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交换引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0216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力交换引射器,包括引射器壳体,所述引射器壳体内设有由第一电动推杆驱动的可调超声速喷管和由第二电动推杆驱动的可调锥,所述可调锥相对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那一端穿设在可调超声速喷管内并与所述可调超声速喷管滑动连接,所述引射器壳体内还设有混合室入口和混合室出口,所述可调超声速喷管上对应所述混合室入口设有第一锥形部,所述可调锥上对应所述混合室出口设第二锥形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实时调节可调超声速喷管和可调锥的位置进而调节关键面积,保持原本的压力恢复能力的同时维持较高的引射系数,即引射系数自适应,可以解决非设计工况下的引射器性能和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引射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力交换引射器


技术介绍

1、引射器是一种流体机械装置,高压流体经过引射器喷管形成的高速射流与低压流体进行动量交换,能够提升低压流体的压力达到中压甚至高压;其中,高压流体称为主引射流体(又称工作流体或一次流体);低压流体称为被引射流体(又称引射流体或二次流体);二者混合之后的流体称为混合流体,引射系数为衡量引射器性能的一个关键指标,其定义为被引射流体质量流量与主引射流体质量流量之比,在压缩机的运行工况中,其介质为天然气,能够提供的工作气体压力与需求的引射器出口气体压力较高,为4mpa数量级,且需求的引射器出口气体压力不能低于一定值,要求压力损失较小,另外压缩机干气密封一级放空天然气为0.1mpa数量级,与前二者压力相差至少十倍以上,即压缩比和膨胀比非常大,其带来的问题是超声速混合过程复杂作用中造成的能量损失即压力损失是较大的,对于大压缩比而言,压力也很难通过扩压室达到需求的引射器出口气体压力。

2、压缩机的运行工况会变化,干气密封一级天然气放空质量流量和压力也随之变化,根据压缩机不同的运行转速与不同线路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交换引射器,包括引射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器壳体(1)内设有由第一电动推杆(21)驱动的可调超声速喷管(22)和由第二电动推杆(24)驱动的可调锥(23),所述可调锥(23)相对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4)的那一端穿设在可调超声速喷管(22)内并与所述可调超声速喷管(22)滑动连接,所述引射器壳体(1)内还设有混合室入口(34)和混合室出口(41),所述可调超声速喷管(22)上对应所述混合室入口(34)设有第一锥形部(30),所述可调锥(23)上对应所述混合室出口(41)设有第二锥形部(42),所述可调锥(23)上还对应所述可调超声速喷管(22)的喉部(31)和出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交换引射器,包括引射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器壳体(1)内设有由第一电动推杆(21)驱动的可调超声速喷管(22)和由第二电动推杆(24)驱动的可调锥(23),所述可调锥(23)相对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4)的那一端穿设在可调超声速喷管(22)内并与所述可调超声速喷管(22)滑动连接,所述引射器壳体(1)内还设有混合室入口(34)和混合室出口(41),所述可调超声速喷管(22)上对应所述混合室入口(34)设有第一锥形部(30),所述可调锥(23)上对应所述混合室出口(41)设有第二锥形部(42),所述可调锥(23)上还对应所述可调超声速喷管(22)的喉部(31)和出气口(33)设有第三锥形部(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交换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器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01)和与所述第一壳体(101)一体成型的第二壳体(102),所述第一壳体(101)内依次设有第一安装室(26)和吸入室(27),所述第二壳体(102)内依次设有混合室(40)、扩压室(35)、出气室(36)和第二安装室(38),所述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连接处为混合室入口(34),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室(26)内并通过第一调节块(20)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01)内,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4)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室(38)内并通过第二调节块(25)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10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力交换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1)与可调超声速喷管(22)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室(26)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28),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4)与可调锥(23)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室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3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交换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锥(23)包括位于第二壳体(102)内的第一锥体(2301)和位于第一壳体(101)内的第二锥体(2302),所述第二锥形部(42)设置在第一锥体(2301)上并与所述第一锥体(2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登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