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弹簧组件、悬架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763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弹簧组件、悬架组件和和车辆,弹簧组件包括弹簧本体和柔性连接件,弹簧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适于与车身连接,第二连接端适于与控制臂连接;柔性连接件包覆于第一连接端和/或第二连接端的外表面,柔性连接件适于缓冲第一连接端与车身之间的硬性接触或第二连接端与控制臂之间的硬性接触。根据本技术的弹簧组件,通过设置柔性连接件,弹簧组件可以通过柔性连接件安装于车身与控制臂之间,实现弹簧组件分别与车身和控制臂柔性连接,减少工序,缩短装配时间,减小装配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弹簧组件、悬架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1、车辆的悬架系统中,弹簧上端与车身配合,弹簧下端与控制臂配合,弹簧上端与车身之间可以设置有弹簧上软垫以减少弹簧与车身之间的硬性接触,弹簧下端与车身之间可以设置有弹簧下软垫以减少弹簧与控制臂之间的硬性接触。在车辆装配时,需要对弹簧上软垫、弹簧下软垫和弹簧进行分别安装和校对,装配时间长,装配误差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弹簧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弹簧组件,通过设置柔性连接件,弹簧组件可以通过柔性连接件安装于车身与控制臂之间,实现弹簧组件分别与车身和控制臂柔性连接,减少工序,缩短装配时间,减小装配误差。

2、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弹簧组件的悬架组件。

3、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悬架组件的车辆。

4、根据本技术的弹簧组件用于车辆,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弹簧本体,所述弹簧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适于与车身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适于与控制臂连接;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包覆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或第二连接端的外表面,所述柔性连接件适于缓冲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车身之间的硬性接触或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控制臂之间的硬性接触。

5、根据本技术的弹簧组件,弹簧本体的第一连接端可以与车身配合连接,弹簧本体的第二连接端可以与控制臂配合连接,实现车身与控制臂之间的弹性连接,弹簧本体的刚度能够满足控制臂与车身之间传递荷载,缓冲不平地面引起的冲击。通过设置柔性连接件,柔性连接件可以是一个且设置于第一连接端或第二连接端,柔性连接件也可以是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柔性连接件包覆于第一连接端和/或第二连接端的外表面并与弹簧本体固定以形成弹簧组件,由柔性连接件与车身或控制臂接触并连接,以发挥柔性连接件的缓冲作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可以通过柔性连接件分别与车身和控制臂连接,柔性连接件具有柔性,因此可以实现弹簧组件分别与车身和控制臂之间柔性连接,柔性连接件缓冲第一连接端与车身之间的硬性接触和第二连接端与控制臂之间的硬性接触,降低异响风险。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簧本体包括:升程段,所述升程段环绕设置且沿轴向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设置于所述升程段的一端且所述第一连接段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设置于所述升程段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连接段上形成有所述第二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垂直于所述升程段的轴线的第一平面内;和/或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垂直于所述升程段的轴线的第二平面内。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程段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直径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直径。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柔性连接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周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周;其中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轴线之间连线的夹角为α且满足:240°≤α<360°。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柔性连接件的厚度为h且满足:4mm≤h≤6mm。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柔性连接件构造为橡胶件且与所述弹簧本体硫化连接。

11、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悬架组件。

12、根据本技术的悬架组件包括: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构造为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组件;车身,所述车身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配合的第一安装座;控制臂,所述控制臂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配合的第二安装座。

13、根据本技术的悬架组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弹簧组件。由于根据本技术的悬架组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组件,因此根据本技术的悬架组件,弹簧组件安装于车身与控制臂之间的工序少,可以缩短悬架组件的装配周期。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安装座内形成有弹簧安装槽,所述弹簧安装槽的底壁上形成有朝向所述车身凸出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有所述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环绕于所述第一凸起设置。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包括副车架,所述副车架上形成有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形成有朝向所述控制臂凸出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所述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环绕于所述第二凸起设置。

16、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车辆。

17、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悬架组件。由于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悬架组件,因此根据本技术的车辆,悬架组件的装配周期短,可以缩短车辆的生产周期,提升车辆供应能力。

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本体(1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程段(111)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112)的直径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13)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12)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112)的外周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13)的外周;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12)的厚度为h且满足:4mm≤h≤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12)构造为橡胶件且与所述弹簧本体(11)硫化连接。

7.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内形成有弹簧安装槽(221),所述弹簧安装槽(221)的底壁上形成有朝向所述车身(21)凸出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有所述柔性连接件(12),所述柔性连接件(12)环绕于所述第一凸起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21)包括副车架,所述副车架上形成有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形成有朝向所述控制臂(22)凸出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所述柔性连接件(12),所述柔性连接件(12)环绕于所述第二凸起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8所述的悬架组件(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本体(1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程段(111)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112)的直径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13)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12)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112)的外周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13)的外周;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12)的厚度为h且满足:4mm≤h≤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12)构造为橡胶件且与所述弹簧本体(11)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亚姚东吴文胜韩旭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