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5931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涉及水质环保监测技术领域,包括低温培养态、释放混合工作态、比对工作态,释放混合工作态包括至少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温度不同,且每个阶段均采用逐渐升温的方式对温度进行控制。采用非线性升温的方式是因为发明专利技术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菌种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比如从4℃~8℃,该阶段温度提升可以快一些,因为菌种在8℃下适应能力较强,而随着温度的持续提升,菌种的适应能力变得越来越差,此时应该让温度释放变得更加的缓慢,否则菌种会出现大批量活性下降甚至死亡的情况。降低了菌种的消耗量,人力运维成本和菌种采购成本也得到了降低,可以维持仪器后期的光子检测数和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质环保监测,具体涉及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


技术介绍

1、水质生物毒性在线监测仪的应用中,将发光菌与待测水样进行混合,水样中含有的毒性物质会抑制细菌正常代谢,导致发光强度降低,来比对测定发光强度的衰减值来判定水中污染物的毒性大小。

2、其中发光菌种在应用过程中会存在四种状态,分别是冻干休眠态,低温培养态,释放混合工作台,比对工作态。四种状态的主要区别是温湿度不同,导致菌种表现出不同的活性与性状,分别为:

3、冻干休眠态:此态下菌种处于长期休眠,几乎没有活性,存储环境为-20℃、真空无湿环境、避光。

4、低温培养态:此态下菌种处于低活性状态,此态下生存条件合适时,菌种可存活长达60天左右,存储环境为2~4℃,存活于营养液中,避光。

5、释放混合工作态:此态下菌种与水样进行按比例混合,此态下菌种活性增强,发光强度增加,存储环境为15℃~18℃,存活于营养液中。

6、比对工作态:此态下菌种处于活性衰减态,会随着时间增加,活性逐步降低,细菌发光强度也逐渐降低。

7、在菌种的全链路周转和释放过程中,如何让其保持最佳活性,称为重要课题。在常规生物毒性仪器的周转和温度释放时,通常为4℃环境中低温存储10分钟左右后直接转送到15℃的中温释放池中,释放10分钟左右后,再直接转送到25℃的室温释放池中,释放10分钟后直接进行比对室中进行比对,整个过程均由全自动机械臂完成周转。

8、但采用上述工艺,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缺陷:

9、1.菌种释放温度突然变大,不利于菌种活性保持;

10、2.菌种从低温存储池4℃,通过机械臂周转到中温释放池15℃,温度瞬间上升11℃,再从中温释放池周转到室温释放池,温度瞬间上升10℃;

11、3.对于初期存储的低温菌种活性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整体检测性能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低温存储长达14天以上的菌种,其本身活性较弱,瞬间温度的变化冲击,导致菌种活性衰减速度急速加快,经实践证明,菌种初期进行光子检测时,峰值可达2000万左右,经过7天光子检测,只有1000万左右,经过14天进行光子检测,只有100万左右,经过21天进行光子检测,只有5万左右。

12、基于以上问题,导致后期仪器灵敏度较低,菌种消耗量变大,运维次数增加,人力运维成本和菌种采购成本较高,为了后期维持较高的光子检测数,提高灵敏度,只能要么频繁添加新的菌种,要么每次投放更大剂量的菌种。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采用多阶段均匀释放的工艺,有利于提高菌种对温度的适应性,同样的时间范围内明显提高总群数的活性,尤其在菌种低温存储14天后,菌种进入比对室的活性较传统方式得到了大幅提升。

2、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包括低温培养态、释放混合工作态、比对工作态,所述释放混合工作态包括至少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温度不同,且每个阶段均采用逐渐升温的方式对温度进行控制。

4、本专利技术采用非线性升温的方式是因为专利技术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菌种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比如从4℃~8℃,该阶段温度提升可以快一些,因为菌种在8℃下适应能力较强,而随着温度的持续提升,菌种的适应能力变得越来越差,此时应该让温度释放变得更加的缓慢,否则菌种会出现大批量活性下降甚至死亡的情况。

5、本专利技术的缓慢释放工艺,降低了菌种的消耗量,减少了运维次数,同时人力运维成本和菌种采购成本也得到了降低,可以维持仪器后期的光子检测数和灵敏度。

6、进一步的,所述释放混合工作态第一阶段的升温区间为4℃~8℃。

7、进一步的,升温完成时间为1.2分钟,8℃保持时间为0.9分钟。

8、进一步的,所述释放混合工作态的第二阶段的升温区间为8℃~12℃。

9、进一步的,升温完成时间为1.5分钟,12℃保持时间为1.5分钟。

10、进一步的,所述释放混合工作态的第三阶段的升温区间为12℃~15℃。

11、进一步的,升温完成时间为1.3分钟,15℃保持时间为2分钟。

12、进一步的,所述释放混合工作态的第四阶段的升温区间为15℃~20℃。

13、进一步的,升温完成时间为2.8分钟,20℃保持时间为2.4分钟。

14、进一步的,所述释放混合工作态的第五阶段的升温区间为20℃~25℃。

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6、本专利技术的缓慢释放工艺,降低了菌种的消耗量,减少了运维次数,同时人力运维成本和菌种采购成本也得到了降低,可以维持仪器后期的光子检测数和灵敏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培养态、释放混合工作态、比对工作态,所述释放混合工作态包括至少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温度不同,且每个阶段均采用逐渐升温的方式对温度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混合工作态第一阶段的升温区间为4℃~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其特征在于,升温完成时间为1.2分钟,8℃保持时间为0.9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混合工作态的第二阶段的升温区间为8℃~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其特征在于,升温完成时间为1.5分钟,12℃保持时间为1.5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混合工作态的第三阶段的升温区间为12℃~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其特征在于,升温完成时间为1.3分钟,15℃保持时间为2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混合工作态的第四阶段的升温区间为15℃~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其特征在于,升温完成时间为2.8分钟,20℃保持时间为2.4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混合工作态的第五阶段的升温区间为20℃~2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培养态、释放混合工作态、比对工作态,所述释放混合工作态包括至少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温度不同,且每个阶段均采用逐渐升温的方式对温度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混合工作态第一阶段的升温区间为4℃~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其特征在于,升温完成时间为1.2分钟,8℃保持时间为0.9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混合工作态的第二阶段的升温区间为8℃~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光菌种缓慢释放工艺,其特征在于,升温完成时间为1.5分钟,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海涛姜赞成郝兴容黄杰周应东尹齐敬娟王渝淇徐科王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碧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