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矫直机用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518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9
本技术涉及矫直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矫直机用上料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设有输送线,所述输送线的侧壁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设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的内侧壁通过支撑块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外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底板顶端相对设有底座和支撑座,所述底座上可拆卸的设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设有圆杆,且圆杆的外壁通过轴承与底座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左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本技术采用机械驱动代替人工手动操作,节省人力物力,操作省时省力,提高矫直机上下料的效率,完善矫直机自动化操作程度,增加了矫直机的实用性,更符合实际的加工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矫直机,具体涉及一种矫直机用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1、矫直机是对金属型材、棒材、管材、线材等进行矫直的设备。矫直机通过矫直辊对棒材等进行挤压使其改变直线度。一般有两排矫直辊,数量不等。也有两辊矫直机,依靠两辊(中间内凹,双曲线辊)的角度变化对不同直径的材料进行矫直。主要类型有压力矫直机、平衡滚矫直机、鞋滚矫直机、旋转反弯矫直机等等。

2、现有的压力矫直机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中小型金属管矫直时依旧还采用人工进行上料和下料操作,人工操作虽然更加灵活,可应变随时发生的突发情况,但是工人长时间体力劳动对身体造成健康威胁,并且人工操作成本较高,自动化操作程度较低,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压力矫直机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矫直机用上料机构。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矫直机用上料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设有输送线,所述输送线的侧壁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设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的内侧壁通过支撑块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外壁开设有凹槽;

4、所述底板顶端相对设有底座和支撑座,所述底座上可拆卸的设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设有圆杆,且圆杆的外壁通过轴承与底座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左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圆杆和连接杆的内侧壁均设有矩形板,左侧所述矩形板的外壁上可拆卸的设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端设有转杆一,且转杆一的外壁通过轴承与矩形板的外壁固定连接,右侧所述矩形板的左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二,所述转杆一和转杆二之间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可拆卸的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驱动底端设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两端可调节角度的设有夹爪。

5、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位于输送线底端前后两侧。

6、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中心点之间的距离长度与夹爪中心点之间的距离长度相等。

7、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的外环通过轴承座与底座、支撑座和矩形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内环与圆杆、连接杆、转杆一和转杆二的外壁过盈配合连接。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9、本技术采用在矫直机的前侧安装输送机构和夹持机构,通过输送机构可对工件进行输送,无需人工搬运工件,通过夹持机构可将输送机构上的工件进行夹持上下料操作,采用机械驱动代替人工手动操作,节省人力物力,操作省时省力,提高矫直机上下料的效率,完善矫直机自动化操作程度,增加了矫直机的实用性,更符合实际的加工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矫直机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直机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位于输送线(2)底端前后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直机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7)中心点之间的距离长度与夹爪(20)中心点之间的距离长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直机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外环通过轴承座与底座(8)、支撑座(9)和矩形板(13)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内环与圆杆(11)、连接杆(12)、转杆一(15)和转杆二(16)的外壁过盈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直机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直机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位于输送线(2)底端前后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直机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7)中心点之间的距离长度与夹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兵李明春王德军荆忠宋月刚
申请(专利权)人:本溪佰汇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