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可移动智能设备的充电柜和设置在充电柜的电池对接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可移动智能设备的充电柜和设置在充电柜的电池对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0177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智能设备的充电柜和设置在充电柜的电池对接结构。充电柜包括:分别设置在外壳至少一个侧面的至少一个舱口;设置在舱口的对位部件;对位部件用于对可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对位控制以与可移动智能设备对接;间隔排列设置于第一腔的多个电池仓贴壁设置于第一腔中的传送杆以及与传送杆可转动连接的电池推拉模块;电池推拉模块借助其内壁的电池对接结构与电池充电底座中的电池模块对接,并带动电池模块转动和/或沿着传送杆移动,以传送至其中一个电池仓;设置于第二腔的充电模块;充电模块与电池仓中的电池模块电连接,用于为电池模块充电。充电柜通过各个部件的配合可以对多个可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持续便捷的充电,提高可移动智能设备的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备充电,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移动智能设备的充电柜和设置在充电柜的电池对接结构


技术介绍

1、机器人等可移动智能设备在楼宇工作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电量。由于本身携带的电源容量有限,当电源消耗完毕时会处于无法执行任务的状态。因此,需要在充电柜中充电。

2、当前充电柜的结构较为简单时,就不适合对多个可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持续便捷的充电,导致可移动智能设备的充电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智能设备的充电柜和设置在充电柜的电池对接结构。

2、一方面,提供一种可移动智能设备的充电柜,所述充电柜包括外壳101和内腔,

3、在所述外壳101上,所述充电柜包括:

4、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101至少一个侧面的至少一个舱口103;

5、设置在所述舱口103的对位部件;在接触可移动智能设备的情况下,所述对位部件用于对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对位控制以与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对接;

6、所述内腔包括通过隔板隔开的第一腔1021和第二腔1022;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充电柜还包括:

7、间隔排列设置于所述第一腔1021的多个电池仓104;

8、贴壁设置于所述第一腔1021中的传送杆105以及与所述传送杆105可转动连接的电池推拉模块106;在对接上可移动智能设备中的电池充电底座201的情况下,所述电池推拉模块106借助其内壁的电池对接结构与所述电池充电底座201中的电池模块202对接,并带动所述电池模块202转动和/或沿着所述传送杆105移动,以传送至其中一个电池仓104;

9、设置于所述第二腔1022的充电模块107;所述充电模块107与所述电池仓104中的电池模块202电连接,用于为所述电池模块202充电。

10、示例性地,所述对位部件包括:

11、在所述舱口103相对的两端设置的两个对接锁杆108,用于在与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对接时扣住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上的对接锁203,并带动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前进或后退,以及,在两个对接锁杆108连线方向进行角度偏转,以实现对位;

12、在所述舱口103相对的两端设置的两个对接检测传感器109,用于检测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的偏移位置;所述充电柜用于根据所述偏移位置在两个对接检测传感器109连线方向上进行移动以实现与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的对位。

13、示例性地,所述对位部件包括从所述外壳101延伸设置的对接基板110,用于承载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并对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进行高度对位。

14、示例性地,若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存在多个待充电的电池模块202,则所述对位部件用于分别与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多次对位,所述电池推拉模块106用于分别将多个所述待充电的电池模块202传送至电池仓104。

15、示例性地,所述充电柜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101的供电弹片111,所述供电弹片111用于在所述充电柜与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对接时为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进行临时供电。

16、示例性地,所述传送杆105的长轴长度大于或等于多个所述电池仓104在相同方向的排列长度。

17、上述可移动智能设备的充电柜,设置有对接、移动电池模块的结构,也设置有多个用于为电池模块充电的电池仓,能够与数量众多的可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对接,并分别对可移动智能设备上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换电,通过各个部件的配合可以对多个可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持续便捷的充电,提高可移动智能设备的充电效率。

18、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设置在前述充电柜的电池对接结构,所述电池对接结构包括电池连接座301和对接内腔,包括:

19、所述电池连接座301为由多个第一侧面围成且留有侧面开口的非封闭外壳,所述侧面开口用于容纳并保证电池模块202的进出;

20、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移动机构,用于在与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的电池充电底座201对接时带动所述电池充电底座201中的电池模块202进入或退出所述对接内腔;

21、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内缘的锁机构组件,用于在与电池模块202的电池充电底座201一端接触时将所述电池充电底座201锁定。

22、示例性地,所述第一侧面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侧面开口所在的侧面垂直相交的面。

23、示例性地,所述锁机构组件包括上锁机构304和解锁机构305,

24、其中,上锁机构304和电池充电底座201上的锁扣机构404按压自锁;解锁机构305为上锁机构304的解锁结构。

25、示例性地,所述电池充电底座201还包括与所述侧面开口所在的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电池对接结构还包括:

26、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限位块306,所述限位块306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池充电底座201上电池接口接插件401的厚度;

27、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的电池到位检测传感器307,用于检测电池模块202是否移动到位。

28、上述设置在充电柜的电池对接结构,设置有对接、移动电池模块的结构,也设置有多个用于锁定电池模块充电的锁机构,能够与电池模块进行可靠对接,并实现电池模块的插入和取出,保证可移动智能设备持续便捷的充电。

29、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30、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智能设备的充电柜,所述充电柜包括外壳(101)和内腔,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部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部件包括从所述外壳(101)延伸设置的对接基板(110),用于承载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并对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进行高度对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柜,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存在多个待充电的电池模块(202),则所述对位部件用于分别与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多次对位,所述电池推拉模块(106)用于分别将多个所述待充电的电池模块(202)传送至电池仓(104)。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柜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101)的供电弹片(111),所述供电弹片(111)用于在所述充电柜与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对接时为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进行临时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杆(105)的长轴长度大于或等于多个所述电池仓(104)在相同方向的排列长度。

7.一种设置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柜的电池对接结构,所述电池对接结构包括电池充电底座(201)和对接内腔,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侧面开口所在的侧面垂直相交的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机构组件包括上锁机构(304)和解锁机构(30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底座(201)还包括与所述侧面开口所在的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电池对接结构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智能设备的充电柜,所述充电柜包括外壳(101)和内腔,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部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部件包括从所述外壳(101)延伸设置的对接基板(110),用于承载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并对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进行高度对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柜,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存在多个待充电的电池模块(202),则所述对位部件用于分别与所述可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多次对位,所述电池推拉模块(106)用于分别将多个所述待充电的电池模块(202)传送至电池仓(104)。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柜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101)的供电弹片(111),所述供电弹片(111)用于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精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