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转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505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48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转机械手,包括夹持装置和基座,所述基座侧方设有支撑结构,所述夹持装置连接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顶部位于所述基座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基座上方,所述基座上设有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减速转盘和减速驱动件,所述减速转盘为内部空心的中空圆盘结构,且中心位置处设有转盘中心孔,所述减速驱动件位于所述减速转盘一侧的底部,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减速转盘上方,所述夹持装置和减速转盘之间设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持装置和减速转盘的转盘中心孔相连接,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多个夹持结构,所述多个夹持结构间隔分布在所述夹持装置的边缘。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稳定不晃动、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转机械手


技术介绍

1、在一些生产线中,会在相邻两台设备之间设置中转机械手来移送工件。传统的中转机械手多设有旋转机构和升降机构,在机械手抓取工件后,通过旋转机构将工件转移运送,随后通过升降机构将工件放下,完成工件的转移,此种生产方式需要对单个工件进行抓取-运动-放下的动作,效率很低,无法满足现有自动化生产的需要。此外,现有技术中的中转机械手的旋转机构多采用皮带和滚轮进行传动,由于皮带和滚轮之间的摩擦和相对滑动,工作过程中的晃动比较大,精度也很低,且采用皮带进行传动,通常情况下需要配备两个或以上数量的滚轮,占用空间较大,无法在一些比较紧凑的生产线中安装使用,实用性较差。

2、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设计提供一种稳定不晃动、工作效率高的中转机械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不晃动、工作效率高的中转机械手。

2、一种中转机械手,包括夹持装置和基座,所述基座侧方设有支撑结构,所述夹持装置连接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顶部位于所述基座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基座上方,所述基座上设有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减速转盘和减速驱动件,所述减速转盘为内部空心的中空圆盘结构,且中心位置处设有转盘中心孔,所述减速驱动件位于所述减速转盘一侧的底部,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减速转盘上方,所述夹持装置和减速转盘之间设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持装置和减速转盘的转盘中心孔相连接,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多个夹持结构,所述多个夹持结构间隔分布在所述夹持装置的边缘。

3、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中转机械手包括夹持装置和基座,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支撑结构,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支撑结构顶部靠近基座的一侧,并通过所述支撑结构,固定在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基座上设有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减速转盘和减速驱动件,所述减速转盘为内部空心,且中心位置设有转盘中心孔的圆盘结构,所述减速驱动件位于减速转盘底部的一侧,所述减速转盘可以在所述减速驱动件的驱动下,进行正反方向的旋转,从而可以带动与所述转盘中心孔相连接的结构或部件进行旋转,而现有技术中,位于两工序之间帮助工件进行中转的机械手多采用皮带和滚轮来进行旋转运动的传动和驱动,由于皮带和滚轮之间的摩擦和相对滑动,工作过程中的晃动比较大,精度也很低,且采用皮带进行传动,通常情况下需要配备两个或以上数量的滚轮,占用空间较大,难以适用于紧凑的自动化生产线当中,而本技术中转机械手采用具有中空结构转盘的减速装置作为机械手旋转运动的驱动件,一方面通过减速转盘带动固定在转盘中心孔内的结构进行旋转,圆盘结构配合精度高,可以大大减小运动过程中的振动,消除晃动,另一方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皮带传动,显著减小了占用的空间,能适用于更多种场合下的生产;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减速转盘上方,所述夹持装置和减速转盘之间设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一端与所述减速转盘的转盘中心孔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劫持装置相连接固定,所述升降结构可以随着所述减速转盘进行旋转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夹持装置一并进行旋转运动,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有多个夹持结构,所述多个夹持结构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或两机构间的距离等情况,以一定间隔或不同间隔分布在所述夹持装置的边缘位置处,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夹持装置可随着底部的减速转盘和升降结构进行旋转,可以使多个夹持结构在从一侧或多侧工位中夹取工件的同时,其余工位同步放下工件,实现多工位多工件的同步取放,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从一侧夹取后转动放至另一侧的中转机械手,显著降低了操作时间,大大提升了机械手的工作效率。

4、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结构包括轴套和转轴,所述轴套位于所述转轴底部,所述轴套内部设有与转轴相配合的轴孔,所述转轴通过轴孔与所述轴套构成滑动连接。

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结构包括轴套和转轴,所述轴套位于所述转轴的底部,所述轴套中心设有与所述转轴相配合的轴孔,所述转轴为花键轴,表面设有纵向的键槽,并通过轴孔与所述轴套构成上下方向的滑动连接,实现上下升降的效果,且可以随所述轴套进行旋转运动。

6、进一步地,所述轴套底部还设有旋转座,所述轴套与旋转座相连接固定,所述旋转座固定在所述减速转盘上,随所述减速转盘进行旋转。

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轴套底部还连接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固定在所述减速转盘上,随所述减速转盘的旋转做旋转运动,所述轴套与旋转座相连接且固定,可以在所述旋转座的带动下进行旋转,同时也可以带动与轴套相连的转轴进行旋转。

8、进一步地,所述转轴顶部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转轴顶部,所述固定座顶部设有多个导向柱,并开有多个与所述导向柱相配合的通孔,所述多个导向柱通过通孔与所述固定座构成滑动连接。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的顶部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可以随转轴进行旋转,所述固定座顶部还设有多个导向柱,且固定座的边缘位置处还开有多个供导向柱插入的通孔,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通孔与导向柱构成滑动连接,可以沿着所述导向柱进行上下移动。

10、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夹持结构连接固定在所述固定座的侧面,所述多个夹持结构的底部均设有相配合的夹爪。

11、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有多个夹持装置,所述多个夹持装置根据具体生产需要,以相同或不同间隔连接固定在所述固定座的侧面,所述多个夹持结构均设有夹爪,可以对工件件行夹取和放置,通过设置多个夹持结构,可以夹取工件的同时,同步放下工件,实现多工位多工件的同步取放,大大提升了机械手的工作效率。

12、进一步地,所述减速转盘远离所述减速驱动件的一侧设有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经过所述减速转盘的内部和转盘中心孔与升降轴相连。

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减速转盘相对于所述减速驱动件的一侧还设有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采用伺服电缸或上下电缸等,可以将电机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的输出端可以经过所述减速转盘内部的中空结构,通过所述转盘中心孔与所述升降轴相连,驱动所述转轴进行上下升降运动,从而可以驱动连接在转轴顶部的所述固定块沿导向柱上下滑动,并带动所述夹持结构进行上下移动,实现机械手的上下抓取或放置动作。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杆顶部连接固定有相垂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夹持装置相连接。

1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垂直固定,呈悬臂式的状态,所述支撑板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顶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夹持装置所连接的固定座相连,在机械手使用过程中,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会进行固定,来为其它结构提供支撑的作用。

1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顶部远离所述夹持装置的一侧开有接线孔,所述接线孔一侧设有接线盒。

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夹持装置的一侧开有接线孔,即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夹持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转机械手,包括夹持装置和基座,所述基座侧方设有支撑结构,所述夹持装置连接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顶部位于所述基座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基座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减速转盘和减速驱动件,所述减速转盘为内部空心的中空圆盘结构,且中心位置处设有转盘中心孔,所述减速驱动件位于所述减速转盘一侧的底部,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减速转盘上方,所述夹持装置和减速转盘之间设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持装置和减速转盘的转盘中心孔相连接,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多个夹持结构,所述多个夹持结构间隔分布在所述夹持装置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轴套和转轴,所述轴套位于所述转轴底部,所述轴套内部设有与转轴相配合的轴孔,所述转轴通过轴孔与所述轴套构成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转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底部还设有旋转座,所述轴套与旋转座相连接固定,所述旋转座固定在所述减速转盘上,随所述减速转盘进行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转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顶部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转轴顶部,所述固定座顶部设有多个导向柱,并开有多个与所述导向柱相配合的通孔,所述多个导向柱通过通孔与所述固定座构成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转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夹持结构连接固定在所述固定座的侧面,所述多个夹持结构的底部均设有相配合的夹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转盘远离所述减速驱动件的一侧设有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经过所述减速转盘的内部和转盘中心孔与升降轴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杆顶部连接固定有相垂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夹持装置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转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顶部远离所述夹持装置的一侧开有接线孔,所述接线孔一侧设有接线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转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顶部与所述支撑板相连的位置处还设有气阀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下方设有活动板,所述基座和活动板之间设有多个立柱,所述基座和活动板边缘均设有与所述多个立柱相配合的通孔,所述基座和活动板通过所述多个立柱相连接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转机械手,包括夹持装置和基座,所述基座侧方设有支撑结构,所述夹持装置连接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顶部位于所述基座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基座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减速转盘和减速驱动件,所述减速转盘为内部空心的中空圆盘结构,且中心位置处设有转盘中心孔,所述减速驱动件位于所述减速转盘一侧的底部,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减速转盘上方,所述夹持装置和减速转盘之间设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持装置和减速转盘的转盘中心孔相连接,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多个夹持结构,所述多个夹持结构间隔分布在所述夹持装置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轴套和转轴,所述轴套位于所述转轴底部,所述轴套内部设有与转轴相配合的轴孔,所述转轴通过轴孔与所述轴套构成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转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底部还设有旋转座,所述轴套与旋转座相连接固定,所述旋转座固定在所述减速转盘上,随所述减速转盘进行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转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顶部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转轴顶部,所述固定座顶部设有多个导向柱,并开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毅吴家军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多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