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263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9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以及车辆,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用于连接车载传感器和车辆本体,其中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包括:承载件,承载件上设置有焊接部,焊接部用于焊接固定在车辆本体上;至少两个卡接件,至少两个卡接件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承载件上,两侧的卡接件分别用于卡接车载传感器宽度方向两侧的外接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载传感器安装精度低、安装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传感器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车辆上,例如雷达,雷达主要用于检测物体距离、速度、角度等信息。为满足不同距离范围的探测需要,汽车上会安装多颗毫米波雷达,在车辆前方,车身和后方发挥不同作用。

2、目前应用在汽车上的毫米波角雷达多是使用一个金属安装支架和一个塑料安装支架才能安装固定到车身上,先将金属安装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到车辆本体上,再将塑料安装支架安装到金属安装支架上,最后将毫米波角雷卡接安装到塑料安装支架上。采用两个转接支架实现两次装配不仅会累积安装精度误差,导致尺寸误差大、安装精度低,而且毫米波角雷达通过金属安装支架、塑料安装支架、紧固螺钉才能实现安装,导致成本增加。

3、因此,现有情况和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以及车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载传感器安装精度低、安装成本高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用于连接车载传感器和车辆本体,其中,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包括:

4、承载件,承载件上设置有焊接部,焊接部用于焊接固定在车辆本体上;

5、至少两个卡接件,至少两个卡接件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承载件上,两侧的卡接件分别用于卡接车载传感器宽度方向两侧的外接部。

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在承载件上设置焊接部,从而使承载件可以通过焊接部而与车辆本体进行焊接,使承载件固定到车辆本体上。在承载件上设置卡接件,通过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卡接件分别对车载传感器宽度方向两侧的外接部进行卡接,从而实现将车载传感器安装到承载件上;整个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只需对承载件进行焊接,车载传感器与承载件之间进行快拆卡接就可以实现车载传感器的固定连接,从而减小了车载传感器的安装结构,不仅节约成本;而且避免了多个安装架在安装过程中的安装精度误差的积累,从而提高了安装定位精度。

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焊接部包括焊接凸台,焊接凸台朝向车辆本体的一侧形成焊接面,焊接面凸出于承载件的背面并与车辆本体相接。

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将焊接面凸出于承载件的背面,从而使焊接面与车辆本体的表面进行焊接时,实现局部焊接、使承载件和车辆本体的连接更稳定,可以避免整个承载件的整个背面与车辆本体的表面进行接触而导致的过定位不稳定的问题。

9、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焊接面凸出于承载件的背面的高度为0.5-0.7mm。

1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将凸出尺寸设置在0.5-0.7mm,可以防止焊接承载架的过程中导致焊接处的外观面出现缩痕而影响车辆本体的外观品质。

11、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焊接部设置有多个,多个焊接部环绕分布在承载件的边缘处。

1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同时设置多个分布在承载件边缘处的焊接部实现多位置焊接,使承载件固定更牢靠,能够应对行车各种恶劣环境而不脱落。

13、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卡接件具有带进入口的卡接腔,卡接腔的进入口位于长度方向的一侧;

14、车载传感器两侧的外接件分别通过进入口并沿长度方向插入到两侧的卡接腔中。

1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使车载传感器通过插入卡接的方式安装在承载件上,此安装方法不需要打螺钉,便于拆装,且定位精度高。

1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卡接件之间形成连接腔;

17、卡接件包括:沿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卡接腔,卡接腔与连接腔相通;

18、进入口开设在第一限位板上,并位于卡接腔的一端;

19、卡接腔内与进入口相对立的一端设置有限定挡板。

2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车载传感器具有传感器本体以及位于传感器本体宽度方向两侧的外接部;当外接部从进入口被推入到卡接腔内后,使传感器本体限位在连接腔中,外接部在上下方向上被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限位,而在长度方向的一端被限位挡板所限位,这样可以实现车载传感器的插入卡接,实现快速装配。

21、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卡接件还包括:弹性限位件,弹性限位件设置在进入口处;

22、弹性限位件通过外接部的挤压而变形让位,以使外接部卡嵌到卡接腔中。

2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当外接部从进入口被推入到卡接腔内后,弹性限位件回位并对外接部位于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进行抵靠限位,使外接部在长度方向上被限位,实现外接件的稳定固定。

24、弹性限位件包括:弹性臂,弹性臂的一端连接在承载件上、另一端活动设置;

25、抵靠凸台,抵靠凸台设置在弹性臂的另一端上,并用于抵靠外接部。

2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当外接部从进入口被推入到卡接腔时,外接部先挤压抵靠凸台,使抵靠凸台朝下移,弹性臂的一端下移而产生弹性变形。当外接部被推入到卡接腔后,外接部滑过抵靠凸台,抵靠凸台没有了下压力,在弹性臂的弹力作用下回位,从而堵在卡接腔的进入口处,并抵靠外接部从而使外接部在长度方向上固定。

2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卡接件形成卡接件组,多个卡接件组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28、其中,位于最外端的卡接件组中,卡接件的进入口处设置有弹性限位件。

2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多组卡接组件,而对应的车载传感器上的外接部也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实现多处连接,从而使车载传感器与承载件的连接更稳定。

3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承载件上设置有安装限位部,安装限位部用于与车辆本体上的对位部进行对接配合。

31、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安装限位部与车辆本体上的对位部进行配合,可在焊接之前实现定位,方便安装。

3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安装限位部包括多个限位孔,多个限位孔设置在承载件上并用于套设在车辆本体上的对位部上。

3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承载件在焊接之前通过限位孔直接套设在车辆本体上,其安装位置固定,不仅方便安装并而且多个限位孔分布设置可以防止安装方向错误。

3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多个限位孔为条形孔,多个条形孔沿厚度方向贯穿承载件。

3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采用条形贯穿孔的形式,可以与车辆本体上的三角形或梯形的对位部进行匹配连接,在定位过程中,对位部的两侧斜面对条形孔的安装进行导向,实现承载件与车辆本体安装定位更精准。

36、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车载传感器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用于连接车载传感器和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包括焊接凸台,所述焊接凸台朝向所述车辆本体的一侧形成焊接面,所述焊接面凸出于所述承载件的背面并与所述车辆本体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面凸出于所述承载件的背面的高度为0.5-0.7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焊接部环绕分布在所述承载件的边缘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具有带进入口的卡接腔,所述卡接腔的进入口位于长度方向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卡接件之间形成连接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还包括: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设置在所述进入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2个所述卡接件形成1个卡接件组,多个所述卡接件组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上设置有安装限位部,所述安装限位部用于与所述车辆本体上的对位部进行对接配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本体、车载传感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用于连接车载传感器和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包括焊接凸台,所述焊接凸台朝向所述车辆本体的一侧形成焊接面,所述焊接面凸出于所述承载件的背面并与所述车辆本体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面凸出于所述承载件的背面的高度为0.5-0.7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焊接部环绕分布在所述承载件的边缘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具有带进入口的卡接腔,所述卡接腔的进入口位于长度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宣文章邓磊李春贺康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