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立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4604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立根装置,包括滑车、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所述滑车上连接有吊耳和导向柱,所述第一夹钳连接在导向柱的一端,第二夹钳连接在导向柱的另一端,所述滑车中连有主轴,该主轴的一端连接第一油缸;所述主轴上连接有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上连接有第二油缸,该第二油缸的一端连接有滑座,所述第一转动座和滑座之间连接有连杆,所述第一转动座、连杆、滑座和第二油缸组成一个四杆机构;所述第二转动座和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三油缸,第二转动座的一端连接有法兰;所述导向柱和滑座之间连接有第四油缸,导向柱的一端连接有扶正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快速;所需的电液控制系统简单、可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钻机或修井机,尤其涉及一种石油钻机或修井机接立根直O
技术介绍
接立根装置是一种石油钻机或修井机接立根作业用动力机具,包括滑车、夹钳、扶 正钳和姿态调整机构。滑车主要完成整个接立根装置上下移动的导向功能,通常用绞车、滑 轮组和钢丝绳系统来提供滑车上下移动的动力及控制;夹钳主要完成管具(钻杆或钻铤)的 夹紧操作;扶正钳主要完成在接立根装置夹持的管具需与鼠洞中的管具进行旋扣和紧扣操 作时扶正接立根装置夹持的管具,此时夹钳松开;姿态调整机构主要完成接立根装置将夹 持的管具从水平位置调整到竖直位置的操作。现有的接立根装置姿态调整机构不是能够形 成平行四边形的四杆机构,不能通过机械结构来保证管具的竖直状态,只能通过控制油缸 的行程来使管具竖直,因此对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甚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接立根装置。该接立 根装置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快速;所需的电液控制系统简单、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立根装置,包括滑车、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所述滑车上连接有导向柱,所 述第一夹钳连接在所述导向柱的一端,所述第二夹钳连接在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所述滑 车中连有主轴,该主轴的一端连接第一油缸;所述主轴上连接有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 所述第一转动座上连接有第二油缸,该第二油缸的一端连接有滑座,所述第一转动座和滑 座之间连接有连杆,所述第一转动座、连杆、滑座和第二油缸组成一个四杆机构;所述第二 转动座和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三油缸,所述第二转动座的一端连接有法兰;所述导向柱和滑 座之间连接有第四油缸,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连接有扶正钳。作为优选,所述上转动座和下转动座通过胀紧套与所述主轴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姿态油缸的活塞杆完全缩回时,所述四杆机构为一平行四边形机 构。作为优选,所述滑车与导轨连接,并可相对于导轨滑动。作为优选,所述主轴与第一油缸为键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滑车上还连接有吊耳。采用上述结构,关键在于1、第一油缸的输出为具有一定摆动角的回转运动,驱动主轴绕自身轴线转过一定 角度,从而调整第一夹钳、第二夹钳和扶正钳沿水平面的转动姿态,第一转动座、第二转动 座随主轴在水平面内转动。2、第二油缸的伸缩可调整第一夹钳、第二夹钳和扶正钳沿竖直面的转动姿态。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完全缩回时,由第一转动座、连杆、滑座和第二油缸组成的四杆机构为一平 行四边形机构,此时第三油缸进行水平调距,滑座及与之相连的导向柱始终保持竖直状态, 从而保证了接立根装置夹持的管具始终保持竖直状态。3、第三油缸活塞杆的伸缩可调整第一夹钳、第二夹钳和扶正钳沿水平方向的移动 距离。第三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时,产生的推力由第二转动座传递至主轴的下部,使主轴的下 部产生径向变形,抗弯法兰可减小该变形量。4、第四油缸活塞杆的伸缩使导向柱相对于滑座移动,从而可调整第一夹钳、第二 夹钳和扶正钳沿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便于接立根装置夹持的管具与鼠洞中的管具进行对 扣,能配合单鼠洞或双鼠洞进行接立根操作。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快速;所需的电液控制系统简单、可罪。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接立根装置夹持由猫道传送的管具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接立根装置将夹持的第一管具提至竖直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接立根装置将夹持的第一管具放入鼠洞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接立根装置将夹持的第二管具放入鼠洞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接立根装置将夹持的第三管具提至竖直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接立根装置将夹持的双根管具提至竖直状态示意图;图中标记1井架、2第一管具、3第一鼠洞、4第二鼠洞、5第二管具、6第三管具、 101导轨、102滑车、103螺旋摆动油缸、104主轴、105第一转动座、106第一油缸、107 连杆、108第一夹钳、109导向柱、110第二夹钳、111扶正钳、112滑座、113法兰、114第 二转动座、115第三油缸、116第四油缸、117导向条、118吊耳、119绞车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8所示,一种接立根装置,包括滑车102、第一夹钳108和第二夹钳 110,所述滑车102上连接有导向柱109,所述第一夹钳108连接在所述导向柱109的一端, 第二夹钳110连接在所述导向柱109的另一端,所述滑车102中连有主轴104,该主轴104 的一端连接第一油缸103 ;所述主轴104上连接有第一转动座105和第二转动座114 ;所述 第一转动座105上连接有第二油缸106,该第二油缸106的一端连接有滑座112,所述第一 转动座105和滑座112之间连接有连杆107,所述第一转动座105、连杆107、滑座112和第 二油缸106组成一个四杆机构;所述第二转动座114和连杆107之间连接有第三油缸115,第二转动座114的一端连接有法兰113 ;所述导向柱109和滑座112之间连接有第四油缸116,所述导向柱109的一端连接有扶正钳111。作为优选,所述上转动座105和下转动座114通过胀紧套与主轴104连接。所述 姿态油缸106的活塞杆完全缩回时,所述四杆机构为一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滑车102与 导轨101连接,并可相对于导轨101滑动。所述主轴104与第一油缸103为键连接。所述 滑车102上还连接有吊耳118。本实施例的工作情况如下导轨101固定于井架1前方内侧,绞车钢丝绳119下放接立根装置100,姿态油缸 106活塞杆伸出至最大行程,此时导向柱109与水平面成一夹角(小于30° ),方便上夹钳 108、下夹钳110夹持由猫道送上钻台面的第一管具2。绞车钢丝绳119上提接立根装置100,姿态油缸106活塞杆同时缩回。当姿态油缸 106活塞杆完全缩回时,接立根装置100将所夹持的第一管具2调整为竖直位置。绞车钢丝绳119下放接立根装置100,同时接立根装置100保持所夹持的第一管 具2为竖直状态,以便将第一管具2放入第一鼠洞3中。当接立根装置100下放至一定位 置时,此时第一管具2的下端在钻台面以下4米左右,上夹钳108、下夹钳110松开第一管具 2,第一管具2落入第一鼠洞3中。接立根装置100经过上述步骤将第二管具5提至竖直状态,随后螺旋摆动油缸103 驱动主轴104转动一定角度,使第二管具5在竖直方向上对准第二鼠洞4,然后接立根装置 100下行,将第二管具5送入第二鼠洞4中。接立根装置100将第三管具6提至竖直状态,并保证第三管具6的下端面与第一 管具2的上端面距离为200mm左右,随后竖直对扣油缸116活塞杆缩回,上夹钳108、下夹 钳110夹紧第三管具6并下行,使第三管具6和在第一鼠洞3中的第一管具2对扣。然后 上夹钳108、下夹钳110松开第三管具6,扶正钳111夹持第三管具6,由铁钻工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立根装置,包括滑车(102)、第一夹钳(108)和第二夹钳(110),所述滑车(102)上连接有导向柱(109),所述第一夹钳(108)连接在所述导向柱(109)的一端,所述第二夹钳(110)连接在所述导向柱(109)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车(102)中连有主轴(104),该主轴(104)的一端连接第一油缸(103);所述主轴(104)上连接有第一转动座(105)和第二转动座(114);所述第一转动座(105)上连接有第二油缸(106),该第二油缸(106)的一端连接有滑座(112),所述第一转动座(105)和滑座(112)之间连接有连杆(107),所述第一转动座(105)、连杆(107)、滑座(112)和第二油缸(106)组成一个四杆机构;所述第二转动座(114)和连杆(107)之间连接有第三油缸(115),所述第二转动座(114)的一端连接有法兰(113);所述导向柱(109)和滑座(112)之间连接有第四油缸(116),所述导向柱(109)的一端连接有扶正钳(111)。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接立根装置,包括滑车(102)、第一夹钳(108)和第二夹钳(110),所述滑车(102)上连接有导向柱(109),所述第一夹钳(108)连接在所述导向柱(109)的一端,所述第二夹钳(110)连接在所述导向柱(109)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车(102)中连有主轴(104),该主轴(104)的一端连接第一油缸(103);所述主轴(104)上连接有第一转动座(105)和第二转动座(114);所述第一转动座(105)上连接有第二油缸(106),该第二油缸(106)的一端连接有滑座(112),所述第一转动座(105)和滑座(112)之间连接有连杆(107),所述第一转动座(105)、连杆(107)、滑座(112)和第二油缸(106)组成一个四杆机构;所述第二转动座(114)和连杆(107)之间连接有第三油缸(11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陈俊高杭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