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炒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炒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6136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炒茶装置,属于茶叶炒制领域。包括:工作台、炒茶锅、转动机构、摆动机构、茶末收集机构、加热机构、炒茶机构、炒茶辅助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炒茶锅滚动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转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所述茶末收集机构和所述加热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和所述炒茶锅所形成的空间中,所述炒茶机构设置在所述炒茶锅上方,所述炒茶辅助机构安装在所述工作台顶端,并与所述炒茶机构连接,所述炒茶锅底端与所述转动机构顶端连接,所述摆动机构与所述转动机构连接,所述加热机构与所述炒茶锅侧壁相对应,所述茶末收集机构设置在所述炒茶锅和所述加热机构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提高炒茶杀青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及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炒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炒茶装置


技术介绍

1、将茶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之后需要进行炒茶杀青,炒茶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是部分茶类的初制工序之一。现有技术中的炒茶杀青通常使用人工进行炒茶,茶农需要用手在铁锅内进行翻炒,但是对于经验不足的茶农而言,手掌会在炒茶过程中触碰到炒锅,而炒锅通常会有较高的温度,烫伤茶农的手掌,不仅增加了茶农炒茶杀青时的安全隐患以及劳动强度,还不利于提高炒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炒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炒茶装置,包括:工作台、炒茶锅、转动机构、摆动机构、茶末收集机构、加热机构、炒茶机构、炒茶辅助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炒茶锅滚动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转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所述茶末收集机构和所述加热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和所述炒茶锅所形成的空间中,所述炒茶机构设置在所述炒茶锅上方,所述炒茶辅助机构安装在所述工作台顶端,并与所述炒茶机构连接,所述炒茶锅底端与所述转动机构顶端连接,所述摆动机构与所述转动机构连接,所述加热机构与所述炒茶锅侧壁相对应,所述茶末收集机构设置在所述炒茶锅和所述加热机构之间,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转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所述茶末收集机构、所述加热机构、所述炒茶机构和所述炒茶辅助机构连接。

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机构和摆动机构使炒茶锅在工作台上形成任意角度的持续滚动,有利于使炒茶锅内的鲜茶叶随炒茶锅一起滚动,同时在加热机构的作用下对炒茶锅进行加热,使炒茶锅内鲜茶叶的水分不断蒸发出去,配合炒茶机构和炒茶辅助机构则有利于对炒茶锅内的鲜茶叶不断翻动,避免了部分茶叶持续接触高温炒茶锅内壁而糊掉,通过提高鲜茶叶中水分蒸发的效率,进而提高了炒茶杀青的效率,同时还降低了茶农炒茶时的安全隐患和劳动强度。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5、进一步,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盘、支撑柱、铰接轴和炒茶锅支架,所述支撑柱和所述炒茶锅支架铰接,所述铰接轴穿过所述支撑柱和所述炒茶锅支架,所述炒茶锅支架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炒茶锅底端适配连接,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炒茶锅支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转盘上,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转盘连接。

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转盘有利于带动支撑柱和炒茶锅支架旋转,进而带动与炒茶锅支架连接的炒茶锅在工作台的顶端开口中旋转,同时还有利于带动摆动机构一起旋转。

7、进一步,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摆动伺服电机、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所述摆动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转盘上,且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摆动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摆动臂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摆动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炒茶锅支架的侧壁连接,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摆动伺服电机连接。

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摆动伺服电机有利于为炒茶锅支架的摆动提供动力,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则有利于将动力传递至炒茶锅支架,进而带动炒茶锅支架以及与炒茶锅支架连接的炒茶锅发生摆动,同时配合转动机构为炒茶锅提供的旋转,使炒茶锅形成在任意角度的持续摆动。

9、进一步,所述炒茶锅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滤出碎茶末的滤孔,所述滤孔为尺寸大于碎茶末的通孔。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在炒制茶叶的过程中将产生的碎茶末从滤孔中滤出,提高最终得到茶叶的品质。

11、进一步,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支撑台和电磁加热器,所述支撑台为绕设在所述工作台内壁上的环形结构,所述电磁加热器设置在所述支撑台顶端,并与所述炒茶锅侧壁相对应,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电磁加热器连接。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磁加热器有利于通过电磁感应效应为炒茶锅的加热提供热源,同时还能避免对茶末收集机构产生电磁辐射。

13、进一步,所述茶末收集机构包括:茶末收集容器、抽风机、传送筒和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倾斜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器和所述炒茶锅的所述滤孔之间,所述传送带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台内壁连接,所述传送筒的顶端套设在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底端与所述茶末收集容器连通,所述抽风机设置在所述传送筒与所述茶末收集容器的连接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抽风机和所述传送带连接。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传送带有利于承接从炒茶锅的滤孔中滤出的碎茶末,将碎茶末传送至传送筒中,并在抽风机的作用下将碎茶末快速吸入茶末收集容器存储。

15、进一步,所述炒茶机构包括:轮体、多个拨手、转轴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轮体绕着所述转轴转动的转动电机,多个所述拨手绕设在所述轮体周面上,所述转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轮体内,所述转轴轴向贯穿所述轮体,所述拨手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炒茶锅内,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转动电机连接。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电机驱动轮体转动,有利于带动多个拨手绕着转轴转动,进而使拨手不断进入炒茶锅内对茶叶进行翻动,避免部分茶叶持续接触炒茶锅内壁而导致糊掉,同时也能将茶叶不断扬起,提高水分蒸发效率,提高茶叶炒制效率。

17、进一步,所述炒茶辅助机构包括:滑轨、多个滑块和多个支撑连杆,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顶端,且绕设在所述炒茶锅顶端,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滑块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滑块在所述滑轨上滑动的滑动电机,多个所述支撑连杆的一端一一对应与多个所述滑块连接,多个所述支撑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转轴的两端连接,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滑动电机连接。

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滑动电机带动滑块在滑轨上不断运动,有利于通过支撑连杆带动炒茶机构在炒茶锅上方不断旋转,同时配合轮体和拨手的自转,有利于全方位对炒茶锅内的茶叶进行翻动,提高了茶叶中水分的蒸发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炒茶锅(2)、转动机构(3)、摆动机构(4)、茶末收集机构(5)、加热机构(6)、炒茶机构(7)、炒茶辅助机构(8)和控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转盘(31)、支撑柱(32)、铰接轴(33)和炒茶锅支架(34),所述支撑柱(32)和所述炒茶锅支架(34)铰接,所述铰接轴(33)穿过所述支撑柱(32)和所述炒茶锅支架(34),所述炒茶锅支架(34)远离所述支撑柱(32)的一端与所述炒茶锅(2)底端适配连接,所述支撑柱(32)远离所述炒茶锅支架(34)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转盘(31)上,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转盘(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4)包括:摆动伺服电机(41)、第一摆动臂(42)和第二摆动臂(43),所述摆动伺服电机(41)安装在所述转盘(31)上,且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摆动臂(4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摆动臂(4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摆动臂(4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43)的另一端与所述炒茶锅支架(34)的侧壁连接,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摆动伺服电机(4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茶锅(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滤出碎茶末的滤孔,所述滤孔为尺寸大于碎茶末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6)包括支撑台(61)和电磁加热器(62),所述支撑台(61)为绕设在所述工作台(1)内壁上的环形结构,所述电磁加热器(62)设置在所述支撑台(61)顶端,并与所述炒茶锅(2)侧壁相对应,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电磁加热器(6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末收集机构(5)包括:茶末收集容器(51)、抽风机(52)、传送筒(53)和传送带(54),所述传送带(54)倾斜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器(62)和所述炒茶锅(2)的所述滤孔之间,所述传送带(54)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台(1)内壁连接,所述传送筒(53)的顶端套设在所述传送带(54)的另一端,底端与所述茶末收集容器(51)连通,所述抽风机(52)设置在所述传送筒(53)与所述茶末收集容器(51)的连接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抽风机(52)和所述传送带(5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茶机构(7)包括:轮体(71)、多个拨手(72)、转轴(73)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轮体(71)绕着所述转轴(73)转动的转动电机,多个所述拨手(72)绕设在所述轮体(71)周面上,所述转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轮体(71)内,所述转轴(73)轴向贯穿所述轮体(71),所述拨手(7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炒茶锅(2)内,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转动电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茶辅助机构(8)包括:滑轨(81)、多个滑块(82)和多个支撑连杆(83),所述滑轨(81)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顶端,且绕设在所述炒茶锅(2)顶端,所述滑块(82)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81)上,所述滑块(8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滑块(82)在所述滑轨(81)上滑动的滑动电机,多个所述支撑连杆(83)的一端一一对应与多个所述滑块(82)连接,多个所述支撑连杆(8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转轴(73)的两端连接,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滑动电机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炒茶锅(2)、转动机构(3)、摆动机构(4)、茶末收集机构(5)、加热机构(6)、炒茶机构(7)、炒茶辅助机构(8)和控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转盘(31)、支撑柱(32)、铰接轴(33)和炒茶锅支架(34),所述支撑柱(32)和所述炒茶锅支架(34)铰接,所述铰接轴(33)穿过所述支撑柱(32)和所述炒茶锅支架(34),所述炒茶锅支架(34)远离所述支撑柱(32)的一端与所述炒茶锅(2)底端适配连接,所述支撑柱(32)远离所述炒茶锅支架(34)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转盘(31)上,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转盘(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4)包括:摆动伺服电机(41)、第一摆动臂(42)和第二摆动臂(43),所述摆动伺服电机(41)安装在所述转盘(31)上,且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摆动臂(4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摆动臂(4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摆动臂(4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43)的另一端与所述炒茶锅支架(34)的侧壁连接,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摆动伺服电机(4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茶锅(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滤出碎茶末的滤孔,所述滤孔为尺寸大于碎茶末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6)包括支撑台(61)和电磁加热器(62),所述支撑台(61)为绕设在所述工作台(1)内壁上的环形结构,所述电磁加热器(62)设置在所述支撑台(61)顶端,并与所述炒茶锅(2)侧壁相对应,所述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榆茏陈佳卢桂芬邓慧群罗小梅江其柳高生福姚卓帆罗述长郑子仪于艺文陆吉凤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