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869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1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包括连接pH调节装置且内部设有pH在线监测仪的物化处理池、通过计量装置连接有硫酸亚铁和双氧水加药装置的芬顿处理池,物化处理池、芬顿处理池连接反应池,反应池连接药剂配置池、外排缓冲池和污泥压滤机,药剂配置池连接重金属捕集剂投加装置,外排缓冲池内设有重金属处理装置、还连接药剂配置池和反应池,污泥压滤机通过污泥泵连接反应池、还连接压滤出水池,压滤出水池连接反应池;物化处理池、芬顿处理池、外排缓冲池、压滤出水池内设有重金属在线监测仪,芬顿处理池、反应池内设有搅拌装置。本技术可智能监测控制,使用药剂少,出水达标可外排可回用,运行能耗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液因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毒性大、色度深、含盐量高,特别是生化性差等问题,成为国内污染严重、难处理的危险废物之一。工业废液有机污染物含量高、毒性物质多、难生物降解物质多、含盐量高,随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比如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破坏水体生态平衡、中间体产物对环境的污染等。重金属在环境中只能迁移和转化,无法被降解,重金属直接排入环境中,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和动植物造成威胁,需要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使其能够排放。

2、处理工业废液的技术和方法有很多,比如物化法、化学法、生化法、其他组合工艺等。比如在物化法中,混凝法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处理方法,它被广泛用于工业废液预处理及后处理过程中,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胶体微粒相互聚合、集结,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工业生产特性,选择恰当的处理药剂确保废液处理工序的稳定运行,在提升废液处理质量的同时,节省废液处理的成本投入。与此同时,鉴于目前处理工艺存在的药耗和运行能耗高、处理成本高、处置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还需要继续探索开发更高效、低能耗、绿色环保的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药耗和运行能耗高、处理成本高、处置效果不够理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包括分别用于处理离子态重金属废液和络合态重金属废液的物化处理池、芬顿处理池,所述物化处理池连接有ph调节装置,物化处理池内设有ph在线监测仪和第一重金属在线监测仪,所述芬顿处理池连接有硫酸亚铁加药装置和双氧水加药装置,硫酸亚铁加药装置、双氧水加药装置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计量装置,芬顿处理池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重金属在线监测仪;

3、所述物化处理池、芬顿处理池分别连接反应池,反应池连接有药剂配置池、外排缓冲池和污泥压滤机;所述药剂配置池连接重金属捕集剂投加装置,反应池内设有第二搅拌装置;所述外排缓冲池内设有第三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和重金属处理装置,外排缓冲池还分别与药剂配置池、反应池连接;所述污泥压滤机通过污泥泵与反应池连接,污泥压滤机还连接有压滤出水池,压滤出水池内设有第四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压滤出水池还与反应池连接。

4、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ph调节装置为液碱投加装置或石灰投加装置。

5、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计量装置包括外套筒、滑动安装在外套筒内的内套筒,内外套筒之间设有称重装置,所述内套筒的顶部设有进液管、底部设有控制液体流通的电磁阀,进液管的一端与加药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过外套筒伸至内套筒内,外套筒的底部通过出液管与芬顿处理池连接。

6、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设有多个弹簧,内套筒上对应于每个弹簧分别设有导柱,弹簧套设在导柱外部,所述称重装置为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嵌设安装在外套筒内与任一弹簧接触安装。

7、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内套筒的底部呈漏斗状结构。

8、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重金属处理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可升降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浸润箱,所述浸润箱内设有注满重金属捕集剂的海绵块,浸润箱上开有若干透水孔。

9、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由气缸驱动的升降架,浸润箱与升降架连接,浸润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箱体和盖板,箱体和盖板上均布设有若干所述透水孔。

10、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盖板卡装在箱体内并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盖板上表面边缘还设有一圈向内延伸的开盖凸沿。

11、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固定支架上还连接有第三搅拌装置。

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技术的处置系统适用于低浓度重金属废液的处置,工艺流程简单,可实现智能监测和智能控制,投加药量可控,使用药剂少,预处理时将含重金属废液分为离子态重金属废液和络合态重金属废液分别处理,再利用重金属捕集剂同步脱除废液中难以通过预处理去除的微量络合态重金属,经过混凝絮凝,形成沉淀,能大幅度降低废水中的重金属浓度,不达标时反复处理,直至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可外排可回用,形成的含重金属污泥外运处理,整个系统运行能耗低,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

14、2)本技术中,特定设计的计量装置可精准控制两个芬顿试剂的加药量,节约药剂的使用,降低成本。

15、3)本技术中,通过在外排缓冲池内设置重金属处理装置,可在池内上清液检测不合格但重金属浓度不高时,不回流至反应池重新加药,利用注满重金属捕集剂的海绵块与水接触反应,配合搅拌将药剂扩散并充分进行反应,直至达标后再外排和回用制药,可进一步节省药剂使用和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用于处理离子态重金属废液和络合态重金属废液的物化处理池(1)、芬顿处理池(2),所述物化处理池(1)连接有pH调节装置(3),物化处理池(1)内设有pH在线监测仪(4)和第一重金属在线监测仪(5),所述芬顿处理池(2)连接有硫酸亚铁加药装置(6)和双氧水加药装置(7),硫酸亚铁加药装置(6)、双氧水加药装置(7)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计量装置(8),芬顿处理池(2)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9)和第二重金属在线监测仪(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装置(3)为液碱投加装置或石灰投加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装置(8)包括外套筒(81)、滑动安装在外套筒(81)内的内套筒(82),内外套筒之间设有称重装置(83),所述内套筒(82)的顶部设有进液管(82a)、底部设有控制液体流通的电磁阀(82b),进液管(82a)的一端与加药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过外套筒(81)伸至内套筒(82)内,外套筒(81)的底部通过出液管(81a)与芬顿处理池(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82)与外套筒(81)之间设有多个弹簧(84),内套筒(82)上对应于每个弹簧(84)分别设有导柱(82c),弹簧(84)套设在导柱(82c)外部,所述称重装置(83)为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嵌设安装在外套筒(81)内与任一弹簧(84)接触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82)的底部呈漏斗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处理装置(18)包括固定支架(181)、可升降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181)上的浸润箱(182),所述浸润箱(182)内设有注满重金属捕集剂的海绵块(183),浸润箱(182)上开有若干透水孔(18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81)上设有由气缸驱动的升降架(185),浸润箱(182)与升降架(185)连接,浸润箱(18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箱体(182a)和盖板(182b),箱体(182a)和盖板(182b)上均布设有若干所述透水孔(18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82b)卡装在箱体(182a)内并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盖板(182b)上表面边缘还设有一圈向内延伸的开盖凸沿(182c)。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81)上还连接有第三搅拌装置(2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用于处理离子态重金属废液和络合态重金属废液的物化处理池(1)、芬顿处理池(2),所述物化处理池(1)连接有ph调节装置(3),物化处理池(1)内设有ph在线监测仪(4)和第一重金属在线监测仪(5),所述芬顿处理池(2)连接有硫酸亚铁加药装置(6)和双氧水加药装置(7),硫酸亚铁加药装置(6)、双氧水加药装置(7)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计量装置(8),芬顿处理池(2)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9)和第二重金属在线监测仪(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装置(3)为液碱投加装置或石灰投加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装置(8)包括外套筒(81)、滑动安装在外套筒(81)内的内套筒(82),内外套筒之间设有称重装置(83),所述内套筒(82)的顶部设有进液管(82a)、底部设有控制液体流通的电磁阀(82b),进液管(82a)的一端与加药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过外套筒(81)伸至内套筒(82)内,外套筒(81)的底部通过出液管(81a)与芬顿处理池(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液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82)与外套筒(81)之间设有多个弹簧(84),内套筒(82)上对应于每个弹簧(84)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月吴轩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新和顺环保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