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7379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节能领域,提供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远离主框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风板,所述通风板远离隔热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主框架和隔热层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隔热层和防水层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柱,所述主框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上方设置有排气结构,所述隔热层的下方设置有控制结构,所述主框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天窗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减少室内温度,降低空调的使用频率,从而减少能源消耗,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降低屋顶材料的温度,延长屋顶的使用寿命,减少热量流失,提高保温效果,降低取暖能源消耗,且减少潮湿和霉菌滋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节能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


技术介绍

1、小型房屋的屋顶是建筑节能设计中较为复杂部分,如果屋顶的设计无法保证正常的通风、隔热、保温,不仅需要消耗额外的能源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还会随季节产生诸多问题。

2、例如,在夏季,屋顶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导致室内温度升高;当屋顶暴露在高温下时,部分材料会膨胀,而在低温下则会收缩,热膨胀和冷缩的循环可能导致屋顶材料损坏。

3、在冬季,当室内温暖空气与屋顶表面的冷空气接触时,会产生湿气凝结,容易导致霉菌、霉变和腐蚀问题;屋顶结构表面容易出现冰霜和冰块,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造成威胁。

4、中国专利申请号:202111317860.4,一种建筑物的隔热系统及其隔热方法,包括屋顶,所述屋顶内壁固定安装有中隔板,所述屋顶内部设置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转动安装于中隔板上,所述屋顶外壁上固定开设有防尘通风口,所述屋顶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有遮挡板,所述屋顶顶部贯穿且固定安装有散热柱,所述散热柱底部外壁固定安装于辅助鳍片一端;该建筑物的隔热系统及其隔热方法,通过设置有散热装置,当需要隔热时,只需启动散热风机,便可通过防尘通风口形成散热风道,同时散热柱和辅助鳍片可以有效的提供辅助散热效果,避免了使用墙体材料进行隔热,提高了建筑物隔热的工作时效,有效提高隔热散热效率;但上述专利技术本质上是使用散热风机实现通风隔热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能源消耗,且防尘通风口使空气能在屋顶内部快速流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屋顶的保温能力。

5、综上,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通过灵活控制的空气流通方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兼顾通风和保温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远离主框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风板,所述通风板远离隔热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主框架和隔热层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隔热层和防水层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柱,所述主框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上方设置有排气结构,所述隔热层的下方设置有控制结构,所述主框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天窗结构。

4、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排气结构包括伺服电机一、伺服电机二、基座一和基座二,所述基座一和基座二固定连接在横梁的两侧,所述伺服电机一固定连接在基座一的内侧,所述伺服电机二固定连接在基座二的内侧,所述伺服电机一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板一,所述转动板一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柱一,所述转动板一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传动板一,所述传动板一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顶盖一,所述伺服电机二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板二,所述转动板二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柱二,所述转动板二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传动板二,所述传动板二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顶盖二,排气结构用于在屋顶顶端形成排气口,并控制排气口的开关。

5、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柱一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辅助板一,所述辅助板一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辅助板二,所述辅助板二与顶盖一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柱二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辅助板三,所述辅助板三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辅助板四,所述辅助板四与顶盖二固定连接,辅助板一、辅助板二、辅助板三和辅助板四用于传递传动柱一和传动柱二的运动。

6、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防水层的顶端设置有密封垫一,所述顶盖一靠近顶盖二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垫二,所述顶盖一和顶盖二靠近防水层一侧的底端边缘与密封垫一相贴合,防水层用于减少屋顶的渗水。

7、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隔热层的侧面开设有下通风口和上通风口,下通风口用于下沉的冷空气流动,上通风口用于上升的热空气流动。

8、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伺服电机三,所述伺服电机三固定连接在主框架的上方,所述伺服电机三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阶梯板,所述阶梯板的上方设置有滑动板一、滑动板二和滑动板三,所述滑动板一、滑动板二和滑动板三的侧面滑动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端与主框架固定连接,控制结构用于对下通风口和上通风口进行控制。

9、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阶梯板共有三级阶梯,所述阶梯的每一级高度均与滑动板一、滑动板二和滑动板三的厚度相适应,所述阶梯的长度从上至下逐级减短,阶梯板用于控制下通风口和上通风口的开关。

10、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天窗结构包括底座和伺服电机四,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主框架的上方,所述伺服电机四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四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齿条一和齿条二,所述齿条一和齿条二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一远离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盖一,所述齿条二远离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盖二,所述滑动盖一靠近滑动盖二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垫三,天窗结构用于控制通风井的开关。

11、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中心处开设有通风井,通风井用于将室内与屋顶进行联通。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通风策略,可减少室内温度,降低空调的使用频率,从而减少能源消耗,且新鲜空气可以进入室内,排出污浊空气和湿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进一步降低屋顶材料的温度,减少紫外线辐射和热胀冷缩对屋顶的损害,延长屋顶的使用寿命

14、2.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通风策略,可减少热量流失,提高保温效果,降低取暖能源消耗,且减少潮湿和霉菌滋生,保持室内空气干燥,提高室内环境质量,有利于居住者的健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所述主框架(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远离主框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风板(3),所述通风板(3)远离隔热层(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层(4),所述主框架(1)和隔热层(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11),所述隔热层(2)和防水层(4)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柱(21),所述主框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梁(12),所述横梁(12)的上方设置有排气结构(5),所述隔热层(2)的下方设置有控制结构(6),所述主框架(1)的上表面设置有天窗结构(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5)包括伺服电机一(51)、伺服电机二(52)、基座一(53)和基座二(54),所述基座一(53)和基座二(54)固定连接在横梁(12)的两侧,所述伺服电机一(51)固定连接在基座一(53)的内侧,所述伺服电机二(52)固定连接在基座二(54)的内侧,所述伺服电机一(51)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板一(511),所述转动板一(5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柱一(512),所述转动板一(51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传动板一(513),所述传动板一(51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顶盖一(55),所述伺服电机二(52)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板二(521),所述转动板二(5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柱二(522),所述转动板二(52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传动板二(523),所述传动板二(52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顶盖二(5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柱一(512)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辅助板一(5121),所述辅助板一(512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辅助板二(5122),所述辅助板二(5122)与顶盖一(55)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柱二(522)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辅助板三(5221),所述辅助板三(522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辅助板四(5222),所述辅助板四(5222)与顶盖二(56)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4)的顶端设置有密封垫一,所述顶盖一(55)靠近顶盖二(56)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垫二,所述顶盖一(55)和顶盖二(56)靠近防水层(4)一侧的底端边缘与密封垫一相贴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2)的侧面开设有下通风口(22)和上通风口(2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6)包括伺服电机三(61),所述伺服电机三(61)固定连接在主框架(1)的上方,所述伺服电机三(61)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阶梯板(62),所述阶梯板(62)的上方设置有滑动板一(64)、滑动板二(65)和滑动板三(66),所述滑动板一(64)、滑动板二(65)和滑动板三(66)的侧面滑动连接有限位框(63),所述限位框(6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架(631),所述支架(631)的底端与主框架(1)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板(62)共有三级阶梯,所述阶梯的每一级高度均与滑动板一(64)、滑动板二(65)和滑动板三(66)的厚度相适应,所述阶梯的长度从上至下逐级减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结构(7)包括底座(71)和伺服电机四(72),所述底座(71)固定连接在主框架(1)的上方,所述伺服电机四(72)与底座(71)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四(72)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齿轮(73),所述齿轮(73)的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齿条一(74)和齿条二(75),所述齿条一(74)和齿条二(75)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滑轨(76),所述滑轨(76)的底端与底座(71)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一(74)远离齿轮(7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盖一(77),所述齿条二(75)远离齿轮(7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盖二(78),所述滑动盖一(77)靠近滑动盖二(78)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垫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1)的中心处开设有通风井(7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所述主框架(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远离主框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风板(3),所述通风板(3)远离隔热层(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层(4),所述主框架(1)和隔热层(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11),所述隔热层(2)和防水层(4)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柱(21),所述主框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梁(12),所述横梁(12)的上方设置有排气结构(5),所述隔热层(2)的下方设置有控制结构(6),所述主框架(1)的上表面设置有天窗结构(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5)包括伺服电机一(51)、伺服电机二(52)、基座一(53)和基座二(54),所述基座一(53)和基座二(54)固定连接在横梁(12)的两侧,所述伺服电机一(51)固定连接在基座一(53)的内侧,所述伺服电机二(52)固定连接在基座二(54)的内侧,所述伺服电机一(51)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板一(511),所述转动板一(5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柱一(512),所述转动板一(51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传动板一(513),所述传动板一(51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顶盖一(55),所述伺服电机二(52)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板二(521),所述转动板二(5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柱二(522),所述转动板二(52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传动板二(523),所述传动板二(52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顶盖二(5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柱一(512)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辅助板一(5121),所述辅助板一(512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辅助板二(5122),所述辅助板二(5122)与顶盖一(55)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柱二(522)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辅助板三(5221),所述辅助板三(522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辅助板四(5222),所述辅助板四(5222)与顶盖二(56)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卫新罗春兰喻明易孟洋戴森张永健唐冠南闵修超王永旺赵文婷李利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梵客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