连接架(803),所述连接架(803)通过螺栓与料箱(301)侧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盘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组件包括支撑架(10)和气缸(11),所述第二转动板(6)顶部设有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内部下方设有气缸(11),所述气缸(11)呈环形阵列设有多组,多组所述气缸(11)的输出端均贯穿至凹槽(9)内部后与内模具(2)顶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盘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具(1)和内模具(2)内部均设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内设有加热元件(1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盘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具(1)、内模具(2)和上料机构(3),所述外模具(1)内部设有环形成型腔(4),所述外模具(1)顶部一侧转动设有第一转动板(5),所述外模具(1)顶部另一侧转动设有第二转动板(6),所述第一转动板(5)内部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内设有上料机构(3),所述空腔(7)内部设有旋转驱动组件(8),所述旋转驱动组件(8)连接上料机构(3),所述第二转动板(6)底部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内设有与环形成型腔(4)适配的内模具(2),所述第二转动板(6)上方设有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连接内模具(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盘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3)包括料箱(301)、下料槽(302)和封板(303),所述料箱(301)内部设有下料槽(302),所述下料槽(302)内部滑动设有封板(303),所述料箱(301)外壁上设有调节组件,所述封板(303)一端贯穿出料箱(301)侧壁后与调节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擦盘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架(304)和调节螺栓(305),所述料箱(301)侧壁上设有调节架(304),所述调节架(304)上螺纹连接有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师源施群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维纳高技术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