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进水管、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81223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水管、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包括主水管、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旁通管和限位挡片,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均为抱箍式结构;第一安装支架的环形箍套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长条孔、两块连接板上都开设有第一腰型孔;第二安装支架的环形箍套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长条孔、两块连接板上都开设有第二腰型孔。第一、第二安装支架间隔套在主水管上,螺栓穿过第一腰型孔并与发动机螺接,使第一安装支架锁紧主水管的管体,螺栓穿过第二腰型孔并与发动机螺接,使第二安装支架锁紧主水管的管体。采用本技术能规避因焊接质量不良或位置精度控制不佳造成的漏水风险,提高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水管、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1、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几乎都采用强制循环水冷系统。冷却系统的基本功用是确保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能够在舒适的温度下高效工作。发动机进水管是冷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与橡胶软管、散热器、冷却水套等形成冷却液回路,确保发动机产生的热量能及时通过冷却液运输和传递。

2、作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一部分,要求进水管运行稳定,密封可靠。这就对进水管的材料强度、耐腐蚀性、气密性提出了要求。若进水管存在缺陷,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出现漏水,造成冷却液流量不足,易导致发动机水温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发动机缸体缸盖变形,冲缸或拉缸等严重故障。

3、如图1所示,现有的发动机进水管包括主水管1、第一安装支架2、第二安装支架3、旁通管4和限位挡片5,限位挡片5设置在主水管1的一端外壁,旁通管4与主水管1连通,第一安装支架2、第二安装支架3的两侧都具有翻边,第一安装支架2、第二安装支架3与主水管1的管体外径轮廓贴合,第一安装支架2、第二安装支架3分别与主水管1的管体焊接,形成硬连接。第一安装支架2上开设有第一腰型孔22,第二安装支架3上开设有第二腰型孔32,两颗螺栓分别穿过第一腰型孔22、第二腰型孔32并与发动机螺接,从而使发动机进水管通过第一安装支架2、第二安装支架3固定安装在发动机上。主水管1的一端为双鼓包结构,通过o型密封圈与缸体配合密封,通过限位挡片5确保水管装配后旋入深度合适;主水管1的另一端与整车胶管连接后,通过地板水管连接到散热器。

>4、发动机进水管中的第一、第二安装支架一方面需要支撑主水管1的管体,确保主水管1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保持位置稳定;另一方面需要提供安装孔(即第一腰型孔22、第二腰型孔32),用于进水管与发动机的连接固定。因此,第一、第二安装支架与主水管1的管体的焊接质量、主水管1的管体本身的强度、耐腐蚀性,对于进水管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若焊接强度不足,容易造成第一、第二安装支架脱落,进水管脱出;若焊接时间过长,容易造成主水管1的管体晶相组织变化,强度变差;若焊接参数控制不当,容易产生虚焊,焊缝密封不完全,造成漏水;若主水管1的管体材料强度不足,在某些恶劣工况下,第一、第二安装支架焊接处承受的负荷过大,容易造成管体拉裂漏水。故采用焊接工艺的进水管对焊接工艺、进水管材料、位置精度的要求较高,存在一定的漏水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水管、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以规避因焊接质量不良或位置精度控制不佳造成的漏水风险,提高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2、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进水管,包括主水管、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旁通管和限位挡片,限位挡片设置在主水管的一端外壁,旁通管与主水管连通。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均为抱箍式结构;第一安装支架的环形箍套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长条孔,第一安装支架的两块连接板上都开设有第一腰型孔;第二安装支架的环形箍套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长条孔,第二安装支架的两块连接板上都开设有第二腰型孔。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间隔套在主水管上,螺栓穿过第一腰型孔并与发动机螺接,使第一安装支架锁紧主水管的管体(即第一安装支架抱紧主水管,第一安装支架与主水管保持相对固定),螺栓穿过第二腰型孔并与发动机螺接,使第二安装支架锁紧主水管的管体(即第二安装支架抱紧主水管,第二安装支架与主水管保持相对固定),从而使发动机进水管通过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固定安装在发动机上。

3、优选的,所述第一长条孔只有一个,第一长条孔的周向长度为主水管的管体外周长的40%~70%,第一长条孔的轴向宽度为第一安装支架的环形箍套轴向宽度的30%~50%。

4、优选的,所述第二长条孔只有一个,第二长条孔的周向长度为主水管的管体外周长的40%~70%,第二长条孔的轴向宽度为第二安装支架的环形箍套轴向宽度的30%~50%。

5、优选的,所述第一长条孔有两个,两个第一长条孔沿轴向间隔分布,每个第一长条孔的周向长度为主水管的管体外周长的40%~70%,每个第一长条孔的轴向宽度为第一安装支架的环形箍套轴向宽度的15%~25%。

6、优选的,所述第二长条孔有两个,两个第二长条孔沿轴向间隔分布,每个第二长条孔的周向长度为主水管的管体外周长的40%~70%,每个第二长条孔的轴向宽度为第二安装支架的环形箍套轴向宽度的15%~25%。

7、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上述发动机进水管。

8、本技术所述的汽车,包括上述发动机冷却系统。

9、本技术具有如下效果:

10、(1)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均为抱箍式结构,采用环抱的方式锁紧主水管,实现发动机进水管在发动机上的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取消了焊接过程,简化了制作工序,节能环保。

11、(2)采用环抱锁紧的固定方式,降低了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位置精度控制要求,能防止因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焊接位置精度控制不佳而造成的水管装配预应力,从根本上避免了因焊接质量不佳或装配预应力带来的进水管漏水风险,进而避免了出现发动机冷却系统因冷却液泄漏导致的水温高及发动机拉缸等严重故障,提高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12、(3)制造简单、装配灵活、性能可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进水管,包括主水管(1)、第一安装支架(2)、第二安装支架(3)、旁通管(4)和限位挡片(5),限位挡片(5)设置在主水管(1)的一端外壁,旁通管(4)与主水管(1)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第二安装支架(3)均为抱箍式结构;第一安装支架(2)的环形箍套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长条孔(21),第一安装支架(2)的两块连接板上都开设有第一腰型孔(22);第二安装支架(3)的环形箍套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长条孔(31),第二安装支架(3)的两块连接板上都开设有第二腰型孔(32);第一安装支架(2)、第二安装支架(3)间隔套在主水管(1)上,螺栓穿过第一腰型孔(22)并与发动机螺接,使第一安装支架(2)锁紧主水管(1)的管体,螺栓穿过第二腰型孔(32)并与发动机螺接,使第二安装支架(3)锁紧主水管(1)的管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条孔(21)只有一个,第一长条孔(21)的周向长度为主水管(1)的管体外周长的40%~70%,第一长条孔(21)的轴向宽度为第一安装支架(2)的环形箍套轴向宽度的3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条孔(31)只有一个,第二长条孔(31)的周向长度为主水管(1)的管体外周长的40%~70%,第二长条孔(31)的轴向宽度为第二安装支架(3)的环形箍套轴向宽度的3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条孔(21)有两个,两个第一长条孔(21)沿轴向间隔分布,每个第一长条孔(21)的周向长度为主水管(1)的管体外周长的40%~70%,每个第一长条孔(21)的轴向宽度为第一安装支架(2)的环形箍套轴向宽度的15%~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条孔(31)有两个,两个第二长条孔(31)沿轴向间隔分布,每个第二长条孔(31)的周向长度为主水管(1)的管体外周长的40%~70%,每个第二长条孔(31)的轴向宽度为第二安装支架(3)的环形箍套轴向宽度的15%~25%。

6.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水管。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水管,包括主水管(1)、第一安装支架(2)、第二安装支架(3)、旁通管(4)和限位挡片(5),限位挡片(5)设置在主水管(1)的一端外壁,旁通管(4)与主水管(1)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第二安装支架(3)均为抱箍式结构;第一安装支架(2)的环形箍套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长条孔(21),第一安装支架(2)的两块连接板上都开设有第一腰型孔(22);第二安装支架(3)的环形箍套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长条孔(31),第二安装支架(3)的两块连接板上都开设有第二腰型孔(32);第一安装支架(2)、第二安装支架(3)间隔套在主水管(1)上,螺栓穿过第一腰型孔(22)并与发动机螺接,使第一安装支架(2)锁紧主水管(1)的管体,螺栓穿过第二腰型孔(32)并与发动机螺接,使第二安装支架(3)锁紧主水管(1)的管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条孔(21)只有一个,第一长条孔(21)的周向长度为主水管(1)的管体外周长的40%~70%,第一长条孔(21)的轴向宽度为第一安装支架(2)的环形箍套轴向宽度的30%~50%。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俊波袁浩陆佳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