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及包括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826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化合物有利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实质性光效率及视角增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有机物层,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以及覆盖层,上述有机物层或覆盖层包含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化合物。明的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化合物。明的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有机化合物及包括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有机化合物件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有机化合物使得包括覆盖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备低折射率特性。

技术介绍

[0002]在显示器产业中,随着显示装置的大型化,对占据空间较小的平板显示器件相关需求也逐渐增加。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因视角有限且并非自发光型,因此存在需要单独光源的缺点。由于这些原因,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作为利用自发光现象的显示器而备受瞩目。
[0003]针对有机发光二极管,Pope等在1963年首次尝试使用蒽(Anthracene)芳烃单晶进行载流子注入型电致发光(EL,Electroluminescence)的研究。通过这种研究了解到有机物的电荷注入、复合、激子生成、发光等基本机制及电致发光特性等。
[0004]尤其,为了提高发光效率而针对器件的结构变化及物质开发等采取了多种方法[Sun,S.,Forrest,S.R.,Appl.Phys.Lett.91,263503(2007)/Ken

TsungWong,Org.Lett.,7,2005,5361

5364]。
[0005]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基本结构为夹层结构,通常由阳极(Anode)、空穴注入层(HIL,Hole Injection Layer)、空穴传输层(HTL,Hole Transporting Layer)、发光层(EML,Emission Layer)、电子传输层(ETL,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及阴极(Cathode)形成多层结构,在两个电极之间形成有电子有机多层膜。
[0006]通常,有机发光现象是指利用有机物质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现象。利用有机发光现象的有机发光器件通常具有包括阳极、阴极及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有机物层的结构。其中,为了提高有机发光器件的效率及稳定性,有机物层通常由不同物质构成的多层结构形成,例如,可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
[0007]在这种有机发光器件的结构中,若向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则空穴从阳极注入到有机物层,电子从阴极注入到有机物层。随着所注入的空穴与电子复合形成激子(exciton),在该激子降到基态的情况下,将会发光。众所周知,这种有机发光器件具有自发光、高亮度、高效率、低驱动电压、宽视角、高对比度、高速响应等特性。
[0008]在有机发光器件中,用于有机物层的材料根据功能分为发光材料及电荷传输材料,例如,可分为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等。
[0009]根据发光颜色,发光材料包括蓝色发光材料、绿色发光材料、红色发光材料及用于实现更好天然色的黄色发光材料及橙色发光材料。并且,为了通过增加色纯度和能量转移来增加发光效率,可作为发光材料使用主体/掺杂剂系统。其原理在于,当向发光层混入少量比主要构成发光层的主体能带隙更小、发光效率更高的掺杂剂时,因主体产生的激子传输到掺杂剂而发出更高效率的光。此时,由于主体的波长移动到掺杂剂的波长带,因此,可根据所使用的掺杂剂类型获得所期望波长的光。
[0010]为了表达上述有机发光器件所具备的优秀特性,作为在器件内构成有机物层的物
质一例,开发有空穴注入物质、空穴传输物质、发光物质、电子传输物质、电子注入物质等,由此,可基于最近商业化的产品认可有机发光器件的性能。
[0011]然而,随着有机发光器件实现商业化,当前需要除有机发光器件的自发光特性外的其他特性。
[0012]由于有机发光器件大多长时间暴露在外部光源,因此,处于暴露在高能紫外线的环境中。由此,将产生构成有机发光器件的有机物持续受到影响的问题。为了防止暴露在这种高能光源,可通过向有机发光器件应用具备紫外线吸收特性的覆盖层来解决问题。
[0013]通常,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视角特性相对较宽,但是,光源光谱随着视角产生显著偏差。这是因为,构成有机发光器件的玻璃基板、有机物、电极材料等的整体折射率与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波长的适当折射率之间存在偏差。
[0014]通常,蓝色所需的折射率值较大,随着波长的增加,所需的折射率值会降低。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同时满足以上提及的紫外线吸收特性及适当折射率的材料来构成覆盖层。
[0015]有机发光器件的效率通常分为内部发光效率(internal luminescent efficiency)及外部发光效率。内部发光效率与为了实现光转换而在有机层形成激子的效率性有所关联。
[0016]外部发光效率是指从有机层生成的光释放到有机发光器件外部的效率。
[0017]为了提高整体效率,不仅需要提高内部发光效率,而且,还需要提高外部发光效率。为了提高外部发光效率并防止产生因长时间暴露在日光下而产生的各种问题,需要开发一种新功能的覆盖层(CPL)化合物。尤其,在覆盖层功能中,需要开发针对紫外线(UV)波长带的光具有优秀吸收能力的覆盖层(CPL)物质。
[0018]另一方面,在将共振结构的前面(Top)器件结构与非共振结构的背面(Bottom)器件结构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由于所形成的光被作为反射膜的阳极反射从阴极侧射出,因此,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引起的光能损失较大。
[0019]对此,作为改善电致发光谱(EL Spectrum)的形状及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使用在顶部阴极中使用光效率改善层(覆盖层)的方法。
[0020]通常,在表面等离极化激元中,电子释放主要由铝(Al)、铂(Pt)、银(Ag)、金(Au)等四种金属实现,在金属电极表面产生表面等离子体。例如,若阴极为银(Ag),则所释放的光因表面等离极化激元而被淬灭(Quenching)(Ag引起的光能损失)并导致效率降低。
[0021]相反,当使用覆盖层(光效率改善层)时,在镁银(MgAg)电极与有机材料的界面产生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在此情况下,若上述有机材料具有高折射率(例如,n>1.69@620),则其中横电(TE,Transverse electric)偏振光因隐矢波(evanescent wave)而沿着垂直方向从覆盖层表面(光效率改善层表面)上消失,沿着阴极和覆盖层移动的横磁(TM,Transverse magnetic)偏振光因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而引起波长的增幅现象,由此,随着峰(peak)强度(Intensity)增加,可实现高效率及有效的色纯度调节。
[0022]但是,针对有机发光器件,除改善效率及色纯度外,当前仍然需要开发以均衡方式提高各种特性的材料及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23]技术问题
[002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改善发光效率及使用寿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化学式1在上述化学式1中,W1至W5各自独立地为N或CR
a
,R
a
选自H、F、CF3及Si(CH3)3,L1及L2各自独立地为亚苯基、亚吡啶基或亚萘基,m为0或1,n为1至5的整数,Ar1为选自苯基、被F、CF3或Si(CH3)3取代的苯基、吡啶基、萘基、喹啉基、异喹啉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苯并恶唑基、苯并噻唑基及苯并咪唑基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由化学式2至化学式5中的一个表示:化学式2化学式3化学式4化学式5在上述化学式2至化学式5中,Z1及Z2各自独立地为O或S,X1及X2各自独立地为CH或N,X1及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奎利金耿佑郑允朝韩甲钟吴唯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乐普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