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及其相关设备技术_技高网

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及其相关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4099168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应用于雷达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探测车内环境,判断是否存在运动对象;若是,则获取车内水平区域的第一雷达点云信息,确认运动对象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获取运动对象的高度区域的第二雷达点云信息,并根据第一雷达点云信息和第二雷达点云信息,识别运动对象所属的乘客类型;当汽车处于静止且关锁状态时,若识别到指定类型乘客,则发出报警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初始阶段探测车内环境,排除非生物对象引起的误报警。此外,从水平区域和高度区域两个维度拆解运动对象的多项特征,通过多项特征计算,对运动对象所属的乘客类型做精细的识,进一步地排除误报警或漏报警,提升车内遗留乘客的报警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家庭拥有车辆逐年增加,儿童被遗留在车内的情况时有发生,车内安装毫米波雷达可以实现车内的活体探测。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有天窗的车辆越来越多,有天窗的车辆,雷达不能安装在车辆中间的顶棚位置,否则会影响天窗的使用。

2、如果是成年人在车内,成年人如果有需求可以打电话或呼叫求助,或者成年人在车内休息,此时车辆报警会影响到车主的休息,因此有成年人的情况不需要车辆报警。如果有成年人在车内,车辆依旧会报警,一方面耗电,另一方面不必要的情况给车主发送报警信息,会影响车主的使用感,从而影响车辆的口碑。

3、专利cn116279265a通过摄像头拍摄车内视频图像识别车内是否有活体遗留。但是车内安装摄像头会影响客户的隐私,基于现代社会大家普遍关注自身隐私的情况,该方案有其局限性。

4、因此,如何提升车内遗留乘客的报警准确度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及其相关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内遗留乘客报警准确率低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应用于雷达系统,包括:

3、探测车内环境,判断是否存在运动对象;

4、若是,则获取车内水平区域的第一雷达点云信息,确认运动对象的位置信息,其中,车内水平区域包括座椅座面区域和脚垫区域;

5、根据位置信息,获取运动对象的高度区域的第二雷达点云信息,并根据第一雷达点云信息和第二雷达点云信息,识别运动对象所属的乘客类型,其中,高度区域包括座椅靠背区域和腿部空间,腿部空间垂直于脚垫区域设置;

6、当汽车处于静止且关锁状态时,若识别到指定类型乘客,则发出报警信息。

7、优选地,若是,则获取车内水平区域的第一雷达点云信息,确认运动对象的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8、将水平区域划分为若干第一区域,分别判断各第一区域的雷达点云密度是否达到第一阈值;

9、若该第一区域的雷达点云密度达到第一阈值,则判定该第一区域为第一有效区域,根据所有第一有效区域的分布,确认运动对象的位置信息。

10、优选地,根据位置信息,获取运动对象的高度区域的第二雷达点云信息,并根据第一雷达点云信息和第二雷达点云信息,识别运动对象所属的乘客类型的步骤,包括:

11、将高度区域划分为若干第二区域,判断各第二区域的雷达点云密度是否达到第二阈值;

12、若该第二区域的雷达点云密度达到第二阈值,则判定该第二区域为第二有效区域,根据所有第二有效区域,计算运动对象的身材信息,以识别运动对象所属的乘客类型。

13、优选地,若该第二区域的雷达点云密度达到第二阈值,则判定该第二区域为第二有效区域,根据所有第二有效区域,计算运动对象的身材信息,以识别运动对象的乘客类型的步骤,包括:

14、将座椅靠背区域划分成头部区域、胸部区域和坐垫区域,分别获取头部区域、脚部区域和坐垫区域的雷达点云密度信息,确定运动对象的头部位置和胸腔位置;

15、获取腿部空间的雷达点云密度信息,确定运动对象的脚部位置;

16、根据座椅靠背区域和腿部空间的雷达点云密度信息,计算运动对象的身材信息,

17、头部位置、胸腔位置、脚部位置,以及身材信息作为权重因子,识别运动对象的乘客类型。

18、优选地,权重因子还包括呼吸频率,头部位置、胸腔位置、脚部位置,以及身材信息作为权重因子,识别运动对象的乘客类型的步骤,包括:

19、获取车内乘客的呼吸频率,计算呼吸频率与参考频率的相似度;

20、若相似度达到第三阈值时,则将呼吸频率作为新的权重因子,参与运动对象的识别。

21、优选地,头部位置、胸腔位置、脚部位置,以及身材信息作为权重因子,识别运动对象的乘客类型的步骤,包括:

22、获取汽车所属类型,根据类型,调整各权重因子的赋值,识别乘客类型。

23、优选地,当汽车处于静止且关锁状态时,若识别到指定类型乘客,则发出报警信息的步骤,包括:

24、当识别到乘客为儿童时,则发出报警信息。

2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内乘客识别装置,包括:

26、初检模块,用于探测车内环境,判断是否存在运动对象;

27、位置确认模块,用于若是,则获取车内水平区域的第一雷达点云信息,确认运动对象的位置信息,其中,车内水平区域包括座椅座面区域和脚垫区域;

28、识别模块,用于根据位置信息,获取运动对象的高度区域的第二雷达点云信息,并根据第一雷达点云信息和第二雷达点云信息,识别运动对象所属的乘客类型,其中,高度区域包括座椅靠背区域和腿部空间,腿部空间垂直于脚垫区域设置;

29、报警模块,用于当汽车处于静止且关锁状态时,若识别到指定类型乘客,则发出报警信息。

30、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31、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

3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33、本专利技术在初始阶段就探测车内环境,排除非生物对象引起的误报警。此外,本专利技术从水平区域和高度区域两个维度拆解运动对象的多项特征,通过多项特征计算,对运动对象所属的乘客类型做精细的识,进一步地排除误报警或漏报警,大幅提升车内遗留乘客的报警的准确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应用于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是,则获取车内水平区域的第一雷达点云信息,确认所述运动对象的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所述运动对象的高度区域的第二雷达点云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雷达点云信息和所述第二雷达点云信息,识别所述运动对象所属的乘客类型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该所述第二区域的雷达点云密度达到所述第二阈值,则判定该所述第二区域为第二有效区域,根据所有所述第二有效区域,计算所述运动对象的身材信息,以识别所述运动对象的乘客类型的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因子还包括呼吸频率,所述头部位置、所述胸腔位置、所述脚部位置,以及所述身材信息作为权重因子,识别所述运动对象的乘客类型的步骤,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位置、所述胸腔位置、所述脚部位置,以及所述身材信息作为权重因子,识别所述运动对象的乘客类型的步骤,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汽车处于静止且关锁状态时,若识别到指定类型乘客,则发出报警信息的步骤,包括:

8.一种车内乘客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应用于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是,则获取车内水平区域的第一雷达点云信息,确认所述运动对象的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所述运动对象的高度区域的第二雷达点云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雷达点云信息和所述第二雷达点云信息,识别所述运动对象所属的乘客类型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该所述第二区域的雷达点云密度达到所述第二阈值,则判定该所述第二区域为第二有效区域,根据所有所述第二有效区域,计算所述运动对象的身材信息,以识别所述运动对象的乘客类型的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内乘客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因子还包括呼吸频率,所述头部位置、所述胸腔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承文周珂陈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承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