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尤其是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整车热管理的热泵系统架构中,热管理系统功能单一,对电池模组的换热常常不能符合电池温度,能量损耗较大,热管理系统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管理系统,以合适的效率与电池换热,可降低热管理系统的能耗,提高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换热模组,所述电池换热模组包括:第一干路和第二干路,所述第一干路用于与电池的第一区域换热,所述第二干路用于与电池的第二区域换热,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不同,所述第一干路和所述第二干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电池换热。
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通过使得第一干路和第二干路中的至少一个与电池换热,电池换热模组以不同的效率或者不同热管理模式与电池进行换热。控制器根据电池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换热模组,所述电池换热模组包括:第一干路和第二干路,所述第一干路用于与电池(300)的第一区域换热,所述第二干路用于与电池(300)的第二区域换热,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不同,所述第一干路和所述第二干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电池(300)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温升速率不同;或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路和所述第二干路相互独立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换热模组,所述电池换热模组包括:第一干路和第二干路,所述第一干路用于与电池(300)的第一区域换热,所述第二干路用于与电池(300)的第二区域换热,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不同,所述第一干路和所述第二干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电池(300)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温升速率不同;或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路和所述第二干路相互独立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路中设置有第一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21)设于所述电池(300)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干路中设置有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二换热单元(22)设于所述第二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21)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22)位于所述电池(300)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路与所述第二干路的换热量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路中设置有第一换热单元,所述第二干路中设置有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换热量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路和所述第二干路具有不同的换热模式,所述第一干路和所述第二干路中的一个加热且另一个冷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路设有第一换热单元、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一流量调节元件,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元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元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分区控模式,在所述分区控模式,所述第一干路(10a)的换热量和所述第二干路(10b)的换热量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路中设置有第一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21)设于所述电池(300)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干路中设置有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二换热单元(22)设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换热量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换热量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控模式包括冷却分区控模式,在所述冷却分区控模式,所述第一干路和所述第二干路的换热量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控模式包括冷却分区控模式,在所述冷却分区控模式,所述第一干路和所述第二干路的中换热介质的流量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升速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温升速率且所述电池的最高温度≥第一温度值时,所述分区控模式为冷却分区控模式;所述第一干路中换热介质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二干路的中换热介质的流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升速率与所述第二区域的温升速率的差值大于第一速率差值且所述电池的最高温度≥第一温度值时,所述分区控模式为冷却分区控模式,所述第一干路中换热介质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二干路的中换热介质的流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升速率大于第一速率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和平,黄伟,姜龙,熊永,潘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