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方法及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408312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及车辆。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换热信号;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中的第一干路和所述热管理系统中的第二干路中的至少一个与电池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干路用于与电池的第一区域热交换,所述第二干路用于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区域热交换,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不同。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使得第一干路和第二干路中的至少一个与电池换热,电池换热模组以不同的效率或者不同热管理模式与电池进行换热。例如可以根据电池的温度,使得电池换热模组以合适的效率或者不同热管理模式与电池换热,可降低热管理系统的能耗,提升热管理系统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整车热管理的热泵系统架构中,热管理系统功能单一,对电池模组的换热常常不能符合电池温度,能量损耗较大,热管理系统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控制方法,以不同的效率或者不同热管理模式与电池进行换热。

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方法,适用于热管理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换热信号;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中的第一干路和所述热管理系统中的第二干路中的至少一个与电池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干路用于与电池的第一区域热交换,所述第二干路用于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区域热交换,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不同。

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使得第一干路和第二干路中的至少一个与电池换热,电池换热模组以不同的效率或者不同热管理模式与电池进行换热。例如可以根据电池的温度,使得电池换热模组以合适的效率或者不同热管理模式与电池换热,可降低热管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方法,适用于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其中的一者的温度高于另一者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干路和所述第二干路中的至少一个与电池进行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满足第二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干路和所述第二干路中的至少一个与电池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路和所述第二干路的换热参数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方法,适用于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其中的一者的温度高于另一者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干路和所述第二干路中的至少一个与电池进行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满足第二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干路和所述第二干路中的至少一个与电池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路和所述第二干路的换热参数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换热参数不同;第一换热单元适于与所述第一区域热交换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干路,第二换热单元适于与所述第二区域热交换且所述设置于所述第二干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参数不同包括:换热量不同,或者换热效率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路的流量与所述第二干路的流量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路的压力和所述第二干路的压力不同以使得所述流量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条件包括:第一区域的温升速率vh≥第一速率阈值,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th为电池的最高温度,所述第二区域的温度tl为电池的最低温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条件包括:电池温度≥第四温度阈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条件包括:电池充电功率≥第一阈值,电池放电功率≥第二阈值、电机功率≥第三阈值中的至少一者。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条件包括:充电电压≥第三电压阈值、放电电压≥第四电压阈值中的至少一者。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条件包括:充电电流≥第四电流阈值、放电电流≥第五电流阈值中的至少一者。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条件包括电池自加热结束、用户输入的分区冷却指令中的至少一者。

19.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条件包括:电池温度≤第五温度阈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条件包括:电池充电功率≤第四阈值、电池放电功率≤第五阈值中的至少一者。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条件包括:放电电压≤第五电压阈值、放电电流≤第六电流阈值中的至少一者。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廉玉波凌和平翟震陈斯良马锐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