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停靠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849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停靠支撑结构,包括螺接安装座,螺接安装座的底部通过连接座安装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支架,支架的底部安装有气缸,气缸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内部设有滚珠安装槽,滚珠安装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滚珠,第一支撑杆之间连接有传动仓,传动仓的内部安装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支撑杆内部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传动丝杆螺旋传动连接,传动丝杆顶部安装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丝杆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杆的内侧,本装置可起到防止因土地松软、湿滑导致的停放不稳、发生滑动的情况产生。发生滑动的情况产生。发生滑动的情况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停靠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支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停靠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在摩托车停靠时,为了提升停靠的稳定性,常使用底部的撑腿将摩托车的后半部分支撑起来,避免其移动,但在泥地进行停放时,特别在湿滑的泥地进行停放时,就常常会发生容易滑动的情况,导致停放不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停靠支撑结构,可起到防止因土地松软、湿滑导致的停放不稳、发生滑动的情况产生。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停靠支撑结构,包括螺接安装座,所述螺接安装座的底部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安装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设有滚珠安装槽,所述滚珠安装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滚珠,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连接有传动仓,所述传动仓的内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部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传动丝杆螺旋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丝杆的顶部安装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传动丝杆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杆的内侧。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泥地停放时,可再踩踏转杆,利用转杆带动驱动杆连同第四锥齿轮转动,第四锥齿轮驱动第三锥齿轮连同传动轴转动,传动轴的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驱动第二锥齿轮连同传动丝杆转动,利用传动丝杆带动第二支撑杆在第一支撑杆的内部向下滑动,插入地面,从而起到防止因土地松软、湿滑导致的停放不稳、发生滑动的情况,
[0006]本装置在硬地面停放时,当需要稍微挪动停放车辆时,可控制气缸运行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将本装置的第一支撑杆支撑至脱离地面,此时滚珠与地面接触,通过滚珠,可方便的移动摩托车,在前后移动时,通过滚珠与摩托车的前轮配合移动,在左右移动时,可将摩托车前轮微微抬起后通过滚珠进行移动,无需费力抬动摩托车进行位移,也无需反复对摩托车的支腿进行扳动,提升了挪车的便利性。
[0007]为了使第一支撑杆能撬起车体: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连接有踩踏杆,所述踩踏杆的一端连接有脚踏板。
[000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在需要将摩托车支撑起来时,和常规的摩托车支撑腿一样,使用脚向下踩踏脚踏板,利用杠杆原理将第一支撑杆向下转动将摩托车后半部分撬起,进行支撑。
[0010]为了使得第二支撑杆的底部更便于插入泥土地面: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为尖刺状。
[001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尖刺状的设计,使得第二支撑杆的底部更便于插入泥土地面。
[0013]为了提升支撑板的安装结构强度: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的底部安装有伸缩杆套,所述伸缩杆套的内部插入安装有伸缩加固杆,所述伸缩加固杆的底部与支撑板连接。
[001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伸缩杆套和伸缩加固杆的设置,提升支撑板的安装结构强度。
[0016]为了驱动传动轴转动: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套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锥齿轮安装在驱动杆的后端,所述驱动杆的前端贯穿出传动仓并与转杆连接。
[001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踩踏转杆,利用转杆带动驱动杆连同第四锥齿轮转动,第四锥齿轮驱动第三锥齿轮连同传动轴转动。
[0019]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右前方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螺接安装座;2、连接座;3、第一轴承座;4、第一支撑杆;5、支架;6、气缸;7、支撑板;8、滚珠安装槽;9、滚珠;10、传动仓;11、传动轴;12、第一锥齿轮;13、第二支撑杆;14、传动丝杆;15、第二锥齿轮;16、踩踏杆;17、脚踏板;18、伸缩杆套;19、伸缩加固杆;20、第三锥齿轮;21、第四锥齿轮;22、驱动杆;23、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8]如图1

6所示,一种摩托车停靠支撑结构,包括螺接安装座1,所述螺接安装座1的底部设有连接座2,所述连接座2的底部安装有第一轴承座3,所述第一轴承座3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4之间连接有支架5,所述支架5的底部安装有气缸6,所述气缸6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内部设有滚珠安装槽8,所述滚珠安装槽8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滚珠9,所述第一支撑杆4之间连接有传动仓10,所述传动仓10的内部安装有传动轴11,所述传动轴1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锥齿轮12,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内部设有第
二支撑杆13,所述第二支撑杆13与传动丝杆14螺旋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丝杆14的顶部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5,所述第二锥齿轮15与第一锥齿轮12啮合,所述传动丝杆14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杆4的内侧,在泥地停放时,可再踩踏转杆23,利用转杆23带动驱动杆22连同第四锥齿轮21转动,第四锥齿轮21驱动第三锥齿轮20连同传动轴11转动,传动轴11的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12转动,第一锥齿轮12驱动第二锥齿轮15连同传动丝杆14转动,利用传动丝杆14带动第二支撑杆13在第一支撑杆4的内部向下滑动,插入地面,从而起到防止因土地松软、湿滑导致的停放不稳、发生滑动的情况,本装置在硬地面停放时,当需要稍微挪动停放车辆时,可控制气缸6运行带动支撑板7向下移动,将本装置的第一支撑杆4支撑至脱离地面,此时滚珠9与地面接触,通过滚珠9,可方便的移动摩托车,在前后移动时,通过滚珠9与摩托车的前轮配合移动,在左右移动时,可将摩托车前轮微微抬起后通过滚珠9进行移动,无需费力抬动摩托车进行位移,也无需反复对摩托车的支腿进行扳动,提升了挪车的便利性,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侧面连接有踩踏杆16,所述踩踏杆16的一端连接有脚踏板17,在需要将摩托车支撑起来时,和常规的摩托车支撑腿一样,使用脚向下踩踏脚踏板17,利用杠杆原理将第一支撑杆4向下转动将摩托车后半部分撬起,进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停靠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接安装座(1),所述螺接安装座(1)的底部设有连接座(2),所述连接座(2)的底部安装有第一轴承座(3),所述第一轴承座(3)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4)之间连接有支架(5),所述支架(5)的底部安装有气缸(6),所述气缸(6)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内部设有滚珠安装槽(8),所述滚珠安装槽(8)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滚珠(9),所述第一支撑杆(4)之间连接有传动仓(10),所述传动仓(10)的内部安装有传动轴(11),所述传动轴(1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锥齿轮(12),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内部设有第二支撑杆(13),所述第二支撑杆(13)与传动丝杆(14)螺旋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丝杆(14)的顶部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5),所述第二锥齿轮(15)与第一锥齿轮(12)啮合,所述传动丝杆(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洲陈猛付华令李国春陈振朱慧云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新狂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