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中轴的内孔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9371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4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中轴的内孔加工装置,包括底架、横向固定在底架顶部的底板、设于底板顶部并分别左右分布的第一进给组件和第二进给组件、两个分别设在第一进给组件和第二进给组件上的加工电机、以及两个分别同心并可拆卸的固定在两个加工电机转动轴上的钻头,两个钻头均横向设置并相对同心分布;底板的顶部还设有与两个定位组件均相互配合的抓料组件,还包括上料机构,上料机构还包括校正组件;本技术简化了操作步骤较以达到了省时省力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此外,还能借助上料机构和抓料组件实现自行车中轴的自动上料和下料,无需人工手动操作,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并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小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中轴的内孔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1、自行车中轴是用来连接牙盘和左右两个曲柄的关键部件,人脚的蹬力借助脚踏板传递到曲柄上,再通过曲柄传递到自行车中轴上,进而带动同心固定在自行车中轴上的牙盘旋转,从而借助链轮、链条、飞轮、后轴等部件带动后轮转动;自行车中轴的加工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就包括在其两端中心均钻设一个同心分布的内孔;现有的自行车中轴加工设备均是先统一对每个自行车中轴的一端进行钻孔,然后将上述自行车中轴均从加工设备取出并均暂存起来,最后再统一对每个自行车中轴的另一端进行钻孔,所以上述方式的操作步骤较为繁琐,费时费力,进而导致加工效率低下;此外,由于现有的自行车中轴加工设备仍旧需要借助人工进行上料和下料,自动化程度较低,进一步拖慢了加工效率,而且人力成本也较高,劳动强度也较大,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化了操作步骤较以达到了省时省力的效果并提高了加工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小了劳动强度的自行车中轴的内孔加工装置。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行车中轴的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横向固定在底架顶部的底板、设于底板顶部并分别左右分布的第一进给组件和第二进给组件、两个分别设在第一进给组件和第二进给组件上的加工电机、以及两个分别同心并可拆卸的固定在两个加工电机转动轴上的钻头,两个所述钻头均横向设置并相对同心分布;所述第一进给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第一电动滑台、横向固定在第一电动滑台移动端上以借助第一电动滑台具备左右平移功能的移动板、以及固定在移动板顶部的第二电动滑台,左侧的一个所述加工电机固定在第二电动滑台移动端上并可借助第二电动滑台具备左右平移功能;所述第二进给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加高台以及固定在加高台顶部的第三电动滑台,右侧的一个所述加工电机固定在第三电动滑台的移动端上并可借助第三电动滑台具备左右平移功能;两个所述加工电机的内侧还均设有一个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横向设置的托板、两个固定在托板底部并前后对称设置的撑块、两个活动嵌设在托板内部以均具备前后平移功能的牵引块、两个分别固定在牵引块上并前后对称设置且均位于托板上方的夹块、设于托板下方的牵引气缸、固定在牵引气缸伸缩端上并位于两个撑块之间的连接头、以及两个均可转动的连接在连接头中并相互同心设置的摆杆,两个所述摆杆的端部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牵引块上;左侧的一个定位组件中的两个所述撑块均固定在移动板的顶部,左侧的一个定位组件中的所述牵引气缸固定在移动板的底部,右侧的一个定位组件中的两个所述撑块均固定在加高台的顶部,右侧的一个定位组件中的所述牵引气缸固定在加高台的底部,所述牵引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上穿过移动板或加高台并伸出到移动板或加高台的上方。

3、优选地,所述底板的顶部还设有与两个定位组件均相互配合的抓料组件,所述抓料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板顶部并位于第一进给组件和第二进给组件后方的门型支架、横向并活动连接在门型支架前侧以具备前后平移功能的悬挂板、固定在门型支架上并位于悬挂板一侧的移料气缸、若干个横向固定在悬挂板底部并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一方管、固定在每个第一方管之间并位于每个第一方管下方的升降气缸、横向固定在升降气缸伸缩端上的升降板、若干个横向固定在升降板底部并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二方管、以及两个设于每个第二方管之间并分别左右分布的夹紧单元,所述移料气缸的伸缩端横向向前设置并固定在悬挂板上,所述升降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下设置。

4、优选地,所述夹紧单元包括横向固定在每个第二方管下侧之间的垫板、两个固定在垫板底部并分别前后设置的气动手指、以及两个分别固定在气动手指两个夹爪上并前后对称设置的夹块,所述气动手指的两个夹爪均竖直向下设置并分别前后分布。

5、优选地,还包括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固定在底架后侧的框架、倾斜固定在框架顶部并前低后高设置的导料板、竖直固定在框架顶部并位于导料板前方的挡料板、多个固定在框架顶部并介于挡料板与导料板之间且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进料块、竖直设于挡料板后方并位于每个进料块前方的托料板、以及至少两个设于框架中并均与托料板相连的升降单元,每个所述进料块的顶部均形成有一个前低后高设置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后侧边缘不高于导料板的顶部前侧边缘,所述托料板的上侧形成有前低后高设置的第二斜面。

6、优选地,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竖直并活动设于框架中且位于托料板下方的升降条以及固定在框架中的托料气缸,所述升降条的上端固定在托料板上,所述托料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上设置并固定在升降条的下端;所述导料板的顶部左右两侧还均固定有一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挡条。

7、优选地,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校正组件,所述校正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在框架顶部并均位于挡料板前方且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支撑块、固定在框架上并位于最右侧的一个支撑块右方的侧块、横向穿插螺接在侧块中的螺杆、固定在螺杆左端的挡块、横向固定在框架上并位于最左侧的一个支撑块左方的延伸板、固定在延伸板顶部的校正气缸、以及活动连接在延伸板顶部以具备左右平移功能的推块,所述校正气缸的伸缩端横向向右设置并固定在推块上,每个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均开设有一个限位缺口。

8、优选地,每个定位组件中的两个所述夹块的内侧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一弧形槽,每个夹紧单元中的两个所述夹块的内侧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二弧形槽。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能一次性在自行车中轴的两端同时钻设一个同心分布的内孔,无需将自行车中轴频繁的装上和拆下,进而简化了操作步骤较以达到了省时省力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此外,还能借助上料机构和抓料组件实现自行车中轴的自动上料和下料,无需人工手动操作,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并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小了劳动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中轴的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横向固定在底架顶部的底板、设于底板顶部并分别左右分布的第一进给组件和第二进给组件、两个分别设在第一进给组件和第二进给组件上的加工电机、以及两个分别同心并可拆卸的固定在两个加工电机转动轴上的钻头,两个所述钻头均横向设置并相对同心分布;所述第一进给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第一电动滑台、横向固定在第一电动滑台移动端上以借助第一电动滑台具备左右平移功能的移动板、以及固定在移动板顶部的第二电动滑台,左侧的一个所述加工电机固定在第二电动滑台移动端上并可借助第二电动滑台具备左右平移功能;所述第二进给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加高台以及固定在加高台顶部的第三电动滑台,右侧的一个所述加工电机固定在第三电动滑台的移动端上并可借助第三电动滑台具备左右平移功能;两个所述加工电机的内侧还均设有一个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横向设置的托板、两个固定在托板底部并前后对称设置的撑块、两个活动嵌设在托板内部以均具备前后平移功能的牵引块、两个分别固定在牵引块上并前后对称设置且均位于托板上方的夹块、设于托板下方的牵引气缸、固定在牵引气缸伸缩端上并位于两个撑块之间的连接头、以及两个均可转动的连接在连接头中并相互同心设置的摆杆,两个所述摆杆的端部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牵引块上;左侧的一个定位组件中的两个所述撑块均固定在移动板的顶部,左侧的一个定位组件中的所述牵引气缸固定在移动板的底部,右侧的一个定位组件中的两个所述撑块均固定在加高台的顶部,右侧的一个定位组件中的所述牵引气缸固定在加高台的底部,所述牵引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上穿过移动板或加高台并伸出到移动板或加高台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中轴的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部还设有与两个定位组件均相互配合的抓料组件,所述抓料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板顶部并位于第一进给组件和第二进给组件后方的门型支架、横向并活动连接在门型支架前侧以具备前后平移功能的悬挂板、固定在门型支架上并位于悬挂板一侧的移料气缸、若干个横向固定在悬挂板底部并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一方管、固定在每个第一方管之间并位于每个第一方管下方的升降气缸、横向固定在升降气缸伸缩端上的升降板、若干个横向固定在升降板底部并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二方管、以及两个设于每个第二方管之间并分别左右分布的夹紧单元,所述移料气缸的伸缩端横向向前设置并固定在悬挂板上,所述升降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中轴的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单元包括横向固定在每个第二方管下侧之间的垫板、两个固定在垫板底部并分别前后设置的气动手指、以及两个分别固定在气动手指两个夹爪上并前后对称设置的夹块,所述气动手指的两个夹爪均竖直向下设置并分别前后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中轴的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固定在底架后侧的框架、倾斜固定在框架顶部并前低后高设置的导料板、竖直固定在框架顶部并位于导料板前方的挡料板、多个固定在框架顶部并介于挡料板与导料板之间且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进料块、竖直设于挡料板后方并位于每个进料块前方的托料板、以及至少两个设于框架中并均与托料板相连的升降单元,每个所述进料块的顶部均形成有一个前低后高设置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后侧边缘不高于导料板的顶部前侧边缘,所述托料板的上侧形成有前低后高设置的第二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中轴的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竖直并活动设于框架中且位于托料板下方的升降条以及固定在框架中的托料气缸,所述升降条的上端固定在托料板上,所述托料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上设置并固定在升降条的下端;所述导料板的顶部左右两侧还均固定有一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挡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中轴的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校正组件,所述校正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在框架顶部并均位于挡料板前方且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支撑块、固定在框架上并位于最右侧的一个支撑块右方的侧块、横向穿插螺接在侧块中的螺杆、固定在螺杆左端的挡块、横向固定在框架上并位于最左侧的一个支撑块左方的延伸板、固定在延伸板顶部的校正气缸、以及活动连接在延伸板顶部以具备左右平移功能的推块,所述校正气缸的伸缩端横向向右设置并固定在推块上,每个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均开设有一个限位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中轴的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定位组件中的两个所述夹块的内侧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一弧形槽,每个夹紧单元中的两个所述夹块的内侧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二弧形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中轴的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横向固定在底架顶部的底板、设于底板顶部并分别左右分布的第一进给组件和第二进给组件、两个分别设在第一进给组件和第二进给组件上的加工电机、以及两个分别同心并可拆卸的固定在两个加工电机转动轴上的钻头,两个所述钻头均横向设置并相对同心分布;所述第一进给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第一电动滑台、横向固定在第一电动滑台移动端上以借助第一电动滑台具备左右平移功能的移动板、以及固定在移动板顶部的第二电动滑台,左侧的一个所述加工电机固定在第二电动滑台移动端上并可借助第二电动滑台具备左右平移功能;所述第二进给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加高台以及固定在加高台顶部的第三电动滑台,右侧的一个所述加工电机固定在第三电动滑台的移动端上并可借助第三电动滑台具备左右平移功能;两个所述加工电机的内侧还均设有一个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横向设置的托板、两个固定在托板底部并前后对称设置的撑块、两个活动嵌设在托板内部以均具备前后平移功能的牵引块、两个分别固定在牵引块上并前后对称设置且均位于托板上方的夹块、设于托板下方的牵引气缸、固定在牵引气缸伸缩端上并位于两个撑块之间的连接头、以及两个均可转动的连接在连接头中并相互同心设置的摆杆,两个所述摆杆的端部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牵引块上;左侧的一个定位组件中的两个所述撑块均固定在移动板的顶部,左侧的一个定位组件中的所述牵引气缸固定在移动板的底部,右侧的一个定位组件中的两个所述撑块均固定在加高台的顶部,右侧的一个定位组件中的所述牵引气缸固定在加高台的底部,所述牵引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上穿过移动板或加高台并伸出到移动板或加高台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中轴的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部还设有与两个定位组件均相互配合的抓料组件,所述抓料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板顶部并位于第一进给组件和第二进给组件后方的门型支架、横向并活动连接在门型支架前侧以具备前后平移功能的悬挂板、固定在门型支架上并位于悬挂板一侧的移料气缸、若干个横向固定在悬挂板底部并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一方管、固定在每个第一方管之间并位于每个第一方管下方的升降气缸、横向固定在升降气缸伸缩端上的升降板、若干个横向固定在升降板底部并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二方管、以及两个设于每个第二方管之间并分别左右分布的夹紧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军鲍斯奎常欣戴欢平汪东敏
申请(专利权)人:博思韦精密工业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