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8320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摊青:将老茶树或野生茶树的幼嫩原料鲜叶采收后,摊放厚度2cm~5cm,时间7~8小时,并中途进行适当的翻叶,至含水量65%~70%,手捏不扎进行下一工序;S2、杀青: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将叶温上升到80℃(锅温220℃—280℃),并保持2~4分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采摘老茶树或野生茶树的原料,提高了嫩叶的抗磨损性。降低了茶叶易碎的风险,并且在摊青中减少原料中的水分,避免了原料由于摊青不够造成的断碎,确保了原料的后续加工质量,而且在杀青结束后进行晾青,避免有温差后茶叶发生断碎,进一步减少了绿茶在加工工程的破碎,同时,在烘青后进行再次理条筛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尤其是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绿茶是中国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历史悠久、产区广、产量多、品质好、销区稳,这是中国绿茶生产的基本特点,中国茶叶生产,以绿茶为最早。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中国已采用蒸青方法加工绿茶,目前日本、印度、苏联和越南等国的绿茶制法,就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唐代绿茶制法,主要为蒸青团茶,到了宋代,进而改为蒸青散茶;到了明代,又进一步专利技术了炒青制法,利用干热来发挥茶叶的香味,从此绿茶品质有了更大的提高。

2、在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116458554a的一种减少茶叶破碎的茶叶制作工艺中,该茶叶制作工艺公开了包括以下步骤:(1)采青;(2)萎凋;(3)炒青;(4)揉捻;(5)烘焙;(6)干燥;(7)筛选。本专利技术炒青阶段仍旧采用传动的人工进行炒青,相较于机器,人工炒青,能够根据萎凋的情况,将在同一筛网中的嫩芽,但所残留的水分不同,可灵活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炒青,如水分过多时,通过将嫩芽从高处抛下,利用长距离配合炒锅的温度,再次挥发掉水分,但水分过少是,通过将嫩芽快速放入到锅中进行快速翻炒,以免水分流失过快,导致茶叶焦糊从而破碎,在提高制茶质量的同时,能合理根据情况应对不同情况进行制作,来减少破碎量。

3、上述文件中通过人工炒青对不同情况进行制作,来减少破碎量,但是,采用人工炒青人力资源浪费大,并且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现代绿茶加工的规模化生产,而且对绿茶在加工过程中的破碎率主要依靠人力经验技术,实用性差,导致品控差异大。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采用人工炒青人力资源浪费大,并且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现代绿茶加工的规模化生产,而且对绿茶在加工过程中的破碎率主要依靠人力经验技术,实用性差,导致品控差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摊青:将老茶树或野生茶树的幼嫩原料鲜叶采收后,摊放厚度2cm~5cm,时间7~8小时,并中途进行适当的翻叶,至含水量65%~70%,手捏不扎进行下一工序;

5、s2、杀青: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将叶温上升到80℃(锅温220℃—280℃),并保持2~4分钟,同时根据含水量调整滚筒转速,将叶片含水量至58%~62%;

6、s3、揉捻:在杀青结束后进行晾青,将茶叶在常温状态下进入揉捻机揉捻35分钟,转速以每分钟48~50转,并且在揉捻过程中进行加压,至成条率85%以上,细胞破碎率45%以上;

7、s4、分筛:将揉捻后的经分筛机进行分筛解散团块,使得叶温降低,并且进入理条机进行理条,至8~9成干;

8、s5、烘青:使用烘干机进行烘叶,将烘干机温度在95~115℃,时间6~8分钟,烘干至含水率35%~40%,进行摊凉20~30分钟,待叶质回软后,进行筛分;

9、s6、炒青:将烘青叶用锅式炒干机进行两次炒青,炒青至含水率9%~10%,并将炒青叶进行辉干55-80分钟,将茶叶含水率至3-6%进行出筒。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s1中的幼嫩原料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并且芽叶完整,新鲜、匀净、无病虫叶,无机械损伤。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s3中的加压顺序为6分钟进行空压或松压,过14分钟后进行加压,再过14分钟进行加压,最后1分钟进行空压或者松压。

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s4中的理条温度为150℃~200℃,且理条时间为12~15分钟。

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s6中的二次炒青中第一次炒青将锅式炒干机锅温为100℃~110℃,并将叶温在40~45℃左右,炒至含水率为15%~18%。

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s6中的二次炒青中第二次炒青将第一次炒青进行合锅,并将锅式炒干机锅温为80℃~100℃,并将叶温在45~48℃左右,炒至含水率为9%~10%出锅。

1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s6中的辉干采用筒式炒干机,且将辉干叶温控制在50℃~65℃,并且将开始10分钟温度稍高,主要以低温长炒为主。

1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s3中揉捻机采用6cr-55型。

1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s1中摊青中摊青时间不宜超过10小时,而且翻叶采用轻翻轻拌。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摘老茶树或野生茶树的原料,提高了嫩叶的抗磨损性。降低了茶叶易碎的风险,并且在摊青中减少原料中的水分,避免了原料由于摊青不够造成的断碎,确保了原料的后续加工质量,而且在杀青结束后进行晾青,避免有温差后茶叶发生断碎,进一步减少了绿茶在加工工程的破碎,同时,在烘青后进行再次理条筛分,实现了对茶叶的二次筛分,确保了成品绿茶的外形和良品率,有效的减少了绿茶的破碎率。

20、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杀青、揉捻和干燥中采用现代化设备,提高了绿茶的加工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并且降低了对工人的技术依赖,便于对绿茶进行规模化的加工,有利于实现绿茶精准的品控,便于推广和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幼嫩原料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并且芽叶完整,新鲜、匀净、无病虫叶,无机械损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加压顺序为6分钟进行空压或松压,过14分钟后进行加压,再过14分钟进行加压,最后1分钟进行空压或者松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理条温度为150℃~200℃,且理条时间为12~15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的二次炒青中第一次炒青将锅式炒干机锅温为100℃~110℃,并将叶温在40℃~45℃左右,炒至含水率为15%~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的二次炒青中第二次炒青将第一次炒青进行合锅,并将锅式炒干机锅温为80℃~100℃,并将叶温在45℃~48℃左右,炒至含水率为9%~10%出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的辉干采用筒式炒干机,且将辉干叶温控制在50℃~65℃,并且将开始10分钟温度稍高,主要以低温长炒为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揉捻机采用6CR-55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摊青中摊青时间不宜超过10小时,而且翻叶采用轻翻轻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幼嫩原料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并且芽叶完整,新鲜、匀净、无病虫叶,无机械损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加压顺序为6分钟进行空压或松压,过14分钟后进行加压,再过14分钟进行加压,最后1分钟进行空压或者松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理条温度为150℃~200℃,且理条时间为12~15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绿茶破碎率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的二次炒青中第一次炒青将锅式炒干机锅温为100℃~110℃,并将叶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鹃毛慷余小益侯春勇李树珍李玉凤李文秋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