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_技高网

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6580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以通过有效吸收紫外线(UV)区域的高能外部光源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内部的有机物的损伤最小化,来有助于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实质寿命的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有机物层,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以及覆盖层,上述覆盖层包含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叔胺衍生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使包括由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形成的覆盖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同时具有高折射率特性和紫外线吸收特性。


技术介绍

1、在显示器产业中,随着显示装置的大型化,对空间占有小的平面显示器件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具有视角受限且因不是自身发光型而存在需要额外的光源的缺点。由于这样的原因,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作为利用自身发光现象的显示器而备受瞩目。

2、关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波普(pope)等人最初于1963年开始尝试利用蒽(anthracene)芳香烃的单晶体的载流子注入型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的研究。从上述研究开始,对于有机物中电荷注入、再结合、激子生成、发光等的基础机制和电致发光特性等进行理解和研究。

3、尤其,对于用来提高发光效率的结构变化及物质开发等采取了多种方法[sun,s.,forrest,s.r.,appl.phys.lett.91,263503(2007)/ken-tsung wong,org.lett.,7,2005,5361-5364]。

4、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基本结构通常为由阳极(anode)、空穴注入层(holeinjection layer,hil)、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ing layer,htl)、发光层(emissionlayer,eml)、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etl)以及阴极(cathode)构成的多层结构,具有在两个电极之间形成有电子有机多层膜的三明治结构。

5、通常,有机发光现象是指利用有机物质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现象。利用有机发光现象的有机发光器件通常具有包括阳极和阴极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有机物层的结构。其中,为了提高有机发光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机物层形成由互不相同的物质构成的多层结构,例如,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

6、在这样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结构中,若向两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则从阳极向有机物层注入空穴,从阴极向有机物层注入电子,当注入的空穴与电子相遇时形成激子(exciton),当该激子降至基态时发出光。众所周知,这样的有机发光器件已知具有自发光、亮度高、效率高、驱动电压低、视角广、对比度高、高速应答性等特性。

7、有机发光器件中用作有机物层的材料根据功能可以分为发光材料和电荷传输材料,例如,可以分为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等。

8、发光材料根据发光颜色有蓝色、绿色、红色发光材料以及实现更好的天然颜色所需的黄色及橙色发光材料。并且,为了增加色纯度并增加通过能量转移的发光效率,可以使用主体/掺杂剂系作为发光材料。其原理为,若在发光层中少量混合比主要构成发光层的主体的能量带隙小且发光效率优秀的掺杂剂,则向掺杂剂传输主体中产生的激子来高效地发光。在此情况下,主体的波长向掺杂剂的波长带移动,从而可以根据所利用的掺杂剂的种类来获得所希望波长的光。

9、为了充分发挥前述有机发光器件所具有的优秀特征,开发了形成器件内有机物层的物质,例如,空穴注入物质、空穴传输物质、发光物质、电子传输物质、电子注入物质等,通过由此商用化的产品使有机发光器件的性能得到认可。

10、然而,随着有机发光器件的商用化的实现,与时俱进地,除有机发光器件自身的发光特性以外,对于其他特性的需求也日益抬头。

11、大多数情况下,有机发光器件长时间暴露在外部光源下,处于暴露在具有高能的紫外线的环境中。因此,具有构成有机发光器件的有机物持续受影响的问题。为了防止暴露在如此高能的光源中,可以通过在有机发光器件中应用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的覆盖层来解决问题。

12、众所周知,通常,虽然已知有机发光器件具有视角广的特性,但从光源光谱观点来看,随视角的变化发生相当的偏差,这是因为形成有机发光器件的玻璃基板、有机物、电极材料等的整体折射率与随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波长的适当折射率之间发生偏差。

13、通常,蓝色所需的折射率值大,波长越长,所需的折射率值越小。因此,需要开发形成同时满足上述提及的紫外线吸收特性和适当折射率的覆盖层的材料。

14、有机发光器件的效率通常可以分为内部发光效率(internal luminescentefficiency)和外部发光效率。为了实现光变换,内部发光效率与有机层中形成激子的效率性相关。

15、外部发光效率是指向有机发光器件外部发射有机层中产生的光的效率。

16、为了整体提高效率,不仅要提高内部发光效率,还应提高外部发光效率,为了提高外部发光效率并防止产生因长时间暴露在日光下而产生的各种问题,需要开发一种新功能的覆盖层(cpl)化合物。尤其,在覆盖层功能中,需要开发针对紫外线(uv)波长带的光具有优秀吸收能力的覆盖层(cpl)物质。

17、另一方面,比较共振结构的前面(top)器件结构与非共振结构的背面(bottom)器件结构来看,所形成的光被作为反射膜的阳极反射向阴极射出,通过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的光能损失大。

18、因此,用来提高电致发光频谱(el spectrum)的状态和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在顶部阴极(top cathode)使用发光率改善层(覆盖层)的方法。

19、通常,电子释放主要使用铝(al)、铂(pt)、银(ag)、铜(au)等4种金属,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在金属表面产生表面等离子体。例如,在使用银作为阴极的情况下,发出的光通过表面等离极化激元被淬灭(quenching)(因银引起的光能损失)而降低效率。

20、相反,在使用覆盖层(发光率改善层)的情况下,在镁银(mgag)电极与有机材料的界面发生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在此情况下,当上述有机材料为高折射时(例如,n>1.69@620),其中被横向电场(te,transverse electric)偏振光在隐矢波(evanescent wave)的作用下沿垂直方向在覆盖层面(发光率改善层面)消失,沿着阴极和覆盖层移动的横向磁场(tm,transverse magnetic)偏振光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的作用下出现波长的增幅现象,由此增加峰(peak)的强度(intensity),从而可以实现高的效率以及有效的色纯度调节。

21、然而,仍需要开发在提高有机发光器件的效率和色纯度的同时均衡地提高多种特性所需材料和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改善发光效率和寿命的同时改善视角特性的有机发光器件用覆盖层材料。...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折射率大于1.7的高折射特性,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为由化学式2表示的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为由下述化学式3表示的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为由下述化学式4表示的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为由下述化学式5表示的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化学式1为选自化学式6至化学式9的化合物中的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

7.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折射率大于1.7的高折射特性,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为由化学式2表示的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为由下述化学式3表示的氰基取代的咔唑衍生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昔文基高炳洙权寜哉朴勇泌尹正训韩甲钟吴唯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乐普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