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9982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包括支撑杆外壳、连接口、液压管、液压机构、限位活塞机构、支撑杆本体和双向阻尼机构。该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设置有支撑杆外壳、支撑杆本体和双向阻尼机构,使得通过对螺纹套座的旋转,能够使其在支撑杆外壳的顶端通过螺纹槽进行升降,进而便于对限位座内部的外橡胶圈进行挤压力度的调节,由于外橡胶圈通过连接管与内橡胶圈相联通,从而便于在对外橡胶圈进行挤压时内橡胶圈进行膨胀,并能够对支撑杆本体进行挤压力度和摩擦力度的调节,有利于对内橡胶圈与支撑杆本体之间的摩擦和双向阻尼进行调节,提高了该电动支撑杆伸缩速率调节工作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具体为一种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动车门由于便利性而逐渐被广泛地应用,通常电动车门通过两侧的电动支撑杆来作支撑,并且通过电动液压结构来对电动支撑杆进行长度的伸缩调整,进而达到开启或关闭电动车门的效果,而为了避免电动尾门的开启和闭合缓慢进行,需要通过双向阻尼装置来减缓电动支撑杆的伸缩速率,然而现有的电动支撑杆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点的缺陷的;

2、如在对现有的电动支撑杆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通常利用液压结构来控制电动支撑杆的伸缩,并且在伸缩的过程中不便于通过阻尼装置来控制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速率,使得电动支撑杆的伸缩速度和电动尾门的启闭速率相对固定,进而无法通过阻尼来实现电动支撑杆对汽车尾门启闭速率的控制需求,降低了现有电动支撑杆对汽车尾门的使用效果。

3、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不便于根据使用需求通过自拟装置来控制电动支撑杆伸缩和电动尾门的启闭速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包括支撑杆外壳、连接口、液压管、液压机构、限位活塞机构、支撑杆本体和双向阻尼机构,

3、所述支撑杆外壳的底部开设有连接口,所述支撑杆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管,所述液压管的内部安装有液压机构;

4、所述支撑杆外壳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活塞机构,所述限位活塞机构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杆本体,所述支撑杆本体与支撑杆外壳滑动连接;

5、所述支撑杆外壳的顶端安装有双向阻尼机构,所述双向阻尼机构与支撑杆本体相互连接;

6、所述液压机构的底端和支撑杆本体的顶端安装有安装座。

7、优选的,所述液压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液压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顶端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圈套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外圈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与液压管固定连接。

8、采用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通过液压机构能够配合限位活塞机构实现支撑杆本体的伸缩,并且还能够控制液压管内部液压油进入支撑杆外壳内部的数量,进而有利于对支撑杆本体的伸出长度进行调节,提高了该电动支撑杆的使用便捷性。

9、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丝杆和第一活塞与液压管构成电动往复结构,且第一限位槽和第一限位条关于第一活塞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10、采用上述结构的设计,便于第一限位条通过第一限位槽对第一活塞的滑动进行限位,从而便于第一活塞进行稳定的滑动和对液压油的稳定输送和抽取,提高了液压机构的稳定性。

11、优选的,所述限位活塞机构包括第二限位条,所述支撑杆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二限位条的表面贴合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在第二活塞的内部,所述第二活塞通过第二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条构成限位滑动结构。

12、采用上述结构的设计,便于限位活塞机构跟随支撑杆外壳内部的液压油进行滑动,同时第二限位条能够通过第二限位槽对第二活塞和支撑杆本体的伸缩滑动进行限位,提高了该电动支撑杆的伸缩稳定性。

13、优选的,所述双向阻尼机构包括内橡胶圈,所述支撑杆外壳的顶端内部嵌合安装有内橡胶圈,所述内橡胶圈的外圈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外橡胶圈,所述外橡胶圈的底部包裹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与支撑杆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外壳的顶端外圈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座。

14、采用上述结构的设计,便于通过对双向阻尼机构的调节控制对支撑杆本体滑动的阻尼力度,从而便于控制支撑杆本体的伸缩速率和电动尾门的伸缩速率,提高了该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的使用效果和实用性。

15、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在内橡胶圈和外橡胶圈之间等角度分布,且内橡胶圈、连接管和外橡胶圈之间相互联通。

16、采用上述结构的设计,便于通过对外橡胶圈的挤压配合连接管的联通效果控制内橡胶圈的膨胀程度,从而便于在对内橡胶圈膨胀程度控制的同时实现对支撑杆本体伸缩滑动阻尼的控制,提高了该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的调节便捷性。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

18、1、设置有支撑杆外壳、连接口、液压管、液压机构、限位活塞机构和支撑杆本体,使得通过对液压机构的控制能够将液压管内部的液压油挤入支撑杆外壳的内部并能够对液压油进行抽出,以便于对支撑杆外壳内部的限位活塞机构进行挤压和收缩,进而带动支撑杆本体进行伸缩,有利于控制液压油进出支撑杆外壳的量来实现支撑杆本体的伸缩长度,提高了该电动支撑杆的使用便捷性和稳定性;

19、2、设置有支撑杆外壳、支撑杆本体和双向阻尼机构,使得通过对螺纹套座的旋转,能够使其在支撑杆外壳的顶端通过螺纹槽进行升降,进而便于对限位座内部的外橡胶圈进行挤压力度的调节,由于外橡胶圈通过连接管与内橡胶圈相联通,从而便于在对外橡胶圈进行挤压时内橡胶圈进行膨胀,并能够对支撑杆本体进行挤压力度和摩擦力度的调节,有利于对内橡胶圈与支撑杆本体之间的摩擦和双向阻尼进行调节,提高了该电动支撑杆伸缩速率调节工作的便捷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包括支撑杆外壳(1)、连接口(2)、液压管(3)、液压机构(4)、限位活塞机构(5)、支撑杆本体(6)和双向阻尼机构(7),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机构(4)包括伺服电机(401),所述液压管(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401),所述伺服电机(401)的顶端连接有丝杆(402),所述丝杆(402)的外圈套设有第一活塞(403),所述第一活塞(403)的外圈开设有第一限位槽(404),所述第一限位槽(40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条(405),所述第一限位条(405)与液压管(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401)通过丝杆(402)和第一活塞(403)与液压管(3)构成电动往复结构,且第一限位槽(404)和第一限位条(405)关于第一活塞(403)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活塞机构(5)包括第二限位条(501),所述支撑杆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条(501),所述第二限位条(501)的表面贴合有第二限位槽(502),所述第二限位槽(502)开设在第二活塞(503)的内部,所述第二活塞(503)通过第二限位槽(502)与第二限位条(501)构成限位滑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阻尼机构(7)包括内橡胶圈(701),所述支撑杆外壳(1)的顶端内部嵌合安装有内橡胶圈(701),所述内橡胶圈(701)的外圈固定安装有连接管(702),所述连接管(702)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外橡胶圈(703),所述外橡胶圈(703)的底部包裹有限位座(704),所述限位座(704)与支撑杆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外壳(1)的顶端外圈开设有螺纹槽(705),所述螺纹槽(70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座(7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702)在内橡胶圈(701)和外橡胶圈(703)之间等角度分布,且内橡胶圈(701)、连接管(702)和外橡胶圈(703)之间相互联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包括支撑杆外壳(1)、连接口(2)、液压管(3)、液压机构(4)、限位活塞机构(5)、支撑杆本体(6)和双向阻尼机构(7),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机构(4)包括伺服电机(401),所述液压管(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401),所述伺服电机(401)的顶端连接有丝杆(402),所述丝杆(402)的外圈套设有第一活塞(403),所述第一活塞(403)的外圈开设有第一限位槽(404),所述第一限位槽(40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条(405),所述第一限位条(405)与液压管(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401)通过丝杆(402)和第一活塞(403)与液压管(3)构成电动往复结构,且第一限位槽(404)和第一限位条(405)关于第一活塞(403)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支撑杆双向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活塞机构(5)包括第二限位条(50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高胜王树林贺承辉宋仕梅张钊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鸥顿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