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载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载硬盘盒和一种车载硬盘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车辆的控制系统所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逐渐增加。为了存储数据,需要在车辆上设置车载硬盘。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晃动会损坏车载硬盘、或者导致车载硬盘接触不良,因此,如何确保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载硬盘保持稳定成为本领域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硬盘盒和一种车载硬盘系统。通过所述车载硬盘盒可以提高设置在所述车载硬盘盒中的硬盘组件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2、作为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载硬盘盒,所述车载硬盘盒包括主盒体和与该主盒体相通的线束盒体,所述主盒体用于容纳硬盘组件,所述线束盒体设置在所述主盒体的一端,所述车载硬盘盒还包括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连接器缓冲壳和至少一个主盒体减振件,所述连接器缓冲壳用于容纳线束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缓冲壳设置在所述线束盒体内,并与所述线束盒体的内表面贴合,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硬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硬盘盒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硬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缓冲壳包括壳主体和压紧件,所述壳主体上形成有所述连接器入口,所述壳主体的底壁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壳主体的底壁的第一走线孔,所述压紧件位于所述壳主体外部,且所述压紧件与所述壳主体的底壁相连,所述压紧件的内表面凸出于所述壳主体的底壁的内表面,其中,数据线通过所述第一走线孔与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缓冲壳中的线束连接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硬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缓冲壳还包括多个结构筋条,多个所述结构筋条设置在所述壳主体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硬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硬盘盒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硬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缓冲壳包括壳主体和压紧件,所述壳主体上形成有所述连接器入口,所述壳主体的底壁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壳主体的底壁的第一走线孔,所述压紧件位于所述壳主体外部,且所述压紧件与所述壳主体的底壁相连,所述压紧件的内表面凸出于所述壳主体的底壁的内表面,其中,数据线通过所述第一走线孔与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缓冲壳中的线束连接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硬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缓冲壳还包括多个结构筋条,多个所述结构筋条设置在所述壳主体的外表面和/或所述压紧件的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硬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盒体包括主盒体底板、和分别设置在所述主盒体底板两侧的两个限位引导件,所述限位引导件包括引导板和限位板,所述引导板的底面与所述主盒体底板相连,所述引导板的顶面与所述限位板相连,所述限位板与所述主盒体底板相对,所述主盒体减振件设置在所述主盒体底板的外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硬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缓冲壳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连接器缓冲壳的至少一个第一走线孔,所述主盒体底板包括硬盘承载部和设置在所述硬盘承载部一端的线束连接器承载部,所述限位引导件设置在所述硬盘承载部上,所述线束连接器承载部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线束连接器承载部的至少一个第二走线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走线孔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走线孔一一对应地对准,其中,数据线通过所述第一走线孔与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缓冲壳中的线束连接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硬盘盒,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引导件中的一者上形成有防呆缺口,所述防呆缺口从形成有该防呆缺口的限位引导件的背离所述线束连接器的一端朝向限位引导件的朝向所述线束连接器的一端延伸预定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硬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盒体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主盒体底板的外表面上,且位于所述主盒体底板上与所述线束盒体相对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硬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荣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汽车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