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_技高网

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3657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5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该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包括:根据请求指令,确定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的空间需求;及根据目标座椅的相邻座椅的当前状态,确定相邻座椅是否满足空间需求;若满足,则将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若不满足,则根据相邻座椅的当前状态调节相邻座椅以进行避让;其中在相邻座椅避让后能满足空间需求时,将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这样,能够保证目标座椅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其他物体或用户造成干涉,从而避免产生磕碰,保障了安全性,有利于优化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升级,用户对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提升舒适性,部分座椅被配置为可受控打开至一定角度。该角度往往大于常规使用过程中座椅打开的角度,直接打开可能会与其他座椅、车身或者车内其他用户之间产生干涉,造成磕碰,并可能会大大影响其他用户的乘坐体验。相关技术中,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目标座椅的周围空间,降低其与用户或物体磕碰的可能性,但并不能保证展开情况下不会干涉用户或其他装置,准确性和安全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避免座椅展开过程中对车内其他物体或用户造成干涉的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2、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包括:根据请求指令,确定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的空间需求;及根据目标座椅的相邻座椅的当前状态,确定相邻座椅是否满足空间需求;若满足,则将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若不满足,则根据相邻座椅的当前状态调节相邻座椅以进行避让;其中在相邻座椅避让后能满足空间需求时,将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

3、可选的,目标座椅包括可受控移动的靠背部、座垫部、腿托部,将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包括:获得用户体型;根据用户体型,确定靠背部和座垫部之间的第一角度参考值、座垫部和腿托部之间的第二角度参考值及腿托部的延伸长度参考值;及控制靠背部、座垫部和腿托部移动,使靠背部和座垫部之间的夹角满足第一角度参考值,座垫部和腿托部之间的夹角满足第二角度参考值,及使腿托部的延伸长度满足延伸长度参考值。

4、可选的,目标座椅还包括可受控移动的头枕部和/或腰托部;将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还包括:根据用户体型,确定头枕部的第一高度参考值;及控制头枕部移动,使头枕部的高度满足第一高度参考值;和/或根据用户体型,确定腰托部的第二高度参考值;控制腰托部移动,使腰托部高度满足第二高度参考值。

5、可选的,车辆座椅包括多排座椅;目标座椅包括多排座椅中的位于前排、位于中排和位于后排中的其中一排座椅;根据相邻座椅的当前状态调节相邻座椅进行避让,包括:在确定相邻座椅为位于后排的座椅,且后排的座椅的椅背角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椅背角度参考值时,调整后排的座椅的靠背部,使后排的座椅的靠背部和座垫部之间的夹角满足第一椅背角度参考值;和/或控制后排的座椅相对前排的座椅向后移动;和/或在确定相邻座椅为位于前排的座椅,且前排的座椅有载重时,根据前排的座椅的载重情况确定可移动范围,并根据可移动范围控制前排的座椅向前移动。

6、可选的,根据目标座椅的相邻座椅的当前状态,确定是否满足空间需求,包括:确定相邻座椅是否有载重;在确定有载重时,确定相邻座椅的承载对象为人体或物体;在确定相邻座椅所承载对象为人体时,根据目标座椅上用户的体型,以及相邻座椅的位姿确定目标座椅能否被调节至零重力状态;其中,相邻座椅的位姿包括相邻座椅的靠背角度以及在各个运动轴向上的位置;在确定相邻座椅所承载的对象为物体时,根据物体的物理参数,确定目标座椅是否能被调节至零重力状态;在确定无载重时,根据相邻座椅的当前状态,确定目标座椅是否能被调节至零重力状态。

7、可选的,根据目标座椅上用户的体型,以及相邻座椅的位姿确定目标座椅能否被调节至零重力状态,包括:根据目标座椅上用户的体型,确定对相邻座椅的靠背角度要求以及各个运动轴向上的位置要求;若相邻座椅满足靠背角度要求,并满足各个运动轴向上的位置要求,则将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若相邻座椅不满足靠背角度要求,或不满足各个运动轴向上的位置要求,则控制相邻座椅进行避让。

8、可选的,控制相邻座椅进行避让的过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是否接收到控制相邻座椅停止避让的第一停止指令;在接收到第一停止指令时,控制相邻座椅停止避让,并锁定当前位置和靠背角度。

9、可选的,控制相邻座椅停止避让,并锁定当前位置和靠背角度之后,还包括:判断当前相邻座椅的位置是否满足位置要求,以及靠背角度是否满足靠背角度要求;若当前相邻座椅的位置满足位置要求,且靠背角度满足靠背角度要求,则将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若当前相邻座椅的位置不满足位置要求,或靠背角度不满足靠背角度要求,则确定目标座椅不能被调节至零重力状态。

10、可选的,根据物体的物理参数,确定目标座椅是否能被调节至零重力状态,包括:获取物体的高度;若物体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高度,则将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若物体的高度大于第一设定高度且小于第二设定高度,则控制相邻座椅进行避让;若物体的高度大于第二设定高度,确定目标座椅不能被调节至零重力状态。

11、可选的,根据相邻座椅的当前状态,确定目标座椅是否能被调节至零重力状态,包括:确定相邻座椅当前是否处于锁止状态;若相邻座椅当前处于锁止状态时,获取相邻座椅的椅背角度,并根据相邻座椅的椅背角度,确定是否进入零重力状态;在确定相邻座椅的椅背角度能进入零重力状态时,控制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若相邻座椅当前处于非锁止状态,进一步确定相邻座椅是否处于收起状态;在确定位于相邻座椅处于收起状态时,控制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

12、可选的,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的过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是否接收到控制目标座椅停止调节的第二停止指令;在接收到第二停止指令时,控制目标座椅停止,并将目标座椅的当前状态锁定;或确定是否有物体位于目标座椅的防夹区域内;在确定有物体处于目标座椅的防夹区域内时,控制目标座椅对应的各个轴向反转并发出提醒信息。

13、可选的,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后,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目标座椅各区域的实际压力分布;确定目标座椅各区域的实际压力分布的均匀度是否满足零重力均匀度;在实际压力分布不满足零重力均匀度时,对应调节目标座椅的对应区域的各个轴向参数,使实际压力分布满足零重力压力分布。

14、可选的,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后,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车辆的行驶速度;及在确定行驶速度等于或大于速度参考值时,发出安全警报。

15、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

16、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的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

17、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辆座椅的控制系统。

18、本申请的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在接收到请求指令时,确定将目标座椅展开至零重力状态的空间需求,根据相邻座椅的当前状态对相邻座椅是否满足空间需求做出判断。若相邻座椅均满足空间需求,则说明此时将目标座椅打开至目标模式不会对其他物体或者用户造成干涉,此时直接控制目标座椅展开即可。若相邻座椅不满足空间需求,则根据该相邻座椅的当前状态做出调整以进行避让。在相邻座椅避让至能够满足空间需求时,将目标座椅调节至零重力状态。这样,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座椅包括可受控移动的靠背部、座垫部、腿托部,所述将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所述零重力状态,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座椅还包括可受控移动的头枕部和/或腰托部;所述将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所述零重力状态,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多排座椅;所述目标座椅包括所述多排座椅中的位于前排、位于中排和位于后排中的其中一排所述座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座椅的相邻座椅的当前状态,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空间需求,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座椅上用户的体型,以及相邻座椅的位姿确定目标座椅能否被调节至零重力状态,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座椅上用户的体型,确定对相邻座椅的靠背角度要求以及各个运动轴向上的位置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相邻座椅进行避让的过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相邻座椅停止避让,并锁定当前位置和靠背角度之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物体的物理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座椅是否能被调节至所述零重力状态,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邻座椅的当前状态,确定所述目标座椅是否能被调节至所述零重力状态,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所述零重力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所述零重力状态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所述零重力状态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

15.一种车辆座椅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控制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座椅包括可受控移动的靠背部、座垫部、腿托部,所述将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所述零重力状态,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座椅还包括可受控移动的头枕部和/或腰托部;所述将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所述零重力状态,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多排座椅;所述目标座椅包括所述多排座椅中的位于前排、位于中排和位于后排中的其中一排所述座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座椅的相邻座椅的当前状态,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空间需求,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座椅上用户的体型,以及相邻座椅的位姿确定目标座椅能否被调节至零重力状态,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座椅上用户的体型,确定对相邻座椅的靠背角度要求以及各个运动轴向上的位置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相邻座椅进行避让的过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智惠海岗刘志辉李敬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