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2049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节温器总成包括壳体、节温器芯和阀门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大循环进水管、循环出水管、小循环进水管、冷却器出水管和冷却器进水管,所述大循环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循环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冷却器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循环出水管上且与所述循环出水管连通;所述冷却器进水管和所述小循环进水管分别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节温器芯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阀门组件设置在所述节温器芯上,以可选择的使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或第三腔体连通或断开。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节温器集成度高且便于管路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大小循环采用节温器控制,暖风为常通状态,在水温较低时,节温器关闭,小循环及暖风管路运行。但随着国家整车排放法规的提高,对发动机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动机上需要布置部件增加很多,因此发动机的结构也要求越来越紧凑。在满足发动机性能的情况下,目前大部分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机油冷却器和小循环都是分开从缸体或缸盖处取水,使得节温器总成体积大且集成度不高,造成无合理位置布置其余管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节温器总成体积大集成度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温器总成,包括壳体、节温器芯和阀门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大循环进水管、循环出水管、小循环进水管、冷却器出水管和冷却器进水管,所述大循环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循环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冷却器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循环出水管上且与所述循环出水管连通;所述冷却器进水管和所述小循环进水管分别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

4、所述节温器芯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阀门组件设置在所述节温器芯上,以可选择的使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或第三腔体连通或断开。

5、可选的,所述壳体还包括常通进水管、暖风回水管和补水管,所述常通进水管与所述循环出水管连通,且所述常通进水管和所述冷却器出水管中的冷却液直接导向所述循环出水管;所述暖风回水管和所述补水管分别与所述常通进水管连通。

6、可选的,所述常通进水管一端通过设置三通管分别与所述暖风回水管和所述补水管连接,所述暖风回水管、所述补水管和所述常通进水管呈y型分布。

7、可选的,所述小循环进水管和所述循环出水管之间的角度为90°~180°,且所述节温器芯位于所述小循环进水管和所述循环出水管中的冷却液流经区域内。

8、可选的,所述阀门组件包括主阀门和副阀门,所述主阀门和所述副阀门分别设置于所述节温器芯两端,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主阀门设置在所述凸缘朝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所述主阀门用于使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或断开;

9、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副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朝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所述副阀门用于使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或断开。

10、可选的,所述节温器总成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节温器芯的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位于所述主阀门和所述副阀门之间。

11、可选的,所述节温器芯上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壳体连接;

12、所述阀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导向柱,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节温器芯外周,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所述主阀门和所述支架之间;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副阀门和所述节温器芯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柱外周,且连接于所述副阀门和所述节温器芯之间;

13、所述节温器芯通过所述推杆控制所述主阀门和所述副阀门移动,以可选择的使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或第三腔体连通或断开。

14、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设置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大循环进水管和所述循环出水管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

15、所述第三腔体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小循环进水管和所述冷却器进水管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

16、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泵、机油冷却器、散热器、小循环管道、暖风芯体和膨胀水壶,特别地,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节温器总成,所述发动机包括缸体和缸盖,所述水泵与所述缸体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节温器总成通过所述循环出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缸盖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小循环进水管通过所述小循环管道与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通过所述冷却器进水管与所述小循环管道连通,所述机油冷却器通过所述冷却器出水管与所述节温器总成连接;所述散热器、所述暖风芯体和所述膨胀水壶分别连通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与所述节温器总成。

17、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

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节温器总成的壳体上集成大循环进水管、循环出水管、小循环进水管、冷却器出水管和冷却器进水管,实现机油冷却器的进出水口都集成在壳体上,节约空间,便于管路的装配。通过设置阀门组件可选择的使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或第三腔体连通或断开,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后,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断开,控制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大循环进水。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连通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断开,控制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小循环进水,实现发动机冷却系统大循环开启时小循环无冷却液流量,增加大循环冷却液流量,提高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节温器芯和阀门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大循环进水管、循环出水管、小循环进水管、冷却器出水管和冷却器进水管,所述大循环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循环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冷却器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循环出水管上且与所述循环出水管连通;所述冷却器进水管和所述小循环进水管分别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常通进水管、暖风回水管和补水管,所述常通进水管与所述循环出水管连通,且所述常通进水管和所述冷却器出水管中的冷却液直接导向所述循环出水管;所述暖风回水管和所述补水管分别与所述常通进水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通进水管一端通过设置三通管分别与所述暖风回水管和所述补水管连接,所述暖风回水管、所述补水管和所述常通进水管呈Y型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循环进水管和所述循环出水管之间的角度为90°~180°,且所述节温器芯位于所述小循环进水管和所述循环出水管中的冷却液流经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主阀门和副阀门,所述主阀门和所述副阀门分别设置于所述节温器芯两端,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主阀门设置在所述凸缘朝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所述主阀门用于使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或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总成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节温器芯的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位于所述主阀门和所述副阀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芯上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壳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设置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大循环进水管和所述循环出水管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

9.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泵、机油冷却器、散热器、小循环管道、暖风芯体和膨胀水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节温器总成,所述发动机包括缸体和缸盖,所述水泵与所述缸体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节温器总成通过所述循环出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缸盖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小循环进水管通过所述小循环管道与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通过所述冷却器进水管与所述小循环管道连通,所述机油冷却器通过所述冷却器出水管与所述节温器总成连接;所述散热器、所述暖风芯体和所述膨胀水壶分别连通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与所述节温器总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节温器芯和阀门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大循环进水管、循环出水管、小循环进水管、冷却器出水管和冷却器进水管,所述大循环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循环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冷却器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循环出水管上且与所述循环出水管连通;所述冷却器进水管和所述小循环进水管分别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常通进水管、暖风回水管和补水管,所述常通进水管与所述循环出水管连通,且所述常通进水管和所述冷却器出水管中的冷却液直接导向所述循环出水管;所述暖风回水管和所述补水管分别与所述常通进水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通进水管一端通过设置三通管分别与所述暖风回水管和所述补水管连接,所述暖风回水管、所述补水管和所述常通进水管呈y型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循环进水管和所述循环出水管之间的角度为90°~180°,且所述节温器芯位于所述小循环进水管和所述循环出水管中的冷却液流经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主阀门和副阀门,所述主阀门和所述副阀门分别设置于所述节温器芯两端,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主阀门设置在所述凸缘朝向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鹏松郑俊丽李紫帝胡江涛姜广梅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