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3959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自动控制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针对“折线”路径场景下的车辆控制,本方提出了一种新的“折线”路径场景下的车辆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路径规划的通过点集,自动规划各路径段中车辆的行驶方向,从而确定车辆的行驶姿态;基于行驶姿态,在路线上做了加减速度控制,能够很好地自动调节各段的纵向线速度;基于行驶姿态,在“折线”处,车辆绕自身几何中心旋转,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以保证后续直行路径段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控制类,尤其涉及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割草机、仓储物流车、农机等的自主控制需要回答3个基础问题:我在哪?我去哪?怎么去?而对车辆的横/纵向控制属于第3个问题的范畴。针对不同的场景,需要提供不同的横/纵向控制方法。其中,有一类“折线”路径场景对应的横/纵向控制,其应用范围广泛。该场景对应的横/纵向控制,当前有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是横向控制做得比较细致,但对纵向控制考虑的不够全面。与只考虑横向控制的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相比,这种横/纵向控制的无人驾驶,纵向控制的优劣既会对整体控制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影响到车辆的使用寿命;第二个极端是,参考乘用车的横/纵向控制方法,但乘用车面对的是完全非结构化场景,其控制的侧重点也不同,控制器的性能差异也很大。因此,针对“折线”路径场景,选择合适的横/纵向控制方法尤为重要。

2、与乘用车无人驾驶的控制侧重点不同,在这种结构化或半结构化下的“折线”路径场景下,控制精度往往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乘用车30公分左右的误差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而对于“折线”路径而言,如果不对作精细化纵向控制,是很难保证在“折点”附近的精度要求,且考虑避障等要求,这些“折点”往往精度要求更高。

3、因此,在“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过程中,如何提高纵向控制和“折点”控制的精度,是目前行业研究的热点和痛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针对“折线”路径场景下的车辆控制,本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

2、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00:获取车辆的实时位姿信息;

5、s200:基于通过点集计算路径段的行驶方向;

6、s300:基于通过点集计算路径段的纵向线速度;

7、s400:计算“折点”处的角速度;

8、s500:计算路径段的角速度。

9、优选的,通过所述路径段的纵向线速度、所述路径段的角速度和所述“折点”处的角速度进行车辆的实时控制。

10、优选的,所述的步骤s100中,通过车辆上安装gnss天线,获取车辆的实时位姿信息。

11、优选的,所述的步骤s200中,

12、规划车辆的通过点集为si(xi,yi),i=1,2,...,n,xi,yi分别为车辆坐标系原点在世界坐标系下的x坐标分量与y坐标分量;

13、则该点集共包含n-1条路径段,对于第i条路径段,其路径倾角θi为θi=atan2(δyi,δxi)=atan2(yi+1-yi,xi+1-xi),i=1,2,...,n-1;

14、令δθi=θi-θi-1,i=2,3,...,n-1,则

15、

16、基于第1条路径段的行驶方向,可递推确定各路径段的行驶方向di,

17、

18、优选的,所述的步骤s300中,

19、规划车辆的通过点集为si(xi,yi),i=1,2,...,n,xi,yi分别为车辆坐标系原点在世界坐标系下的x坐标分量与y坐标分量,

20、则该点集共包含n-1条路径段,对于第i条路径段,其路径倾角θi为θi=atan2(δyi,δxi)=atan2(yi+1-yi,xi+1-xi),i=1,2,...,n-1;

21、以si(xi,yi),i=1,2,...,n-1为原点,以si(xi,yi)指向si+1(xi+1,yi+1)为x轴正,符合右手法则确定y正,建立路径坐标系fi,根据车辆的当前点的位姿为p0(x0,y0,θ0),根据平面坐标转换公式:

22、

23、可得车辆在路径坐标系fi下的x坐标为x0i,y坐标为y0i,姿态为θ0i;

24、x0i表明车辆自起始点si(xi,yi)驶向目标点si+1(xi+1,yi+1)的过程中当前点的位姿p0(x0,y0,θ0)与起始点si(xi,yi)的距离在路径段sisi+1上的投影,

25、xx0i表明车辆自起始点si(xi,yi)驶向目标点si+1(xi+1,yi+1)的过程中当前点的位姿p0(x0,y0,θ0)与目标点si+1(xi+1,yi+1)的距离在路径段sisi+1上的投影,

26、令xx0i=||sisi+1||-x0i,则

27、

28、其中,当前点的位姿p0:x0-世界坐标系中的x坐标值,y0-世界坐标系中的y坐标值;θ0-车辆坐标系(以车辆几何中心为原点,以车头方向为x轴正,符合右手法则)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倾角,即车辆的当前姿态;

29、||sisi+1||:起始点si与目标点si+1之间的距离;

30、

31、其中,vstart:启动速度,|δθi|≤θmin,vstart=vis;|δθi|>θmin,vstart为设定值;

32、θmin为设定的同向路径段的角度差,理论为0,实际为1个较小值;

33、da:加速距离,当‖sisi+1‖≤da+dd,da=0.5||sisi+1||;||sisi+1||>da+dd,da为设定值;

34、vis:第i条路径段上的设定速度;

35、

36、其中,vtmp:中间变量;|δθi+1|≤θmin,vtmp=vi+1,s;|δθi+1|>θmin,vtmp为设定值;

37、dd:减速距离,当||sisi+1||≤da+dd,dd=0.5||sisi+1||;||sisi+1||>da+dd,dd为设定值;

38、dmin:路径段之间切换的纵向距离阀值,理论值为0,实际设为较小的值;

39、纵向线速度的绝对值

40、纵向线速度vi=vi′di。

41、优选的,所述的步骤s400中,

42、

43、令角度差δθv0=θvi-θ0,则

44、不加限定的角速度

45、其中,kb:大角度差旋转系数,为设定值;

46、θb:大角度误差阀值,为设定值;

47、ks:小角度差旋转系数,为设定值;

48、θs:小角度误差阀值,为设定值;

49、

50、其中,ωmin:最小的旋转角速度,为设定值;

51、ωmax:最大的旋转角速度,为设定值。

52、优选的,所述的步骤s500中,根据所述s200中的y0i和θ0i,y0i为此时的横向位置偏差,θ0i为此时横摆角度偏差;结合横向控制算法,得到路径段的角速度ωmi。

53、优选的,所述的横向控制算法为纯跟踪、前轴反馈、后轴反馈、lqr与mpc中的任意一种。

5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折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路径段的纵向线速度、所述路径段的角速度和所述“折点”处的角速度进行车辆的实时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00中,通过车辆上安装GNSS天线,获取车辆的实时位姿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00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300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400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500中,根据所述S200中的y0i和θ0i,y0i为此时的横向位置偏差,θ0i为此时横摆角度偏差;结合横向控制算法,得到路径段的角速度ωmi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控制算法为纯跟踪、前轴反馈、后轴反馈、LQR与MPC中的任意一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路径段的纵向线速度、所述路径段的角速度和所述“折点”处的角速度进行车辆的实时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00中,通过车辆上安装gnss天线,获取车辆的实时位姿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的基于“折线”路径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00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的基于“折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福平李晓宇王锐具大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适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