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桥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相比于单一混凝土结构或单一钢结构的连续体系桥梁,钢-混组合梁桥具有整体自重轻、施工工期短、用钢量少、稳定性好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大跨径的桥梁建设中。
2、现有钢-混组合梁桥的一般施工顺序为:边跨合龙→中跨合龙→形成连续体系梁,桥梁的墩顶现浇段采用托架法施工,混凝土梁悬浇段采用挂篮悬浇,边跨梁采用支架法浇筑,合龙段由挂篮改制为吊架进行施工,钢箱梁段设置吊架进行吊装合龙。
3、由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边中跨之比大于0.5,一般采用0.54比例,即中跨与边跨不是严格对称,边跨较中跨要长,所以边跨悬浇长度大于中跨悬浇长度,无法实现对称悬浇施工,若根据中跨钢箱梁长度设置边跨现浇段长度,则需要搭设较长的边跨现浇段支架,而搭设较长的边跨现浇段支架安全风险高、投入大、施工周期长。
4、因此,亟需一种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能够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性。
2、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提供一种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在主墩的墩顶采用对称悬浇方式施工悬浇梁段,悬浇梁段包括边跨悬浇梁和中跨悬浇梁,边跨悬浇梁包括n个梁段,
5、s2、在边跨悬浇梁上继续悬浇第n+1梁段和第n+2梁段,同时分别在中跨悬浇梁的第n′梁段和第n′-1梁段上增加临时压重f1;
6、s3、将中跨钢箱梁运输至桥梁的中部位置,采用吊机将中跨钢箱梁吊装至相邻的两个中跨悬浇梁之间,并将中跨钢箱梁与两个中跨悬浇梁合龙固定;
7、s4、在边跨悬浇梁上继续悬浇第n+3梁段,并在中跨钢箱梁上与第n+3梁段对称的位置增加临时压重f2;在边跨悬浇梁上继续悬浇第n+4梁段,并在中跨钢箱梁上与第n+4梁段对称的位置增加临时压重f3;在边跨悬浇梁上继续悬浇第n+5梁段,并在中跨钢箱梁上与第n+5梁段对称的位置增加临时压重f4;
8、s5、将边跨悬浇梁与边墩上的边跨现浇梁合龙固定,拆除中跨钢箱梁上的临时压重。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的优选方案,边跨悬浇梁上设置有边跨挂篮,边跨挂篮用于悬浇边跨悬浇梁的梁段,中跨悬浇梁上设置有中跨挂篮,中跨挂篮用于悬浇中跨悬浇梁的梁段。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的优选方案,在步骤s1中,当边跨悬浇梁对称悬浇至第n-1梁段,中跨悬浇梁对称悬浇至第n′-1梁段时,将中跨悬浇梁上的中跨挂篮替换为吊机,在边跨悬浇梁上继续悬浇第n梁段,同时利用吊机在中跨悬浇梁的第n′梁段位置处吊装组合梁段,并浇筑组合梁段混凝土,组合梁段用于连接中跨悬浇梁和中跨钢箱梁。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的优选方案,在步骤s2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12、s201、在边墩处搭设边跨浇筑支架,并在边跨浇筑支架上施工边跨现浇梁;
13、边跨浇筑支架为落地支架、托架或满堂支架。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的优选方案,在步骤s5中,边跨悬浇梁与边跨现浇梁之间通过边跨挂篮悬浇固定,以在边跨悬浇梁和边跨现浇梁之间形成结合梁段,浇筑结合梁段的同时在中跨钢箱梁上与结合梁段对称的位置增加临时压重f5。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的优选方案,在步骤s5中,拆除中跨钢箱梁上临时压重的步骤包括:
16、s51、在边跨悬浇梁与边跨现浇梁合龙后,拆除边跨挂篮和边跨浇筑支架;
17、s52、拆除中跨钢箱梁上的临时压重f2,保留中跨钢箱梁上的临时压重f3、临时压重f4和临时压重f5;
18、s53、张拉桥梁体外预应力,拆除中跨钢箱梁上临时压重f3、临时压重f4和临时压重f5。
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的优选方案,在步骤s53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20、s530、将边跨现浇梁位于边墩处的支点反顶△x位移量,拆除边跨现浇梁处的临时支撑并安装永久支座。
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的优选方案,在步骤s2中,悬浇第n+1梁段和第n+2梁段过程中,中跨悬浇梁的第n′梁段和n′-1梁段上增加的临时压重f1随混凝土浇筑量的增加而增加,直至边跨悬浇梁的第n+1梁段和第n+2梁段浇筑完成。
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的优选方案,在步骤s3中,吊装中跨钢箱梁的步骤包括:
23、s31、利用相邻两个中跨悬浇梁上的吊机将中跨钢箱梁整体起吊至两个中跨悬浇梁之间,先将中跨钢箱梁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中跨悬浇梁固定连接,同时逐步拆除该中跨悬浇梁上的临时压重f1;
24、s32、当临时压重f1完全拆除后,分别在边跨悬浇梁的第n+1梁段、第n+2梁段上逐步增加临时压重b;
25、s33、将中跨钢箱梁的另一端作为与另一个中跨悬浇梁合龙时的调节口,并将该中跨悬浇梁与中跨钢箱梁固定连接,中跨钢箱梁安装到位后,拆除吊机和临时压重b。
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的优选方案,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27、s01、在预设位置施工主墩和边墩;
28、s02、在主墩的墩顶施工墩顶现浇梁;
29、s03、在墩顶现浇梁上拼装挂篮,以为悬浇梁段施工做准备。
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先在主墩的墩顶采用对称悬浇方式施工悬浇梁段,对称部分施工完成后,再在边跨悬浇梁上继续悬浇第n+1梁段和第n+2梁段,同时分别在中跨悬浇梁的第n′梁段和第n′-1梁段上增加临时压重f1。即,通过在中跨悬浇梁上配重进行边跨悬浇梁的非对称段施工,解决了非对称悬浇梁施工困难的问题。
32、在边跨悬浇梁悬浇至第n+2梁段后,采用吊机将中跨钢箱梁吊装至相邻的两个中跨悬浇梁之间,并将中跨钢箱梁与两个中跨悬浇梁合龙固定;在边跨悬浇梁上继续悬浇第n+3梁段、第n+4梁段和第n+5梁段时,分别在中跨钢箱梁上与第n+3梁段、第n+4梁段、第n+5梁段对称的位置增加临时压重f2、临时压重f3、临时压重f4。即,先将桥梁的中跨合龙,如此能在中跨钢箱梁上增加配重,以继续悬浇边跨悬浇梁的第n+3梁段、第n+4梁段和第n+5梁段,使得边跨悬浇梁可以采用非对称悬浇的方式施工更长的长度,从而减少所需施工的边跨现浇梁的长度,进而无需搭设较多的边跨施工支架,减少支架投入,简化了边跨施工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边跨悬浇梁(2)上设置有边跨挂篮(21),边跨挂篮(21)用于悬浇边跨悬浇梁(2)的梁段,中跨悬浇梁(3)上设置有中跨挂篮,中跨挂篮用于悬浇中跨悬浇梁(3)的梁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当边跨悬浇梁(2)对称悬浇至第N-1梁段,中跨悬浇梁(3)对称悬浇至第N′-1梁段时,将中跨悬浇梁(3)上的中跨挂篮替换为吊机(31),在边跨悬浇梁(2)上继续悬浇第N梁段,同时利用吊机(31)在中跨悬浇梁(3)的第N′梁段位置处吊装组合梁段(6),并浇筑组合梁段(6)混凝土,组合梁段(6)用于连接中跨悬浇梁(3)和中跨钢箱梁(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边跨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拆除中跨钢箱梁(4)上临时压重的步骤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3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悬浇第N+1梁段和第N+2梁段过程中,中跨悬浇梁(3)的第N′梁段和N′-1梁段上增加的临时压重F1随混凝土浇筑量的增加而增加,直至边跨悬浇梁(2)的第N+1梁段和第N+2梁段浇筑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吊装中跨钢箱梁(4)的步骤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边跨悬浇梁(2)上设置有边跨挂篮(21),边跨挂篮(21)用于悬浇边跨悬浇梁(2)的梁段,中跨悬浇梁(3)上设置有中跨挂篮,中跨挂篮用于悬浇中跨悬浇梁(3)的梁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当边跨悬浇梁(2)对称悬浇至第n-1梁段,中跨悬浇梁(3)对称悬浇至第n′-1梁段时,将中跨悬浇梁(3)上的中跨挂篮替换为吊机(31),在边跨悬浇梁(2)上继续悬浇第n梁段,同时利用吊机(31)在中跨悬浇梁(3)的第n′梁段位置处吊装组合梁段(6),并浇筑组合梁段(6)混凝土,组合梁段(6)用于连接中跨悬浇梁(3)和中跨钢箱梁(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非对称合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边跨悬浇梁(2)与边跨现浇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高斯,宋冰,罗鹏,郭杰鑫,任建平,杨军宏,王俊,严朝跃,袁荣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