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9097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块,其包含基板、位于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分别设置于发光元件相对两侧的弹臂,以及导光板。每一弹臂具有连接部与弯折部,连接部与发光元件连接,弯折部是从连接部延伸并弯折而使弯折部与发光元件之间具有间隔,每一弯折部具有第一卡合部。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入光面上具有凹槽以容置发光元件,导光板更包含设置于凹槽相对两侧的第二卡合部,其中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卡合,以定位发光元件与导光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定位良好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tstal Display ;LCD)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低电压 驱动、低消耗功率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故已广泛的应用于可携式电视、移动电话、摄录放 影机、笔记型电脑、桌上型显示器、以及投影电视等消费性电子或电脑产品中,成为显示器 的主流。液晶显示器由背光模块来提供光源。而背光模块主要包含有发光条、导光板、光源 支撑架等元件。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块组装方式多是利用双面胶将发光条贴在光源支撑架 上,用以定位光源。此种组装方式的缺点在于组装时间较长,且不易重工。因此,另有在光源支撑架上形成凸点结构的设计方式,使光源支撑架与光源的电 路板紧迫配合而定位的组装方式。但由于此种组装方式中,光源的电路板须具有一定厚度, 且容易因制作工艺公差而导致定位不精准。另外,图1为现有背光模块定位组装方式。导光板1上具有凹陷10,凹陷10上具 有卡合部11,发光元件2的两侧则具有对应的卡合凸块24,发光元件2为固定在电路板6 上。发光元件2可以卡入导光板1上的凹陷10,卡合凸块24与卡合部11卡合,进而将发光 元件2固定导光板1上中。但还是无法避免因制作工艺公差造成组装不易,另外,由于发光 元件2的卡合凸块24与导光板1均为硬件的塑胶材质,也不利于重工与调整。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背光模块组装的效率,以及解决背光模块重工不易的问题, 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用以提升背光模块组装时的效率、定 位的精准度以及重工时的弹性。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含基板、位于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分 别设置于发光元件的相对两侧的弹臂,以及导光板。其中每一弹臂具有连接部与弯折部, 连接部与发光元件连接,弯折部是从连接部延伸并弯折而使弯折部与发光元件之间具有间 隔,每一弯折部具有第一卡合部。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入光面上具有凹槽,凹槽用以容置发 光元件,导光板更包含第二卡合部,第二卡合部设置于凹槽的相对两侧,其中弹臂的弯折部 的第一卡合部与导光板的第二卡合部卡合,以定位发光元件与导光板。弹臂可电连接基板与发光元件。第一卡合部可为开口,第二卡合部可为突起结构。 或者,第一卡合部可为突起结构,第二卡合部可为开口。发光元件具有发光面,基板可为硬 式电路板,基板可实质平行于发光面,弯折部可从连接部延伸并往发光面弯折,而使弯折部 与发光元件之间具有间隔。或者,基板可为软式电路板,基板实质垂直发光面,弯折部可从 连接部延伸并往邻接发光面的侧面弯折,侧面可实质平行基板,而使弯折部与发光元件之间具有间隔。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基板的法线方向实质平行。发光元件具有发光方向,第 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的卡合方向实质垂直于发光方向。弹臂与发光元件之间具有间隔,可以通过可变形弹臂的弹性使得第一卡合部与第 二卡合部的卡合更为顺利,并提供了背光模块重工的弹性。发光元件为通过第一卡合部与 第二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而固定在导光板的凹槽之中,使得发光元件与导光板之间的定位更 为精准。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 细说明如下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第一实施例组装前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第一实施例组装完成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背光模块沿着A-A剖面线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第二实施例组装前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第一实施例组装完成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背光模块沿着A’ -A'剖面线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背光模块200背光模块110基板210基板120发光元件220发光元件122发光面222发光面130弹臂230弹臂132连接部232连接部134弯折部234弯折部136第一卡合部236第一卡合部140导光板240导光板142入光面242入光面144凹槽244凹槽146第二卡合部246第二卡合部150卡合方向250卡合方向160发光方向d 间隔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任何所属
中具有通常 知识者在了解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专利技术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 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参照图2,其绘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第一实施例组装前的示意图。背光模块100包 含有基板110、设置于基板110上的发光元件120、设置于发光元件120上的两个弹臂130,以及导光板140。其中发光元件120可为正面发光的发光二极管(top view LED),发光元 件120具有面向导光板140的发光面122,基板110可实质平行于发光元件120的发光面 122。两个弹臂130分别设置于发光元件120的相对两侧,其中每一个弹臂130包含有连接 部I32与弯折部134,其中连接部132与发光元件120连接,弯折部134是从连接部132起 延伸并弯折,使得弯折部134与发光元件120之间具有一间隔d。弯折部134的延伸方向可 与基板110的法线方向实质平行。弯折部134上具有第一卡合部136。弯折部134可由连 接部132延伸而向发光面122弯折,而使弯折部134与发光元件120之间具有间隔d。导光板140设置于基板110的一侧,其中导光板140包含有一入光面142,入光面 142上具有凹槽144,凹槽144为用以容置发光元件120。导光板140上更包含有多个第二 卡合部146,其中每一个凹槽144配置有两个第二卡合部146,第二卡合部146配置于凹槽 144的相对两侧。参照图3,其绘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第一实施例组装完成的示意图,为了清楚表 示,发光元件120的位置在此以斜线表示。在组装背光模块100时,发光元件120两侧的弹 臂130上的弯折部134的第一卡合部136与导光板140的凹槽144上的第二卡合部146卡 合,而将发光元件120固定在导光板140的凹槽144中,以定位发光元件120与导光板140。由于弹臂130与发光元件120之间有间隔d,因此在组装背光模块100时,弹臂130 可以产生些许的形变,以方便第一卡合部136与第二卡合部146卡合。弹臂130更会通过 本身具有的弹性在组装完成之后复归回原位,用于定位第一卡合部136与第二卡合部146。 因此,具有定位良好与组装迅速的优点。除此之外,当背光模块100欲进行重工时,仅需施 力拉开基板110,即可使具有弹性的弹臂130变形使第一卡合部136脱离第二卡合部146, 进而将发光元件120移出导光板140的凹槽144。基板110可为硬式电路板。弹臂130的材料较佳地为金属或导体。弹臂130可用 以电连接发光元件120与基板110,也就是说,弹臂130可以为发光元件120的正负引脚。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36为开口,第二卡合部146为突起结构,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 一卡合部136可为突起结构,第二卡合部146可为开口。突起结构的末端较佳地为具有斜 面或是弧形凸缘,以方便引导第一卡合部136与第二卡合部146相互卡合。参照图4,其绘示图3中背光模块沿着A-A剖面线的剖视图。导光板140上的第二 卡合部146的突起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包含:  基板;  发光元件,位于该基板上;  两弹臂,分别设置于该发光元件的相对两侧,每一该些弹臂具有连接部与弯折部,该连接部与该发光元件连接,该弯折部是从该连接部延伸并弯折而使该弯折部与该发光元件之间具有一间隔,每一该些弯折部具有第一卡合部;以及  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入光面,该入光面上具有凹槽,该凹槽用以容置该发光元件,该导光板还包含两第二卡合部,设置于该凹槽的相对两侧,其中该些弹臂的该些弯折部的该些第一卡合部与该导光板的该些第二卡合部卡合,以定位该发光元件与该导光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背光模块,包含基板;发光元件,位于该基板上;两弹臂,分别设置于该发光元件的相对两侧,每一该些弹臂具有连接部与弯折部,该连接部与该发光元件连接,该弯折部是从该连接部延伸并弯折而使该弯折部与该发光元件之间具有一间隔,每一该些弯折部具有第一卡合部;以及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入光面,该入光面上具有凹槽,该凹槽用以容置该发光元件,该导光板还包含两第二卡合部,设置于该凹槽的相对两侧,其中该些弹臂的该些弯折部的该些第一卡合部与该导光板的该些第二卡合部卡合,以定位该发光元件与该导光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该些弹臂电连接该基板与该发光元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每一该些第一卡合部为一开口,每一该些第二 卡合部为一突起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每一该些第一卡合部为一突起结构,每一该些 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杰仁郑嘉弘江新昌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