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92183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1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包括工件,工件的边缘的折边处设置有包边层;若干基座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若干基座分别间隔设置,若干基座远离地面的端面与工件表面相抵持;若干夹持单元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选择性的抵持在工件边缘或者包边层的不同位置;若干感应加热单元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并抵持在包边层靠近地面的一侧端面的不同位置,用于对包边层的不同位置的表面进行加热;冷却单元与若干感应加热单元一一对应设置,用于对包边层进行降温冷却,防止包边层局部过热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感应加热封边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感应加热夹具


技术介绍

1、车身组件或者车门组件是构成车辆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组装的过程中,为了消除间隙实现密封或者降低噪音,往往在车身组件或者车门组件的边缘包覆密封层,通过粘接的方式将密封层与车身组件或者车门组件形成整体结构,但是粘接的工作量较大,固化时间较长,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2、公开号为kr20100075148a的技术专利申请展示了一种衣架胶固化装置,其在门的边缘折边部分使用粘合剂或者密封剂,通过在向前致动器和向后致动器处的杆头上设置高频感应加热器,对门在悬挂移动的过程中,对门的边缘折边部分进行加热,高频感应加热器可跟随控制器的信号向前和向后跟随驱动杆移动,实现对粘接剂或者密封剂的加热预先固化。但是该方案加热的温度范围较大,并且受到吊架和框架的尺寸限制,适用范围较窄,而且没有设置防止感应加热过热的手段。

3、因此,提供一种适用车型或者零部件范围更广、能够有效对感应加热部位进行降温防止局部过热的感应加热夹具,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适应不同的类型和尺寸的汽车零部件的边缘预固化,并能实现即时的降温的感应加热夹具。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包括工件,所述工件的边缘的折边处设置有包边层,还包括:

4、若干基座,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所述若干基座分别间隔设置,若干基座远离地面的端面与工件表面相抵持;

5、若干夹持单元,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选择性的抵持在工件边缘或者包边层的不同位置;

6、若干感应加热单元,相对于所述若干基座固定设置,并抵持在包边层靠近地面的一侧端面的不同位置,用于对包边层的不同位置的表面进行加热;

7、冷却单元,与若干感应加热单元一一对应设置,用于对包边层进行降温冷却。

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工件的非边缘位置设置有若干贯通的窗口;所述若干基座远离地面的端面与工件非开设窗口区域的表面相抵持。

9、优选的,所述工件的非边缘位置还设置有若干定位孔,若干定位孔与若干窗口间隔设置;

10、若干夹持单元包括若干第一夹持部、若干第二夹持部和若干第三夹持部;所述若干第一夹持部沿着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抵持在工件不同的端面上;若干第二夹持部沿着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抵持在工件表面的包边层的不同位置;若干第三夹持部设置在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之间,并与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间隔设置,第三夹持部抵持在工件靠近基座的端面,且伸入工件的非边缘位置的若干定位孔内;若干感应加热单元也沿着第二预设方向间隔的设置,并位于相邻的第二夹持部或者第二夹持部与第三夹持部之间的基座上;

11、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为工件的非折边部位的直线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为与第一预设方向两端相接的工件折边处的曲线轮廓延伸方向。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若干第一夹持部均包括第一立柱、第一抵持部和第一旋转机构,第一立柱的一端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另一端朝着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第一立柱两相对设置的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抵持部和第一旋转机构,第一抵持部朝着远离第一立柱侧表面的方向向外延伸,并与工件靠近地面的端面相抵持,第一旋转机构的活动端相对于第一立柱旋转并抵持在工件远离地面的端面上,且第一旋转机构的活动端远离第一立柱端面在地面上的投影完全位于与第一抵持部远离第一立柱的端部在地面的投影区域内。

13、优选的,所述若干第二夹持部均包括第二立柱、第一延伸部、两第二抵持部、第二旋转机构和两第三抵持部;第二立柱的一端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另一端朝着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第二立柱两相对的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旋转机构,第一延伸部的另一端朝着远离第二立柱的方向水平向外伸出,第一延伸部远离第二立柱的端部还间隔的设置有两第二抵持部,两第二抵持部分别与包边层靠近地面的一侧的不同位置相抵持;第二旋转机构的活动端上对应的设置两第三抵持部,两第三抵持部与包边层远离地面的一侧的不同位置相抵持;两第二抵持部或者两第三抵持部的中心面呈夹角设置;且两第三抵持部在地面的投影与两第二抵持部在地面的投影部分重合。

14、优选的,所述若干第三夹持部均包括第三立柱、第四抵持部、第三旋转机构和销钉;第三立柱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第三立柱的另一端朝着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第三立柱两相对的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四抵持部和第三旋转机构,第四抵持部朝着远离第三立柱的方向水平延伸,第三旋转机构的活动端远离第三立柱的一侧设置有销钉,销钉与工件的非边缘位置的一定位孔的轮廓相适应。

15、优选的,所述若干感应加热单元包括第四立柱和感应线圈,第四立柱相对于底座固定设置,感应线圈设置在第四立柱远离地面的端部,感应线圈与包边层靠近地面的一侧的表面抵持;感应线圈的轴向延伸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平行。

16、优选的,所述冷却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万向冷却管,至少一个万向冷却管的输出端正对感应加热单元与包边层贴合部位的边缘设置,冷却单元向包边层表面输出冷却介质,冷却介质为冷空气。

17、优选的,还包括搬运单元,搬运单元包括本体、若干吸附机构和若干第四夹持部;本体相对于地面竖直移动,本体靠近地面的一侧间隔的设置有若干吸附机构和若干第四夹持部;若干吸附机构用于紧贴并吸附工件的窗口之间的端面;若干第四夹持部用于伸入窗口内并夹持窗口处的两侧的工件端面的不同位置。

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感应加热夹具,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方案通过多个基座结合夹持单元,对待固化边缘的工件进行可靠夹持,使得加热过程中的工件的位置始终保持不变,提高包边层感应加热的质量和位置精度;

20、(2)进一步采用冷却单元对每一个感应加热部位的多个边缘进行降温冷却,防止局部热量累积导致的包边层受损或者变形的质量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包括工件(10),所述工件(10)的边缘的折边处设置有包边层(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10)的非边缘位置设置有若干贯通的窗口(101);所述若干基座(1)远离地面的端面与工件(10)非开设窗口(101)区域的表面相抵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10)的非边缘位置还设置有若干定位孔(102),若干定位孔(102)与若干窗口(101)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夹持部(21)均包括第一立柱(211)、第一抵持部(212)和第一旋转机构(213),第一立柱(211)的一端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另一端朝着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第一立柱(211)两相对设置的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抵持部(212)和第一旋转机构(213),第一抵持部(212)朝着远离第一立柱(211)侧表面的方向向外延伸,并与工件(10)靠近地面的端面相抵持,第一旋转机构(213)的活动端相对于第一立柱(211)旋转并抵持在工件(10)远离地面的端面上,且第一旋转机构(213)的活动端远离第一立柱(211)端面在地面上的投影完全位于与第一抵持部(212)远离第一立柱(211)的端部在地面的投影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二夹持部(22)均包括第二立柱(221)、第一延伸部(222)、两第二抵持部(223)、第二旋转机构(224)和两第三抵持部(225);第二立柱(221)的一端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另一端朝着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第二立柱(221)两相对的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延伸部(222)和第二旋转机构(224),第一延伸部(222)的另一端朝着远离第二立柱(221)的方向水平向外伸出,第一延伸部(222)远离第二立柱(221)的端部还间隔的设置有两第二抵持部(223),两第二抵持部(223)分别与包边层(20)靠近地面的一侧的不同位置相抵持;第二旋转机构(224)的活动端上对应的设置两第三抵持部(225),两第三抵持部(225)与包边层(20)远离地面的一侧的不同位置相抵持;两第二抵持部(223)或者两第三抵持部(225)的中心面呈夹角设置;且两第三抵持部(225)在地面的投影与两第二抵持部(223)在地面的投影部分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三夹持部(23)均包括第三立柱(231)、第四抵持部(232)、第三旋转机构(233)和销钉;第三立柱(231)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第三立柱(231)的另一端朝着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第三立柱(231)两相对的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四抵持部(232)和第三旋转机构(233),第四抵持部(232)朝着远离第三立柱(231)的方向水平延伸,第三旋转机构(233)的活动端远离第三立柱(231)的一侧设置有销钉,销钉与工件(10)的非边缘位置的一定位孔(102)的轮廓相适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感应加热单元(3)包括第四立柱(31)和感应线圈(32),第四立柱(31)相对于底座固定设置,感应线圈(32)设置在第四立柱(31)远离地面的端部,感应线圈(32)与包边层(20)靠近地面的一侧的表面抵持;感应线圈(32)的轴向延伸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104)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4)包括至少一个万向冷却管,至少一个万向冷却管的输出端正对感应加热单元(3)与包边层(20)贴合部位的边缘设置,冷却单元(4)向包边层(20)表面输出冷却介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搬运单元(5),搬运单元(5)包括本体(51)、若干吸附机构(52)和若干第四夹持部(53);本体(51)相对于地面竖直移动,本体(51)靠近地面的一侧间隔的设置有若干吸附机构(52)和若干第四夹持部(53);若干吸附机构(52)用于紧贴并吸附工件(10)的窗口(101)之间的端面;若干第四夹持部(53)用于伸入窗口(101)内并夹持窗口(101)处的两侧的工件(10)端面的不同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包括工件(10),所述工件(10)的边缘的折边处设置有包边层(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10)的非边缘位置设置有若干贯通的窗口(101);所述若干基座(1)远离地面的端面与工件(10)非开设窗口(101)区域的表面相抵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10)的非边缘位置还设置有若干定位孔(102),若干定位孔(102)与若干窗口(101)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夹持部(21)均包括第一立柱(211)、第一抵持部(212)和第一旋转机构(213),第一立柱(211)的一端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另一端朝着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第一立柱(211)两相对设置的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抵持部(212)和第一旋转机构(213),第一抵持部(212)朝着远离第一立柱(211)侧表面的方向向外延伸,并与工件(10)靠近地面的端面相抵持,第一旋转机构(213)的活动端相对于第一立柱(211)旋转并抵持在工件(10)远离地面的端面上,且第一旋转机构(213)的活动端远离第一立柱(211)端面在地面上的投影完全位于与第一抵持部(212)远离第一立柱(211)的端部在地面的投影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感应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二夹持部(22)均包括第二立柱(221)、第一延伸部(222)、两第二抵持部(223)、第二旋转机构(224)和两第三抵持部(225);第二立柱(221)的一端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另一端朝着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第二立柱(221)两相对的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延伸部(222)和第二旋转机构(224),第一延伸部(222)的另一端朝着远离第二立柱(221)的方向水平向外伸出,第一延伸部(222)远离第二立柱(221)的端部还间隔的设置有两第二抵持部(223),两第二抵持部(223)分别与包边层(20)靠近地面的一侧的不同位置相抵持;第二旋转机构(224)的活动端上对应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超江鑫钟儒飞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一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