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防水后坐垫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674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7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摩托车防水后坐垫总成,包括坐垫主体,所述坐垫主体包括外垫层,所述外垫层的内侧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内侧设有海绵垫层,所述外垫层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内侧安装有密封气囊,所述海绵垫层的内侧安装有微型气泵,所述支撑框架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连接座,所述第一转动连接座与第二转动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座与第一螺接座连接,所述第一螺接座螺接安装在摩托车车架上,本装置通过密封气囊对后座与车架之间进行填充,避免在洗车或发生降水时,水从坐垫与摩托车车架之间的缝隙流入车架内造成电路短路、起火等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防水后坐垫总成


技术介绍

1、在采用分体式前后座的两轮摩托车中,由于摩托车的电池、行车电脑多安装在后座下方,为了防止进水造成的短路甚至起火、需要对后座进行防水处理,目前的摩托车坐垫虽然具备一定的防水性能,但对后座与车架之间的防水仍有欠缺,容易在洗车时使水进入车架内。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防水后坐垫总成,通过密封气囊对后座与车架之间进行填充,避免在洗车或发生降水时,水从坐垫与摩托车车架之间的缝隙流入车架内造成电路短路、起火等情况。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防水后坐垫总成,包括坐垫主体,所述坐垫主体包括外垫层,所述外垫层的内侧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内侧设有海绵垫层,所述外垫层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内侧安装有密封气囊,所述海绵垫层的内侧安装有微型气泵,所述支撑框架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连接座,所述第一转动连接座与第二转动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座与第一螺接座连接,所述第一螺接座螺接安装在摩托车车架上。

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通过扳动开关可控制微型气泵对密封气囊进行充气,使得密封气囊对支撑框架与摩托车车架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避免在洗车或发生降水时,水从坐垫与摩托车车架之间的缝隙流入车架内造成电路短路、起火等情况,在日常使用时,水透过外垫层后和凯夫拉防割层后,被防水胶层阻拦,并顺着导水槽流淌至排水槽处排出,不仅防止水透过坐垫进入车架内,还方便了水的导出。

4、为了固定和打开坐垫主体: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框架的一侧侧面设有弹性扣具,所述弹性扣具与第二螺接座上的扣座扣接,所述扣座上设有解锁按钮,所述第二螺接座螺接在摩托车车架上。

6、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解锁按钮与扣座内部之间连接有弹簧,可自动回弹,在安装本装置时,将弹性扣具扣入扣座中,可对坐垫主体进行固定,按压解锁按钮,将弹性扣具推出扣座,即可转动打开坐垫主体。

7、为了控制微型气泵: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安装有扳动开关,所述扳动开关与微型气泵电性连接。

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扳动开关控制微型气泵运行,对密封气囊进行充放气。

10、为了连通微型气泵和密封气囊: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型气泵与密封气囊之间通过防割软管连接。

1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防割软管用于连通微型气泵和密封气囊,并具备一定防割性能,避免漏气。

13、为了起到防割和防水作用: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层包括外层的凯夫拉防割层,所述凯夫拉防割层的内侧为防水胶层。

1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由于设置了凯夫拉防割层,可避免防水胶层被割裂影响防水效果,防水胶层可充分将内部的海绵垫层与外界隔绝。

16、为了对流到防水胶层外侧的水进行导流: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胶层的外侧设有导水槽。

1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导水槽可对流到防水胶层外侧的水进行导流。

19、为了排出进入外垫层内部的水: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垫层的底部侧面设有排水槽。

2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排水槽可方便排出进入外垫层内部的水。

22、为了兼顾舒适性和透气性: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垫层采用皮革和织物混合面料。

24、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皮革和织物混合面料可同时兼顾舒适性和透气性。

2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防水后坐垫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主体(1),所述坐垫主体(1)包括外垫层(2),所述外垫层(2)的内侧设有防护层(3),所述防护层(3)的内侧设有海绵垫层(4),所述外垫层(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框架(5),所述支撑框架(5)的内侧安装有密封气囊(6),所述海绵垫层(4)的内侧安装有微型气泵(7),所述支撑框架(5)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连接座(8),所述第一转动连接座(8)与第二转动连接座(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座(9)与第一螺接座(10)连接,所述第一螺接座(10)螺接安装在摩托车车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防水后坐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5)的一侧侧面设有弹性扣具(11),所述弹性扣具(11)与第二螺接座(12)上的扣座(13)扣接,所述扣座(13)上设有解锁按钮(14),所述第二螺接座(12)螺接在摩托车车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防水后坐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5)的底部安装有扳动开关(15),所述扳动开关(15)与微型气泵(7)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防水后坐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气泵(7)与密封气囊(6)之间通过防割软管(1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防水后坐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3)包括外层的凯夫拉防割层(17),所述凯夫拉防割层(17)的内侧为防水胶层(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摩托车防水后坐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胶层(18)的外侧设有导水槽(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防水后坐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垫层(2)的底部侧面设有排水槽(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防水后坐垫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主体(1),所述坐垫主体(1)包括外垫层(2),所述外垫层(2)的内侧设有防护层(3),所述防护层(3)的内侧设有海绵垫层(4),所述外垫层(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框架(5),所述支撑框架(5)的内侧安装有密封气囊(6),所述海绵垫层(4)的内侧安装有微型气泵(7),所述支撑框架(5)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连接座(8),所述第一转动连接座(8)与第二转动连接座(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座(9)与第一螺接座(10)连接,所述第一螺接座(10)螺接安装在摩托车车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防水后坐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5)的一侧侧面设有弹性扣具(11),所述弹性扣具(11)与第二螺接座(12)上的扣座(13)扣接,所述扣座(13)上设有解锁按钮(14),所述第二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慧云陈猛陈振李国春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新狂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